楚國不是一個能夠輕易打垮的國家,他們有足夠的國力來支撐漫長的戰爭,反倒是晉國很有可能先於楚國支撐不住。
敖問道“怎麼強軍?”
關於這個問題,樓令已經有了相關計劃,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完,更不是短期之內能夠完成。
樓令說道“你屆時配合便是。”
敖覺得也是。
家族私軍的建設,哪怕跟家臣有關係,不可能作為主導者,頂多就是占了一些份量。
後麵,樓令將樓森召喚了過來。
“我讓你辦的事情,辦得怎麼樣了?”樓令問道。
也就是樓森專門負責了某項事務,要不然會被這句沒頭沒尾的話問懵了吧。
“煤石與鐵礦石,分彆收集了八萬斤與六萬斤。”
“爐子也按照家主的吩咐,一直在進行相關的試驗,隻是……暫時還無法分得清好歹。”
“要不……家主親自巡視指導?”
樓森的話已經充分表明樓令想做什麼了。
當前的銅礦隻有國君授權才能開采,冶煉出來的銅錠也要上交六成之多。
涉及到開礦與冶煉,需要動用的勞動力遠比想象中更多,過程中的傷亡也是難免。
所以,一旦認為付出與收益不成正比,哪怕是封地有找到銅礦的貴族,他們頂多也就是上報而已。
另外,鐵這種金屬很早之前就已經被發現並冶煉出來,礙於鐵的各種工藝不成熟,再加上時代的局限性無法彌補其缺點,使用青銅仍然是主流。
當前的各種冶煉主材料是木炭。而木炭的溫度難以在冶煉過程中去除掉鐵礦的雜質,導致哪怕打造出各種鐵器,它們都有脆的缺點。
另一點,諸夏文明玩的是鍛造,因此鍛打這個科技分支早就被點亮,隻是仍舊沒有人發現足夠次數的鍛打可以增強鐵的質量。
樓令是在六年前就下令收集煤石與鐵礦,六年時間中慢慢收集到樓森所彙報的那個數量。
同時,關於冶煉爐的研究會更早一些,奈何樓令本來就不具備相關實際動手能力,隻能提出相關的理念,再讓下麵的人去進行研究罷了。
不能說老樓家在冶煉爐上麵沒有取得成就,隻是進展方麵確實顯得有限。
這個有限跟樓令安排諸多事項中的先後順利有關聯,也就是樓令並沒有一開始就異常注重,他最開始更為注重的事情是開墾農田與水利設施。
樓令當然會那麼做。
畢竟,要先保證不會餓死,有糧食產出得到保障,再來圖謀其它方麵。
要是連吃飽都困難?老樓家任是在鐵金屬的相關取得成績,講實話也是無法用販售產品來維持財政,在向外求購糧食來養活家族。
那是太現實的因素,目前有得選的前提下,沒有家族會選擇鐵器。
主要還是他們對鐵的認知已經固定,充滿了各種負麵的印象,不是發生顛覆性的進展,人們仍舊會死抱著青銅器不放手。
樓令跟樓森談了很久,話題就是集中在冶煉上麵。
“如果沒有得到召喚,我明年會將主要精力投放到鐵的研究上麵。”樓令說道。
哪怕樓森主要負責這一方麵,心裡還是有很大的遲疑,說道“鐵真的會取代青銅?”
對於後世的人來說,那不用有任何疑問。
隻是對於春秋時代的人來講,覺得鐵或將取代青銅多少有些天方夜譚。
那不是單純的愚昧。
在無線電被發明之前,人們也就在各種神話故事裡麵憧憬,沒有人敢相信真的能夠距離千裡進行無障礙溝通。
知道時代發展規律的樓令,他沒有多麼信誓旦旦地發表宣言,根本原因還是沒有掌握相關的知識,無法篤定老樓家多久才會將那條路走出來。
“在相同的領域上麵,我們家不可能完成彎道超車,隻有尋求新的發現才能夠有那樣的機會。”樓令說道。
在旁聽的敖說道“楚地對鐵的應用比中原多。”
那是事實,早在百多年前,楚國的有些家族就開始大肆在農具上進行包鐵,隻是很難說為什麼沒有普及開。
楚國在金屬領域的領先可不止是在農具上的應用,他們甚至連鍍的技術都研究了出來。
現如今,楚國與吳國就在打造寶劍的領域上進行競爭,雙方有輸有贏,後麵連越國都被卷入這項競爭之中。
樓令有些怔怔地看了敖好一會,一拍自己的額頭,說道“既然是那樣,我們能不能從楚國引進人才?”
敖就是這個意思!
那麼,歐冶子、乾將等大師,他們是這個年代的人嗎?
或者說,楚國、吳國、越國在現如今有什麼大師?
請不到的話,能不能……綁回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