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強軍進行時_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_思兔 

第447章 強軍進行時(1 / 2)

提出聯合行動的話,幾個不同的勢力組成聯軍,指揮權壓根沒有可能落到實力弱的勢力手中。

那是很現實的情況,實力弱就沒有話語權,便是有能力非常強的人存在,礙於己方各方麵實力有限的關係,誰會相信或敢相信真的有那般能力呢?

到時候一個問題就能夠將人乾得沉默是,你厲害,牛逼,所屬勢力怎麼會這麼弱?

這關乎到一個基本邏輯,真的能力高超一定會將所屬勢力發展起來。

另一層,來自小國的強者,他隻是在一定範圍內能力強,好比競技遊戲中的青銅高手,他進入黑鐵競技範圍圈內還能是高手嗎?彆說還有白銀、黃金、鉑金、王者的階梯。

用更通俗的方式來闡述,生活在非洲的某人打獵技巧極為高超,他到了現代化的國家,有一身的打獵本事又怎麼樣,懂得怎麼操作機器,理解什麼是金融嗎?

旬氏比樓氏強大,他們有兩個卿位,封地的數量遠多於樓氏,治下人口是樓氏的兩倍以上。

不用多比較其它,單單是旬氏有卿位,而樓氏沒有卿位,僅是這一項上麵,一旦是雙方進行聯合行動,指揮權一定是被旬氏所掌握。

同理,樓氏比狐氏強大,兩者進行聯合行動,必定是樓氏掌握指揮權。

“你與武努力兩年,有什麼想法可以找我溝通,不用非要全部按照相關的教材。”樓令所寫的那些練兵方法,它們是無數人的智慧結晶,再根據春秋時代的現實情況進行改動。

這裡是樓令活得清醒,知道適用於二十一世紀,拿到春秋時代用也許會造成種種災難。

拿一個最簡單的道理來講二十一世紀的軍隊,起碼一個個都能吃得飽,有成熟的甄選體係來挑選兵源,士兵的身體素質再差也有一個底線;春秋時代連吃飽都是一個問題,彆奢望去追求什麼營養均衡。

在無法得到營養保證的前提下,想要練出一支精兵,隻能說是在白日做夢!

機器運行起來會有磨損。

人活動起來便是在消耗身體機能。

吃得差,吃不飽和穿不暖,人再有很激烈以及頻繁的操練,練起來是真會死人的!

所以了,知道近現代華夏文明為什麼在遭遇入侵的時候,戰損比為什麼會每一次都那麼誇張了嗎?

不止是軍工業落後那麼簡單。

人民吃不飽、穿不暖、不識字遇到了能吃飽、穿得好、讀過書的敵人,就問問怎麼讓戰損比打得不那麼難看。

有沒有讀過書很重要!

讀過書對技術裝備的理解程度更高,不識字連怎麼操作技術裝備都不懂。讀過書也更知道為什麼而戰,不識字注定眼界和思想領域就是那個上限。

“隻允許‘大夫’、‘士’、‘徒’參戰,何嘗不是在保護其餘階級呢?”

“跟自小能夠吃飽在學習殺人技的階層比起來,其餘人與之較量隻會被殺著玩。”

“所以啊,即便是進入戰國時代,甚至到了西漢,追求‘士不教,不得征’真不是隻光堵住普通人的上進通道,還是為了避免他們輕易丟了小命,也害得軍隊獲勝率降低。”

從西漢之後,關於“士不教,不得征”的準則就被打破了,後麵也進入數量壓垮質量的時代,多數王朝甚至於走進互相比較誰更爛的階段。

一年的時間來到冬季。

樓令每天都能聽到城外傳來的號子聲。

那是被征召來的人,他們列隊圍著城牆跑步喊出來的號子聲,一聲聲的“左右左”會伴隨著萬眾踏步的震天響。

為什麼不是“一二一”呢?因為樓小白訓練那些人,一開始先從隊列開始,教導什麼是左右之分,期間也是在培養服從性。

所以了,一些不明所以的人,他們總是瞎胡罵,說軍隊訓練疊被子和站隊列是形式主義。他們懂個錘子啊!

無論是疊被子或站隊列,其實就是在培養服從性,過程中也將很多位個體融合成為一個集體。

一個人能夠分清楚左邊和右邊是步入軍旅的第一步,他們也必須分得清左和右到底是哪一邊,要不然連最基本的隊列都站不了。

最為令人感到納悶的事情是,無論是在什麼年代,總有人怎麼教都分不清左右。類似的人,無論是怎麼被征入部隊,相關負責人一個失職罪責免不了,當事人會成為笑話,留在部隊在未來也一定會連累戰友。

就說說,分不清左右,得到“向左轉”或“向右轉”的口令,每一次能不能轉對方向單純靠運氣。

攪亂了隊形還是小事,到了戰場需要進行戰術移動,該是去左邊卻跑右邊,自己死了屬於活該,戰術隊形出現缺口,一整個小隊該麵臨什麼局麵?

“在當前的時代,不能分清楚左右的人,一樣不可能上戰場。”樓令吩咐下去,他要去城牆那邊。

春秋時代該是對軍陣追求度最大的一個曆史階段了。

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他們都能夠擺出一個像樣的軍陣,開打之後能不能將軍陣維持住,用來區分到底是強國還是弱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在這種背景之下,春秋時代哪怕是一名小兵,他起碼要聽得懂軍令,得到命令之後清楚該往哪裡走。類似的要求到現代更為嚴苛,不止要知道該往哪裡,更要知道到了那個地點該儘什麼責,比如阻擊敵人或是進行突破等等。

來到城牆的樓令站在女牆邊上,目光向外麵看去,看到的一個個在寒風中調整隊形的方陣。

有軍官在方陣的隊列空隙中走動,他們手中持著鞭條,看到誰出錯會大聲吼叫糾正,一兩次被糾正者做得不對,第三次就是鞭條一陣抽了。

軍隊嘛,尤其是冷兵器時期的軍隊,哪來那麼多的柔情,往往越粗暴反而更有效。

畢竟,絕大多數人的文化素質都極其有限,一名軍官麵對的可能是數十、上百、成千的下屬,哪有那麼多的時間用在講道理,尤其是人很容易得了便宜便賣乖,順著杆子會往上爬。

真正的事實是,一旦某軍官突然對某小兵變得溫柔,該小兵基本上也快要沒命了。

“看著有一種阿三那邊練兵的既視感……”樓令並不覺得搞笑。

還是那個天大的事實,兵員的各方麵素質極其低下,軍紀與服從度就是依靠鞭條抽出來的!

集結到“太原”郊外的人員一開始有一萬兩千人,僅僅是在訓練隊列過程中便淘汰了三千多人。而這三千多人就是怎麼都教不懂區分左右,以及無法承受訓練負荷的群體,其中以身體素質撐不過基礎訓練周期的人居多。

到了訓練排兵布陣階段,相關的體能訓練隻會增加強度而不會降低強度,期間關於服從性更是會一再提高等級。

由很多人組成的軍陣,不管向前將麵臨什麼環境或是情況,得到命令的方陣都該向前,能夠做到這一點便是強軍。

恰是因為多數軍隊做不到麵臨什麼狀況都會遵令行事,才更加體現出為什麼是一支強軍。

哪怕明知道讀書識字的重要性,樓令從未有過在軍隊教導讀書識字的念頭。

不是當前的樓氏辦不到,根本原因是時代的背景不同。

這麼說吧?一旦樓令不區分群體傳播知識,首先當前的貴族階層就無法接受,再來就是黎庶獲得知識不會是對樓氏感恩戴德。



最新小说: 大唐開局震驚了李世民 網遊之率土蜀漢 青玄道門 赤色鐘情 逍遙仗劍行 老子是奧特曼 新團寵是戲精怎麼破 鬥龍傲世 加入聊天群的我救了係統 係統之墓中走出的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