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號彎,三台車隨著密集的車群快速入彎,蔚然緊張的說道。
王招跟隨板田井身後並沒有嘗試在五號彎抽頭,這裡超車很困難,尤其是四號彎路線有所變動的情況下。
值得一提的是,衛青逸這次和衝刺賽有些不同,從比賽開始,衛青逸就沒有任何的動作,一直穩定的操控賽車刷著圈,跟著前麵的兩個人過彎。
“五號彎出來,車群轉入六號彎,板田井這邊嘗試出手,但是距離還不夠,奇亞的刹車點很晚,板田井的開局非常的激進!”
“再來就是七號彎!”
賽車從六號彎通過,王招跟在板田井的身後,板田井此刻已經對前麵的奇亞展開進攻了。
這次出彎,王招的賽車和以往的出彎有些不太一樣。
前輪居然抬起來了,沒錯,就是g組彆出彎那種一樣,六號彎出彎,王招的前輪居然有著輕微幅度的離地,隨著賽車的加速懸空了一小會才落了下來。
看起來頗為震撼。
這種出彎懸空時間跟g組的相比短很多,幅度也很小,但出現在一名oto3中旬車手的身上卻是很少見,就連導播也沒注意到這個細節。
王招的前輪離地加速,很快落下,賽車逼近下麵的七號彎。
“七號彎,王招來了,板田井小心,王招這個直線的速度非常快。”
七號彎入彎,板田井的賽車剛準備進彎,一台金紅色的賽車就從內線擠了進來,正是王招。
“王招的這個直線非常快,對比之前速度仿佛又有所提升,他居然用了出彎翹頭的技巧!”
蔚然看了一眼手上的回放,激動的說道,一旁的小張也趕忙跟上附和。
“這是組才會運用的技巧,王招這個出彎的速度影響到了七號彎的局勢。”
直到王招超車成功,導播才發現王招剛剛的出彎細節,也就是王招出彎前輪離地的那一幕,立馬給了回放。
這個前輪離地的出彎顯然對剛剛的超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導播回放,蔚然和小張自然也會重點關注王招這一波出彎翹頭。
秦川也看到了這一點,這就是他下午跟王招衛青逸幾人說的東西。
這東西很難,需要更細膩的油門操作,不過車隊對此做過訓練,兩人使用問題不大。
王招的第一次使用適應的不錯,等兩人能熟悉掌握這個技巧,那實力就會有質的飛躍。
這是最高組才有的技巧,但組的有天壤之彆。
王招的出彎翹頭是在出彎後的直線區域,並不是進彎經過彎心再到出彎的那一條弧線區,這一點和組的車手出彎是在賽車從彎心出來隨著賽車緩慢直立,最終車身外拋到賽道外側的時候,前輪就已經有了離地的跡象。
這個外拋到外側路肩過程的末端,組的廠車前輪就已經離地了。
確切的說是在車身即將徹底直立,賽車馬上到外側路肩卻還沒到,還有一點距離的時候,組的賽車前輪就已經離地了。
一直懸空,離地加速一小段時間後,賽車來到最外側,再直線加速。
前輪離地跑了一小段弧線區又跑了一段直線區。
這一段時間賽車的前輪都是懸在空中的。
而王招的前輪離地,則是沒有彎中那一段,是在賽車徹底回到外側之後才開始離地的,當時車身已經完全直立,車子也已經踏上了外側的路肩。
這兩段有什麼區彆車迷不是很清楚,但解說很清楚,秦川自己也很清楚,這其中涉及到了一個更高深且技術含量更高的技術。
學名叫做翹頭轉彎,也是g組出彎的一個比較難的小技巧。
前輪作為兩輪賽車的導向輪,他起的作用就是幫助賽車轉向,而前輪離地,則代表賽車已經喪失了轉向的能力。
可g組的車手為了讓圈速變得更快,他們不會在車子徹底直立,徹底到外線的時候才讓前輪離地。
而是提前一段,這一段是在車子還沒徹底到外側的時候,那時候的前輪就已經開始離地了。
沒到外側,意味著車身還需要轉向,前輪離地,剩下一個後輪,此時轉向就全靠車手的重心轉移。
這就是翹頭轉彎的具體操作。
他的原理類似獨輪車的轉彎方式,對重心的把控還有車身的穩定性都要求極高。
所以你可以看到很多車手側掛出彎的時候,車子明明已經到了外側,身體卻還在使勁的往下壓,這時候就是賽車前輪離地失去作用的時候,全靠身體去完成那最後一點轉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