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廣德可不想拿下這個燙手山芋,很難處理好吧。
不過,他也要看到劉台彈劾的內容,才好應對此事。
等蘆布出去忙活的時候,魏廣德才端起茶水喝了一口,心裡感慨一句,幸好隆慶五年的會試他因故沒有主考,不然張居正還不以為是他私底下搞出來的。
確實,在古代發生這樣的事兒,一般都不會認為是學生擅作主張,都會和他的老師聯係在一起,會認為他們是受人指使所為。
畢竟,才入官場幾年,經不起彆人的忽悠很正常。
六七品的小官,懂什麼,又憑什麼認為可以彈劾首輔。
要是背後沒人指使,是決計乾不出這樣雞蛋碰石頭的事兒來的。
不過也是好笑,張居正既是傅應禎的座師,也是這個劉台的座師,傅應禎還算給老師留臉,沒有直接說是張居正的不是,而劉台就太不是個東西了,直接把老師告了。
其實,到這個時候,魏廣德還沒有把劉台彈劾張居正的事兒太上心,認為不過就是因為考成法在地方上推行後,巡按禦史根據地方官員為了催繳賦役做出的一些事兒,據理請求朝廷暫停此法。
魏廣德沒少聽到地方官員為了完成任務,逼出一些家破人亡的慘事,至於因此流離失所的,那更是罄竹難書。
太多了,都已經麻木了,不想聽了。
以往朝廷不催,鄉下的甲長、裡長看人家確實困難,也會和胥吏商量,先欠著。
當然,這麼做胥吏們也不是沒好處,誰不知道大明的製度,說不好什麼時候一道旨意下來,這些積欠就免了。
到時候,這些積欠可不就哼哼了
有了考成法,這樣的情況自然就不會發生。
官老爺的帽子都戴不穩,下麵的胥吏也麻爪,說不定就把自己開了。
畢竟胥吏按照後世的標準,雖然是衙門裡長期需要的工人,但也隻能算是沒有編製的臨時工。
隻有極少數幸運兒,有機會被舉薦獲得品級,成為編製內的人員。
不過,那還都是大明開國那些年,讀書人少,官員缺乏的時候才會出現。
現在嘛,胥吏出頭已經變得非常難,還要時刻提防被官老爺拉出去祭旗。
不過,當蘆布把抄來的劉台奏疏送到眼前,魏廣德隻是大略掃視後,即便是寒冬臘月,也難免後背冷汗直冒。
這是他能想到的最壞的結果,簡直不能再壞了。
禦史傅應禎上奏給萬曆小皇帝還隻是說張居正是又一個王安石,宋代之所以最後內耗掉根源就是王安石的那場變法上,如果讓他繼續推行新政,我們大明朝就要走宋朝的老路。
如果,結合後世曆史走向來看,大明帝國的敗亡,還真和張居正這場改革有關。
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張居正的改革雖然短期內充盈了大明朝廷的府庫,但也留下許多麻煩,特彆是在改革失敗後,地方官員變本加厲的行為,還有就是因此形成的黨派萌芽。
在此前朝廷裡存在的,更多的還是鄉黨,但是張居正權勢太大,而他的政策又大大限製了士紳和勳貴的特權,因此在他權侵朝野的背後,反對派也漸漸結成了一張大網。
官場之人,猶如逆水行舟,除非你甘於平庸,隻要想要進步,那就必須時刻關注身邊其他人,抓住他們的紕漏,鬥倒一個就少一個競爭對手。
這也是之後官場喜歡結黨的原因,相互之間能有個照應。
若本省在朝廷裡出了高官,那後進弟子必然會牢牢的吸附在他周圍,希望借此獲得庇護。
劉台的奏疏可謂狠厲異常,這封從遼東遞來的奏疏,列舉了張居正的六大罪狀。
一是說張居正“欺世盜名”,彈劾張居正打著祖宗成法的口號,乾的卻是違背祖宗成法的事情。
二是說張居正改變了監察係統的作用,張居正用考成法,偷梁換柱,六部向六科負責,六科向內閣負責,這樣監察係統獨立性就不存在。
三是說張居正結黨營私,官員任用都是由一定的章程,張居正任人唯親,不遵守官員任用程序。
四是說張居正擅權自用,以內閣駕馭行政和監察係統,自己以宰相自居。
五是說張居正苛政猛於虎,為了賦稅,向各地官員下死命令收繳賦稅,百姓民不聊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六是說張居正生活腐化,貪汙腐敗,自從張居正當了首輔後,張家是富賈荊楚。
而奏疏的最後,更是說“高皇帝鑒前代之失,不設丞相,事歸部院,勢不相攝,而職易稱。
文皇帝始置內閣,參預機務。其時官階未峻,無專肆之萌。
二百年來,即有擅作威福者,尚惴惴然避宰相之名而不敢居,以祖宗之法在也。
乃大學士張居正偃然以相自處,自高拱被逐,擅威福者三四年矣。”
但真正讓魏廣德震驚的還是,劉台奏疏最後一句,“臣請即以祖宗法正之。”
這完全就是要和張居正不死不休的節奏,要用祖宗之法懲辦張居正。
或許,作為次輔,看到這樣彈劾首輔的奏疏,應該彈冠相慶才是,可此事魏廣德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由這份奏疏就和張居正翻臉內鬥,魏廣德可不認為自己能說服內廷兩宮太後和小皇帝,也就是說他並沒有把握說服他們支持自己。
而對後宮影響力最大的人,無疑是馮保,可他絕對不會和自己合作。
顯然,最後,她們很可能還是會選擇支持張居正。
不過,這還不是魏廣德最擔心的,他其實對於執政大明還缺乏信心。
張居正的治國大才是經過曆史驗證過的,不過張居正改革最後如何,至少在他活著的時候,大明是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
而魏廣德會什麼?
搞後世的製度嗎?
說出來,怕是自己羽翼下那些人都要造反,因為那些東西放到現在的大明,太驚世駭俗了。
隻要看看後世最為著名的變法,或者說最接近後世的變法事件——戊戌變法就能知道,晚清時期在國內推出新法,最後直接把光緒皇帝乾廢了。
為什麼?
還不是西方製度很難和晚清時期國內情況契合,至於之後為什麼又事先共和,其實看看民國時期的事兒,大抵也能知道。
取代晚清的民國,其實根本就是個四個象。
因為沒有如同以前王朝更迭時徹底的清算,所以民國時期亂象叢生,根本就不是一個新生國家的樣子。
這也是民國取代滿清幾十年後,國家還是一團糟的原因。
喜歡隆萬盛世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隆萬盛世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