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的時候,那些彙總到一起的人馬,其實也並不是很服氣趙孫龍,雖然他們按照張寶合兵的命令進行了執行,但是對於他們來說,大家都是一起帶兵打仗的人,憑什麼你趙孫龍就能率領我們?
但是這幾仗下來以後,他們就徹底服氣了。
彆人的尊重,永遠是靠實力來證明的。
而且經過趙孫龍這一路的帶隊,原來他們那些還不算怎麼成型的軍紀,已經完全給調理了過來。
就連吳大勇也不得不佩服。
他明白,張寶讓他帶領著投石車和炸藥包,是對自己的信任。
而讓自己跟著趙孫龍,更是為了自己的成長。
學習如何帶兵,如何整頓軍紀,如何以身作則。
跟趙孫龍在一起,將吳大勇的缺點和短板暴露的非常明顯。
而趙孫龍倒是對吳大勇很是客氣。
牽扯不到原則性的問題,對吳大勇也很是忍讓,跟吳大勇相處的這段時間,倒是也跟著吳大勇學會了不少說話做事的方式。
知道怎麼去跟士兵們打成一片,知道了一些老兵嘴裡的葷段子是什麼意思。
讓趙孫龍也學到了不少。
其實這個趙孫龍也算是出身名門。
祖上是大夏赫赫有名的將軍。
但因為不善為官,性子剛烈,被莫須有的罪名革職查辦,最終貶為了庶民,家道也便漸漸衰落了下來。
自從張寶開啟了武狀元的選拔以後,這才舉家搬遷到了這河州。
一路憑借著高超的武藝嶄露頭角。
張寶了解到趙孫龍的情況以後,還專門去查問了一下當時趙孫龍家的情況,是因為當時的將軍,極力反對皇上接納倭國到徽州安定。
其實對於當時的那些武將們來說,大夏初定,自然都是有著類似的想法。
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
而且當時的大夏,國力正盛,根本不把這些區區倭人放在眼裡。
但當時的皇上,權衡之後,還是聽了這些文人的話,以懷柔治天下,接納這些倭人,更是可以顯示他們大夏的胸懷。
其實對於當時的皇上來說,四海初定,心裡麵正是最狂妄的時候,也根本沒把那些諂媚的倭人放在眼裡麵。
最主要的是,打仗打了這麼多年來,手下的不少將軍們,也都擁兵自重。
皇上正想著削減一下兵權。
如果再開戰的話,對於兵權的掌控,自然是不利的。
而偏偏這位趙將軍性格火爆,在朝堂之上就差拍桌子了。
沒多久就因為莫須有的罪名革職。
也正是在這位趙將軍之後,樊翰中才帶著手下的不少人,上任了河州的各個官職。
在張寶知道事情的原委之後,親自跟這個趙孫龍聊了一下。
不得不說,越是經曆過挫折和磨難,這些後輩在成長起來的時候,就越是迅速。
這趙孫龍不僅功夫了得,還熟讀兵書。
他的這種功夫,不單單是武功,而且還是在戰場上對戰的馬背上的本領,讓張寶有種喜出望外的感覺。
在當時前往東州練兵的時候,張寶就頗為關注,事實證明,這個趙孫龍也確實是潛力無限。
所以這次在濟州的所有事情,才會全部交給趙孫龍。
要曆練一個人,除了絕對的信任和放權之外,還需要經曆過戰場的洗禮才可以。
相信在經過這次的濟州之戰以後,張寶的手下又會多了一支無往不勝的人馬。
不需要事事靠著樊翰中這邊。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更何況還是這種自己培養出來的良將,就更是難得了。
而且按照現在的局勢來說。
很多時候,都是需要在正麵戰場上,刀對刀,槍對槍,用鮮血和生命來對話的。
張寶固然有很多方麵的發明。
但要想普及,要想依賴這些東西扭轉局麵,還是有些難度。
手下有兵,才是一切的基礎。
真理永遠隻在大炮的射程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