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斷了南方的財政供給,趙宋王朝想要給遼國和西夏進貢歲幣也不可能了,那樣的話,說不準遼國和西夏也會出兵來打趙宋。
屆時,李存再從南方起兵,三家一夾擊,趙宋王朝必定滅亡。
而李存隻要以長江為界,守住南方,減輕勞役,減免賦稅,使百姓人力物力得到恢複和發展,肯定能統一天下。
可這一切的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趙宋王朝無法在短時間內發出大軍的前提下。
反之,如果真像李存所說的這樣,有十五萬整裝待發的西軍半個月就能打到江南來,那麼陳箍桶的一切謀劃都將是空想了,因為時間不夠。
彆忘了,李存到現在都還沒有出兵呢。
還有,如果李存和趙宋現在同時出兵,彆看李存的距離要短不少,而且也可以走水路,但真就不好說會不會是李存先到達長江沿線,畢竟,宋軍過境是不需要打的,而李存這邊說不準就會出現什麼抵抗的軍隊耽誤李存的行軍速度。
陳箍桶有些不甘的想:“或許將軍消息有誤,宋朝怎會在北京囤西軍?”
可陳箍桶馬上就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李存提前就知道了他要來投,才能準備出來那麼大的歡迎儀式。
陳箍桶仔細回憶了一下自己一路走過來的點點滴滴,最後將畫麵鎖定在了那個茶水攤上:“那茶家乃一情報收集所!”
陳箍桶看了李存一眼:“外鬆內緊,滴水不漏,厲害!”
這回,陳箍桶對李存的消息不再懷疑,因為他已經確定了李存這個人極為看重消息的收集,所以是不可能在這麼大的事情上出紕漏的。
而這時李存也向陳箍桶娓娓道出,趙宋王朝是因為準備北上收複燕雲才在北京大名府囤駐這支西軍的。
陳箍桶這才恍然大悟,進而不禁暗怨方臘選的起義時間不好,這要是再晚幾個月,等宋遼打起來了之後,再起義,那趙宋王朝想不滅亡都不可能。
現在嘛……
陳箍桶看向李存:“將軍既然已知西軍不日便要南下,還胸有成竹,必是有所依仗,起義應是還有機會。”
念及至此,陳箍桶又不禁看向了荊襄地區。
李存明白陳箍桶這是在問自己,為什麼不去荊襄,而叫方臘去荊襄?
不怪陳箍桶會有此疑問,實在是,跟東南相比,其實是荊襄的戰略位置更重要一些,也更適合當發家之地。
畢竟,得了荊襄,就可以想打哪打哪,還能依托各種天險固守,真正做到了進可攻退可守,不像杭州這裡,隻要宋軍過了長江,就可以順著京杭大運河直撲杭州。
對此,李存隻能苦笑:“變數者,方臘也。”
李存是可以去荊襄。
可李存若是去了荊襄,方臘必定會來兩浙。
曆史已經證明過了方臘守不住兩浙。
如果讓趙宋收複了江南,那趙宋就可以從西、北、東三個方向夾擊李存,到那時,李存就會麵臨曆史上方臘最終被圍剿時逃都沒有地方逃的死局。
而李存來江南,方臘去荊襄,萬一真到了局勢不可挽回的地步,李存還可以退守台灣,然後悶頭發展幾年,再找機會殺回來。
而且,以李存這個後世的人眼光來看,隻能在土裡刨食的荊襄,注定了就是一個窮地,哪怕是李存,可能也得攢個十年八年才能攢出統一天下的錢,而可以搞海上貿易的東南就不同了,最多三年,李存肯定就能賺夠統一天下的錢。
其實——
說來說去,還是李存手上沒有一員可以獨當一麵的大將。
若是李存手上真有一個有能力又可靠的大將,當初李存就可以直接分兵,派大將去荊襄,自己來江南,而且李存現在也可以部分采納陳箍桶的建議,派一支偏師去中原地區點燃戰火,分擔自己的壓力。
可問題是,李存手下的這些人,誰能擔此大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