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存一邊為即將到來的大戰做準備、一邊往琉求移民的同時,密切的著方臘義軍與宋軍之間的決戰進展情況。
讓李存萬萬沒想到的是,宋軍的援軍比他想象當中的可是要慢上太多了。
李存所不知道的是,這其實還是拜他和方臘所賜。
由於李存和方臘占據了趙宋王朝的最大產糧基地,還把去年運往東京汴梁城的秋糧給劫了,趙宋的糧食多少就有點緊張了。
當然,這並不是說,趙宋就沒有糧食了,畢竟,中國人千百年來的傳統之一就是儲糧。
因為這個傳統,東京汴梁城裡其實還是有不少糧食的。
可問題是,那是保證首都達官貴胃和首都人民安穩的糧食,在江南這個最大的產糧基地沒了的情況下,誰敢打那些糧食的主意?
所以,王黼等人商議過後,將保障前線糧食供給的任務,交給了兩淮地區、京西南路、荊襄地區、江南西路等宋軍過境的州縣。
而各路轉運司官員接到了這個命令之後,又將糧食數額分攤到老百姓頭上。
由於缺乏運輸力量,各路轉運司官員動了個小腦筋——他們特彆要求民眾,必須自己將糧食運送到前線繳納,否則就不算完成差役,將要麵臨極重的處罰,比如刺配千裡什麼的。
….
結果,為了運送一石糧食,沿途運費要花上十幾石甚至二十幾石糧食,這給民眾帶來極大的困擾甚至災難。
而且,人們想不通。
朝廷官船製造有嚴格的定額控製,全國漕船定額為兩千八百五十四艘,而且詔發明令,不許自行增減。
這近三千艘漕船呢?
還有,據說,賈偉節在擔任江淮發運副使時,為附和蔡京,擅自造大船兩萬五千艘,供花石綱專用,從江浙運太湖石和奇花異木取悅趙佶。
彆外還有那麼多私人造船廠,每年也能造出來不少船隻。
大宋有這麼多船,怎麼到了運送糧草物資的時候,就沒船了,還得靠人力去運?
這些人不知道的是,那近三千艘漕船,因為去年運秋糧的緣故,全都被李存給奪去了。
至於賈偉節所造得那兩萬五千艘運送花石的大船,肯定不是真實的,因為李存的人隻找到了兩千多艘運送花石的大海船。
還有那些私人造船廠,不好意思啊,它們已經全都被李存給充公了
,現在正在給李存造戰船。
而趙宋目前控製的區域,不能說沒有船,但這些船分散在趙宋的各個區域,想要在短時間內集中起來,難度非常大。
好多地方的人,因為受不了趙宋朝廷下得這個「貨到付款」的命令,相繼爆發了多起抗捐風暴或農民事件。
這無疑給宋軍籌集糧草物資帶來了不小的困難。
因為糧草物資總是斷斷續續的供應不上,使得增援的這支軍隊經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
再加上天氣也太熱了,熱得這些北方兵動都不想動一下。
這種情況下,彆說是讓這些大爺行軍了,就是讓他們不嘩變,都愁壞了譚稹、辛興宗等人。
後來,辛興宗跟這些驕兵悍將商量,每天早上行軍一個時辰,晚上行軍一個時辰,中間熱得這段時間休息。
與此同時,譚稹和蔡攸一路之上從沿途路過的州縣要糧,甚至是買糧。
這才費勁巴力的在接近七月中旬之時將這支軍隊帶到了江州和洪州,交到了種師道和種師中的手上。
讓譚稹和蔡攸恨的牙癢癢的是,這些驕兵悍將到了種師道和種師中這裡,就再也沒有之前那些臭毛病了,也全都不鬨騰了。
這時,譚稹和蔡攸也才意識到,辛興宗的威望還是不夠,至少是跟種師道和種師中這兩個西軍名將根本比不了。
種師道與眾將官商議過後,決定不能再拖延下去了,拖得越久,對大宋就越不利,必須立即尋求決戰之機。
而另一邊,由於最近這段時間沒能攻城略地,又有六七十萬大軍瘋狂消耗,方臘義軍的糧食也快見了底。
因此,方臘也迫切希望能夠一戰解決宋軍,然後去廣闊多糧的荊襄地區發展。
所以,方臘將摩尼教最虔誠的信徒集中起來,組成了一支二十萬人的精兵,由他自己親自統製,剩下的四十多萬人,被方臘平均分成四軍,前軍由八大王盧邁和鄭魔王統製,左軍由方七佛統製,右軍由方五相公統製,後軍由裘道人和呂師囊統製,趁著宋軍沒有來得這段時間,這七十萬大軍每日操練,準備跟宋軍背水一戰。
其實,也有人勸過方臘,據城而守,或是禍水東引給逼他跟宋軍死戰的李存,甚至有人壯著膽子建議接受朝廷的招安。
可方臘全都拒絕了,還將建議他接受趙宋招安的人給亂箭射死,方臘給出的理由是:「若聽此輩之言,我永樂朝必寄人籬下永不得翻身也,我聖教也必被世人小覷也,今有敵無我,有我無敵,死戰到底!」
可隨後,方臘卻很罕見的將包康找來,說了另一番話……
……
……
老了,連著加了幾宿班,就有點頂不住了,然後在沒完成任務的情況下睡了一覺,再然後睡過頭了……
所以更得晚了點。
求月票。
月票給力,晚上還有。
乾宋.
任鳥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