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佶慢慢轉過身來,麵沉似水的說:「言之。」
吳敏知道他不能再吞吞吐吐了,否則有可能會弄巧成拙,所以他連忙挑關鍵的說:「臣之計乃是,以秦嶺淮河以南五路,與李賊交換燕雲十六州及平灤營三州。」
趙佶聽完,眼睛就是一亮,接著久久不語。
——趙佶在衡量吳敏所出的奇策的得失和可行性。
用燕雲十六州加上平灤營三州換秦嶺淮河以南五路,大宋王朝虧不虧?
這還真不好說,因為雙方各有各的價值,實在是沒辦法放在一起衡量。
可要是套上客觀情況……
如果大宋王朝能夠得到燕雲十六州及平灤營三州,那麼大宋王朝的北麵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而西麵的西夏又已經被大宋王朝給打得奄奄一息。
如此一來,得到燕雲十六州和平灤營三州以後,大宋王朝就可以專心致誌的剿滅李賊了。
最不濟,大宋王朝還可以依托秦嶺淮河天險將李賊擋在南方,雙方南北對立,讓大宋王朝保住半壁江山。
關鍵,秦嶺淮河以南五路,大宋王朝就是不給李賊,李賊也肯定會自取。
在這種情況下,拿秦嶺淮河以南五路,換取燕雲十六州加上平灤營三州,得到北方的絕對安全,倒不失為是一個高明的策略。
而且,這樣的話,他趙佶也能跟臣民交代下去。
更為關鍵的是,燕地七州是契丹最後的安身立命之地,不論誰去奪取,北遼都定然會殊死一搏;而雲地九州現如今被金國所占,李賊要想打下,絕非易事;至於平灤營三州,據說當地胡虜野蠻善戰,數敗女真,李賊想要打下,也絕非易事。
他們大宋王朝要是促成了此事,那不就可以驅狼逐虎,坐山觀虎鬥,恁地時,說不準便可得那漁翁之利?
越想,趙佶越覺得,吳敏這個計策高明。
隻是……李賊會中此計嗎?
權衡完利弊得失,趙佶看向吳敏:「李賊絕非易與之輩,豈會輕易中你計也?」
吳敏一聽,就知道趙佶被他給說動了,他立即就將早就準備好的說詞給拿了出來:「臣有九幸,或可促成此計。」
趙佶道:「願聞其詳。」
吳敏道:「一幸李賊成勢太短,底蘊不足,難吞我大宋全部疆土。」
趙佶稍稍一想,就明白了吳敏的意思是,李賊從起事到現在,一共都不到兩年時間。
這兩年時間,李賊就算再能搶、再能擄,又能得到多少治理國家的人才?
要知道,僅江南六路,就有六十個州,數百個縣。
治理這麼多地方,少說也得一兩千個文人。
是。
李賊可以搞科舉,可以任用境內世家大族的文人,可以招降大宋王朝的文官,可這也需要時間不是?
而且,並不是所有的文人都適合當官、都能當好官的。
這得慢慢試用、慢慢培養,才能真正得到一批可以治理國家的人才。
知道大宋王朝有多少官員嗎?
四萬!
而且,這還隻是官員,不算小吏。
就算把冗員的水分給擠掉,治理完整的大宋王朝,也需要一萬名官員、數萬名小吏。
以此推算,李賊要想治理趙宋王朝一半
的疆土,怎麼也得有四五千乾練的官員,再將小吏算上,沒有兩三萬有足夠治理能力的文人,根本不可能夠用。
李賊的底蘊太淺薄了,現在肯定沒有這麼多有足夠治理能力的文人。
所以,短時間內,李賊如蛇吞象一般再吞並大宋王朝的五路疆土,都已經很勉強了,又怎麼可能一口氣將整個大宋王朝吞並?
吳敏繼續說:「二幸我大宋敬士族對文人寬厚,士族文人必不願為李賊所用。」
吳敏這第二幸又戳中了趙佶的心思。
大宋王朝可是對文人最好、最敬重的一個王朝,沒有之一。
再看李存,對士族文人,不是搶,就是殺,要麼脅迫。
這種情況下,隻要李賊攻打秦嶺淮河以南五路,秦嶺淮河以南五路境內的士族文人必定會逃到大宋王朝的境內,不會主動幫李賊治理秦嶺淮河以南五路的。
這肯定會使得本就人才不夠的李賊,更加缺少人才。
「三幸我大宋寬待豪紳大族,李賊若來打,豪紳大族必焦土抗賊。」
李賊對豪紳大族的宗旨就是搶奪,女眷、田產、借據、糧食、牲畜、各種戰略物資,見什麼搶什麼。
豪紳大族肯定支持大宋王朝抵抗李賊的入侵,雙方甚至是不死不休的對立麵。
這種情況下,大宋王朝要是派兵率領秦嶺淮河以南五路的豪紳大族抵禦李賊的入侵,李賊肯定沒那麼容易得到這五路疆土。
反之,若是大宋王朝帶著這五路疆土的豪紳大族離開,李賊便可以輕而易舉的得到這五路疆土。
所以,大宋王朝給李賊秦嶺淮河以南五路疆土和李賊自己率兵奪取秦嶺淮河以南五路疆土肯定是不一樣的。
「四幸李賊知曉,若他一味強逼,我大宋必定顧及不上北方胡虜,一心退至關中焦土死守,恁地時,五胡亂我中華之事必將重演,他李賊便是民族罪人。」
這沒什麼好說的。
儘管趙佶討厭貧苦的西北地區,但李賊要是執意來打大宋王朝,趙佶也隻能是率領大宋王朝退到關中,然後不擇手段、不顧一切與李賊死戰到底。
到那時,是契丹南下,還是女真南下,亦或是韃靼南下,趙佶就管不了了。
五胡亂中華,燒殺搶掠,山河破碎,百姓生靈塗炭,十室九空。
李賊絕對有推卸不掉的責任。
如此一來,中原地區的百姓肯定恨死了李賊,李賊將來若想入主中原,必定難上加難。
「五幸李賊並非莽夫,必知欲速則不達也。」
這就更不用說了,現在誰看不出來,隻用了短短不到兩年時間就快要吞並了大宋王朝近半疆土的李賊,智謀深遠,極會取舍?
「六幸我大宋上下一心。」
「七幸官家寬厚聖明。」
「八幸祖宗保佑。」
「九幸我大宋未到顛覆之時。」
後麵這四條溜須寬慰之言,趙佶聽得挺舒心,但是卻沒有太放在心上。
畢竟,現在已經不是說點自欺欺人的話,就能拯救得了大宋王朝了。
倒是前麵五條,還真讓趙佶看到了此策成功的可能性。
九幸說完,吳敏一拜在地:「官家若能定計,大宋必可長安;不能定計,則恐不免於顛覆。大宋之安危,皆在官家今日定奪。」
趙佶沉默了一會,問:「由誰出使?」
吳敏知道,趙佶這是同意了他的計策,他立即當仁不讓道:「此計乃臣所出,自當臣去。」
趙佶知道,吳敏的擔當是好的。
可問題是,吳敏的品級太低了,根本不
夠資格去跟李賊談這麼大的事。
跟王黼等一眾宰執商議過後,趙佶任命尚書左丞李邦彥為正使,吳敏為副使,前去麵見李賊,跟李賊商量,趙宋王朝用秦嶺淮河以南五路跟李賊交換燕雲十六州加上平灤營三州一事……
……
……
求月票,求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