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眾人從作坊裡出來後,走了幾步後,大家才回過神來,開始說起話來了。
“真的不敢相信,東家給咱們發了這麼多獎金。”
“是啊,咱們東家簡直太厚道了,關鍵還有禮品,聽說這鬆花蛋可出名了,咱們鎮上的一些店麵都賣什麼皮蛋瘦肉粥,可好吃了,就是用鬆花蛋做的。”
“東家每個人給了兩個鬆花蛋,兩個鬆花蛋就可以做一盤菜,聽說在酒樓啊,鬆花蛋做的一盤菜,都好幾兩銀子一盤,很貴。”
“這東西旁人不會做,也就咱們東家會做,一個好幾文錢,聽說就是用鴨蛋醃製的,但具體怎麼做法,誰也不知道。”
“就是因為東家做這個啊,收附近村子的鴨蛋,很多人家都跟著受益,以前鴨蛋都賣不出去,現在很多人家都養了鴨子,攢了鴨蛋也不用擔心賣不出去。”
“我奶奶就在家裡養了一些鴨子,說現在下了大雨,有了河水,把鴨子趕到河裡去就行,到了傍晚它們會自動回來,幾乎不用喂,很省事,一個月啊好的時候也有個幾百文錢。”
“多虧了東家,現在大家的日子都能好起來,很多人家都能吃飽飯了。”
“可不是,賣鴨蛋的錢,買糧食也能吃不少日子。”
“哎呀,這次發的獎金都多,我家裡人估計都不敢想這個數,趕緊回家跟她們說一聲。”
“東家真好,還給放假,快,我都迫不及待的要回家了,跟我夫君孩子們說這個月發的工錢獎金,他們一定也會跟著激動。”
“對,趕緊回家,對了,下午去不去鎮上逛一逛啊,家裡沒有白麵,我打算買點白麵,晚上包餃子慶祝一下。”
“我們家還有點白麵,過年時候留了點,不過我打算去買斤肉。”
“我就不去逛街了,我家那口子說了,待發了工錢,將我娘家爹娘還有弟弟弟媳侄子都叫來吃飯,算著就這兩天的時間,提前買了些東西,都準備好了。”
有人約著一起逛街,有人不去逛街,想著在家裡一家人吃個飯見見,說說話,分享快樂喜悅的心情。
大家七嘴八舌的說著話,柳河村一下子就熱鬨起來了,看著比北麥村趕集都熱鬨。
柳河村的人直接回家了,周圍村子的人也都匆忙結伴一起回去。
也有地方遠的,十多個人一起租個牛車坐著回村。
租牛車,一個人也就一兩文錢,若是以前大家可舍不得花這個錢。
但這不是發了工錢獎金和禮品,她們就迫不及待的想回家分享這個讓人激動興奮的消息。
柳河村的人很快就知道作坊裡員工發了工錢,家裡有人在作坊做事的,都非常高興。
鄭氏也就是鄭小菊跟自己的娘和嫂子在作坊門口說了會話。
王氏用力的握住鄭氏的手道:“妹妹,真是謝謝你,要不是你早點來通知我們,我們都不能那麼早知道消息,如今拿了這麼多工錢獎金啊,心裡真是踏實。”
王氏如今心裡越發感激小姑子。
他們兩家的日子都比較貧寒,平日吃飯都吃半飽的,糧食都不太夠吃。
有時候都是互相接濟生活。
如今她們在作坊裡乾活,每個月光靠底薪也能吃飽飯穿暖衣。
王氏和她婆婆兩個人一下子就拿到了二兩銀子四百文錢。
王氏跟婆婆商量了一下,她打算把兒子送去讀書。
哪怕不科考,學點知識會識字也是好的。
她們就想著,會識字學問高,為人處事也會聰明很多。
鄭氏笑著道:“嫂子,看你說的這個話,也是嫂子你好,咱們才都越來越好。”
鄭氏娘看著姑嫂關係好,也跟著高興,“行了,先彆說這麼多了,先回家,回家說這個高興的消息。”
“對,對,趕緊回家。”
鄭氏住柳河村,直接回家就行了。
王氏她們住隔壁村,要走一段路才回去。
她們村結伴的有很多人,大家一起往回走都說說笑笑的。
柳翠翠也是綠山村的人,往村子走的時候,她感覺腿腳又快又麻利,全身都是勁。
她就想著趕緊回家跟兩個兒子說這個好消息。
下午正好放一下午假,她正好跟小兒子去鎮上碼頭將大兒子接回來。
柳翠翠的小兒子十四歲,大兒子十八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