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的村裡人覺得沈承舟和崔氏不像普通人,容貌氣質都不像村裡人。
有人猜測他們以前出身大戶,也有人聽傳言說他們來自京城。
不過這些都是道聽途說,大家還是不相信他們出自京城。
對村裡人來說,京城那是很他們連想都不敢想的地方,是高門大戶皇宮所在的地方,普通人根本去不了。
他們覺得若沈承舟和崔氏來自京城,也不至於這麼些年都待在杏花村辛苦種地。
之前他們都吃不飽穿不暖的。
所以大家覺得傳言隻是傳言,沈家人就是村裡人,頂多他們長的好看一些就是了。
“也是,這要是有什麼特殊身份,哪用得著待在杏花村,幾年前村子裡鬨災荒,沒什麼東西吃,也沒見沈家出去弄什麼吃的,不也要餓肚子。”
“可不是,也就現在他們家老三媳婦開了麵館店生意好,再加上他們做粉絲賺錢了,日子才好起來,崔氏也才舍得去鎮上買點東西,以前她連買新布做新衣服都舍不得。”
“哎,要是沈家有什麼身份,徐家那樣的生意人怎麼會瞧不起沈家老四,老四樣貌能力都很出眾,就是出身比不上徐家小姐就是了。”
“人家城鎮的高門大戶,根本瞧不起泥腿子出身的人。”
村裡的婦人們坐在一起乘涼,聊的無非就是村裡的一些事,聊一些八卦。
哪怕沈家從徐家回來什麼都沒說,但村裡人都各自有親戚,拐著彎的打探事情也就能知道點眉目。
再經過一番猜測,就知道大概怎麼回事了。
閒來就會拿出來討論一番。
村裡人沒什麼壞心,就是喜歡聊家長裡短,誰家有個什麼事,不用一天,村裡人就都知道了。
沈月瑤每次來杏花村,都會聽到杏花村的村民們聊一些八卦。
她耳力好,從這些人身邊經過的時候自然能聽清楚她們說什麼。
聽著她們談論的話,沈月瑤嘴角都抽了抽。
其實她也覺得爹娘來曆不簡單。
不過爹娘不說,她也不問就是了。
但是四哥的事情,從徐家受的委屈,沈月瑤有一天會討回來的。
徐家不該那樣羞辱四哥,也不該想著利用四哥從她這裡拿到口紅秘方。
沈月瑤骨子裡護短,最不喜歡的事情就是被人威脅。
徐家小姐如果真心對四哥,她就算是拿出口紅秘方給四哥做定親彩禮也沒什麼。
反正她不開口紅作坊,也可以開藥妝作坊,她腦海裡有很多生意點子,也不在意這些。
可偏偏徐家利用四哥羞辱四哥,沈月瑤就不能忍了。
想著這些事,沈月瑤的牛車也到了家門口。
現在是晚上時候,大家都吃了晚飯在街上乘涼。
都是一個街門口的人聚一起。
沈承舟和崔氏以及沈少辰、葉氏都在街口的大樹下乘涼。
軒軒還小,就乖巧的坐在葉氏懷裡,葉氏一邊聽大家說話,一邊用蒲扇給軒軒扇著蚊子,彆讓蚊蟲叮咬他。
崔氏跟鄰裡之間關係好,一起說著事情,都說說笑笑的。
“崔妹子啊,你家種的那個金針菇真的好吃,炒菜做湯啊,味道都好,真是謝謝了啊。”
崔氏笑眯眯的道:“客氣啥,都是鄰居,金針菇啊,是我閨女買回來教我種的,你們要是想種啊,回頭我給你們一些。”
“那可真是不好意思。”
“嗨,有啥不好意思的,以前你們也沒少幫我們。”
村裡人大多都實在,鄰裡之間有個啥事都互相幫忙。
因為在村裡住,大家都明白,不可能關起門隻過自己的日子,有個啥事鄰居互相幫個忙都是正常的,我幫你下次你才會幫我。
一來二去的感情也就挺好的。
“以前我們做的那點根本不算什麼,這次也多謝你用我家秋娘和春蘭去作坊乾活,村裡人都羨慕來著。”
婦人不是不知道好賴的人,崔氏用她兒媳婦和閨女做事,對她閨女是好事,一個月哪怕隻賺個基本工錢六百文,從十四歲攢到十六歲,那也至少十多兩銀子啊。
更彆說還有獎金。
這樣給她閨女說婆家都好說。
而且她兒媳婦有這麼個事情做,家裡日子也就跟著好起來了。
她現在啊,心情舒暢,就幫著兒子兒媳看孩子,帶孫子孫女,小閨女也能賺錢,現在哪怕十四歲,都有人來提親,條件也都不錯。
所以婦人打心眼裡感激崔氏。
崔氏也沒想到開個作坊,在村裡的地位直接就提高了。
大家以前對她也挺客氣,但現在她在村裡走,碰到誰,大家都熱情的跟她打招呼,笑的眼睛都成一條縫了。
其實無非還是想討好她,想著她作坊再用人的話,用她們家的人。
崔氏心裡也有些感歎,果然閨女說的對,開了作坊用村裡人乾活,給大家發工錢,以後在村裡有啥事,村民們都會積極的幫忙。
其實她不圖這個,隻不過現在村裡人都對她們熱情客氣,她看著心情都好。
“其實都沒啥,這些都是我家瑤娘想的辦法,瑤娘教著如何做粉絲,我們才知道如何做粉絲。”
“要不說大家都羨慕崔妹子你,你看看,你兒子兒媳這麼好,閨女也是個有能耐的,哪怕嫁了人都還想著娘家,關鍵是你女婿,那可是院試第一啊,案首,附近幾個村裡就出了他這麼個學問好的人,這秋闈考試,肯定也是榜上有名,到時候就是舉人老爺了。”
整個縣裡也不一定能出一個舉人老爺。
成了舉人那就可以當官了,士農工商,那地位自然不用說。
就是縣令見了舉人老爺的親人,也要客客氣氣的。
婦人姓柴,柴氏說起這些來,也是羨慕崔氏的。
這以後崔氏有個當官的女婿,彆說村子裡的人了,就是縣裡的人見了都要客客氣氣的。
或許縣令過年過節都要來送禮。
而且崔氏的孫子軒軒一看也是聰明會讀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