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雪衣低頭看沈月瑤的時候,眼中都帶著繾綣溫柔的神色,如水一樣。
他伸出手來輕輕撫摸著沈月瑤的頭發道:“如此,便幫助了很多人。”
沈月瑤道:“其實吧,一開似乎我也沒有想過要去幫很多人,我隻是想讓自己家人吃飽穿暖,但要賺錢做生意吧,無形中就會幫到旁人。”
蘇雪衣溫聲道:“那是因為瑤娘你心有善念,會寬待大家。”
“你給大家的工錢獎金,足以讓大家過上好的生活。”
如此都能保證村裡人能頓頓吃飽穿暖。
就連他能有現在的生活,以及能重新站起來科考,也都多虧了瑤娘。
蘇雪衣也不會允許自己忘記這些。
蘇雪衣溫聲道:“可以想象一下,今年過年村裡會格外熱鬨。”
沈月瑤點頭道:“就是現在村裡也熱鬨,彆看現在天氣冷了,有時候還下雪,但因為有商業街有集市,村裡每天都很熱鬨,各地的人都會去商業街那邊買東西買吃的以及各種用品。”
蘇雪衣知道沈月瑤說的商業街。
之前沈月瑤要建商業街的時候,倒是沒人會覺得那些商鋪會火起來。
主要是附近村民們以及鎮上的人買東西都會去鎮上的商鋪買。
而且鎮上也會有專門擺攤賣東西的集市。
隻不過很多村子隔著鎮上很遠,大家跑一趟鎮上買東西,就要一整天的時間。
又沒有交通工具,就很麻煩。
尤其天冷的時候,大家有時候早晨天不亮走著去鎮上,待到了下午可能就下起雪來了。
一旦下雪,大家再走著回村子那真的很辛苦。
更彆說可能都沒有經過的牛車可以搭載。
所以一般沒什麼事,大家都不會去鎮上。
就算是有需要的東西,也都是趕在農閒時候,村裡有人去鎮上,都結伴一起搭乘牛車去,這樣也安全一些。
不過一來一回確實很耽誤功夫。
就是柳河村去鎮上走著也要一個半時辰,坐牛車馬車的話就快一些。
更彆說那些山裡麵的村子了。
他們往往都要翻過一兩座山才能去到鎮上。
不過自從沈月瑤在村裡那邊蓋起了商業街,方便了很多人。
附近村民們,以及山後麵的村民們有什麼東西要賣,就不必去鎮上了。
大家都可以在商業街那邊專門的棚子裡擺攤賣東西。
而且在這邊賣東西,往往都能賣出去。
因為人流量多,來逛的人多,外地商人也多,所以哪怕有人手巧編織點東西都容易賣出去。
更何況,很多婦人們來作坊上工乾活,本來就要來柳河村,家裡人有來擺攤的都可以一起作伴過來。
每到下工的時候,回各村的婦人們很多,人多,大家結伴走路,哪怕下雪天也不用擔心有什麼危險,大家都會互相照應一下。
而且大家就算是家裡需要什麼東西,也不必跑大老遠去鎮上了,都可以在下工或者中午休息的時候逛一逛商業街,將東西買齊了就行。
沈月瑤建的那個商業街確實方便了很多人。
還給很多貧寒的人家提供了一份可以擺攤賣東西的地方。
沈月瑤棚子裡那種擺攤的地方,如今也是不收費的。
大家想擺攤就可以擺攤,早到的話早點占位置,但不允許擁擠。
有些人身子弱或者有些老人家就會在那邊擺攤賣點日用品。
有的手巧就會做點吃食,也比彆的地方好賣。
作坊的人賺了銀子,日子好起來,買東西也都舍得買。
不像以前一文錢都恨不能掰成兩半來花。
當然村民們手中有錢了,就更帶動消費,帶動商業街的經濟。
光是通過作坊商業街,蘇雪衣對經濟就有了更深的了解。
有時候真的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以前在京城,年少的時候,記得,有些人學問極好,但是在考上秀才或者舉人後,並不會急著參加下一次考試,而是會去遊學。
很多人都會認為遊學見識的事情多了後,科考下筆才言之有物。
待沈月瑤說了很多後,蘇雪衣給她倒了杯溫水道:“先喝點水潤潤嗓子。”
蘇雪衣擔心她說的多了,嗓子不舒服。
他總是如此細心溫柔。
沈月瑤在家裡倒是話不多,但是她知道蘇雪衣知道她的秘密,能聽懂她說的話。
所以有什麼想法,有什麼心裡話她也願意跟蘇雪衣溝通。
在沈月瑤喝水的時候,蘇雪衣這才開口道:“你說的火鍋店,我倒是有聽說。”
沈月瑤神色一動道:“你也聽說過了火鍋店。”
蘇雪衣點頭道:“學院裡有幾個同窗提起過火鍋,說他們沐休的時候在東街那邊吃過一次火鍋,回來後讚不絕口,說是剛開的店。”
“我心中猜測大概是四哥開的店。”
他們此時說的便是沈少景。
沈月瑤一聽這個來了精神道:“我四哥還在省府這邊開了火鍋店嗎?
倒是開的挺快的。
不過四哥的能力,她也知道。
如今四哥熱衷於開火鍋店做火鍋的生意,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