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月瑤想象一下那樣的場景,就眉眼燦爛明媚。
蘇雪衣心中更是激蕩不已。
他都可以想象有造紙術印刷術後整個河州會變得怎樣繁華。
那時候各地的人們都願意湧入河州。
而且河州文化繁榮,也能為朝廷培養棟梁之材。
蘇雪衣伸手輕輕摸了摸沈月瑤的頭發道:“瑤娘,大家會感激你的。”
沈月瑤笑著道:“還沒開始建作坊呢,待做出來,將書店開出來後,再看大家的反應吧。”
反正她自己很有鬥誌。
“其實我們來河州也挺好,若是彆的地方,我們要建設改建做政績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但河州這個地方,才能更好的做出政績。”
“因為所有變化,大家會看的很清楚。”
“最最關鍵的是,這裡的莊子地段好價格便宜,碼頭的店鋪正常來說多貴啊,但這會真的很便宜。”
想到用那麼低的價格買了那麼多的莊子和店鋪,沈月瑤嘴角都忍不住上揚。
看著沈月瑤高興的樣子,蘇雪衣眼底也帶上了笑容。
聽著她說起造紙術印刷術,蘇雪衣瞬間感覺心裡都輕鬆了很多。
有這兩樣東西,河州必然會重新興盛起來。
蘇雪衣溫聲道:“可需要我安排什麼,做什麼嗎?”
隻要是瑤娘想做的事情,蘇雪衣都無條件支持。
沈月瑤搖頭道:“沒事,這些都簡單,我自己去安排就好。”
沈月瑤知道蘇雪衣本身要忙的事情很多,她自然不想給他添麻煩。
蘇雪衣溫聲道:“好,若是有什麼需要我來做的事情,一定要跟我說。”
蘇雪衣就怕他家瑤娘累著,怕她辛苦。
在京城的時候,旁人都羨慕他有瑤娘這麼好的妻子。
在蘇雪衣眼中,瑤娘也是最好的。
蘇雪衣低頭看沈月瑤的時候,眼底都帶著如水般溫柔寵溺的神色。
蘇雪衣想到大寶二寶道:“這段時間估計會很忙,顧不得照顧大寶二寶了。”
“讓他們在家裡自己看書,他們也會無聊的吧!”
小孩子正好好動喜歡玩的時候,之前他們在國子監讀書有同窗一起玩一起讀書。
如今來了河州,讓他們專門在家裡待著,就連蘇雪衣想一想都覺得會憋悶的很。
但兩個小家夥是真的很懂事。
自從來了河州後,他們就乖乖的做他們的事情,不是看書就是自己練功,不用人操心。
但他們如此懂事,蘇雪衣更舍不得讓他們一直待在宅院裡。
他們應該有自己的空間。
沈月瑤點頭道:“他們真的很懂事,懂事的讓人心疼。”
“好在兩個人可以作伴一起玩。”
“不過我想著,要不找個書院送他們去書院讀書。”
“本來想過段時間,調查看看哪個書院好送他們去哪個書院。”
沈月瑤覺得還是讓他們去書院讀書認識一些同齡的同窗們比較好。
他們可以交流學習學問。
紙上談書學的知識總是慢的,跟同窗一起交流學習才能學的快一些。
蘇雪衣神色一凝道:“好,這幾天我讓人查一下各書院的消息,看看安排兩寶去哪個書院。”
“不過像他們這樣年紀的學生,大多都去私塾讀書。”
沈月瑤眨了眨眼睛道:“那書院沒有他們這種班級嗎?”
“書院也有,彆著急,我問問打探一番,過幾天再安排他們去讀書。”
沈月瑤一下子想到了之前去京城的茶家人了。
“可要好好調查一番,哪怕書院小一點也不要緊,要學院氛圍好,不要欺負同窗。”
“你還記得之前我跟你提起茶家人嗎?”
“那個茶茂材之前在茶州最大的書院讀書,卻經常被人欺辱拳打腳踢什麼的,要不是如此,茶家人也不會想辦法將他送到京城讀書。”
“你看現在他在鹿林書院就非常好,因為院長管理的好,書院同窗師兄弟們都非常有愛團結。”
“大家平日不會嘲笑哪個師兄弟,都會互相幫助,這樣的氛圍多好。”
“我就想著大寶二寶在一個有愛的環境中長大。”
蘇雪衣溫聲好脾氣的道:“放心,一定會調查清楚。”
沈月瑤想了想道:“說來,這裡的書院一般都是私人書院,也容易存在一些問題。”
而且也沒有科技軟件,得知消息也比較慢。
若是有手機之類的東西,一個短信就容易知道書院什麼情況。
雖然說能讓影衛看著。
但真正跟同窗們交流學習溝通,還是要看大寶二寶的能力。
總不能影衛跟著幫忙處理所有事,那樣就算是大寶二寶的同窗都不敢跟他們接觸。
去書院就是為了讓他們更好的學會人際交流。
跟人溝通也是一種學問。
在學習上對於書院的了解,沈月瑤沒有蘇雪衣知道的全麵。
所以這件事就是蘇雪衣去辦了。
兩個人說了會話,蘇雪衣吃飽飯後,他們洗漱好便睡覺了。
也許累了一整天,躺下後沒一會沈月瑤就睡著了。
聽著沈月瑤清淺的呼吸聲,蘇雪衣轉頭借著月光看著她恬靜的睡顏,輕輕歎息了一聲。
如今進入九月份了,晚上天氣也漸漸冷了。
他們睡覺的時候倒不像夏天那樣,開始蓋了薄被子。
看著沈月瑤沒有蓋好被子,蘇雪衣伸手輕輕的拉過來,給她掖好被角。
蘇雪衣低頭看她的時候,眉眼間都帶著憐惜的神色。
他知道這段時間她也累著了。
……
第二天沈月瑤睡足覺後,便繼續忙活了起來。
她帶著蘇若雲帶上了影衛蘇刀打探著來到了一處偏僻的村子。
雖然河州發洪水了,但也有一些村子保留了下來。
也有一些村民依然居住在河州的村子裡。
至於兩個丫鬟小廝還有兩個影衛則在大寶二寶身邊照顧著。
另外一個影衛蘇影則跟在蘇雪衣身邊辦事。
蘇若雲看著眼前破舊的院牆,都愣了愣,道:“那石建鬆真的在這個地方嗎?”
“好歹也是很出名的工匠啊。”
他們去了牙行,打探了河州有沒有手藝比較好話也緊品德沒問題的工匠。
他們推薦了這位石建鬆。
不過說是這人回了老家鄉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