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俺大哥愛聽_劇透曆史:從三國開始_思兔 
思兔 > 綜合其他 > 劇透曆史:從三國開始 > 第430章 俺大哥愛聽

第430章 俺大哥愛聽(1 / 2)

劇透曆史從三國開始!

靖康恥之前,北宋的文臣已經不僅僅是壓製武將,雖然隻是割據政權,但對前朝曆代之臧否評判毫不客氣。

比如搞變法的王安石曾批評李白,說李白“近俗”且“識見汙下”,故而唐人喜歡,並最後蓋棺定論稱李白雖豪放飄逸,但也就那樣吧“其格止於此而已,不知變”。

後來蘇軾的弟弟蘇轍也跟著評判過,不過語言就囉嗦了不少,而且著力點跟杠精一樣。

華而不實、好事喜名、不知義理,這是蘇轍給李白的定語,更批評李白竟敢讚賞遊俠,公理在哪裡法律在哪裡

不過相較而言,蘇轍更加有名的還是著曆代論當中的燕薊論的登峰造極之言。

先是讚揚澶淵之盟的遠見卓識“真宗勝虜於澶淵。知其有厭兵之心,稍以金帛啖之北邊之民,不識乾戈。此漢、唐之盛,所未有也。”

隨後羞答答讚賞燕雲十六州丟的好“漢文帝待之以和親,而匈奴日驕。武帝禦之以征伐,而中原日病今朝廷之所以厚之者,不過於漢文帝,而虜弭耳馴服。則石氏之割燕、薊利見於此。”

最終圖窮匕見“吾無割地之恥,而獨享其利,此則天意,非人事也。昔唐天寶之亂百年之間,獸心猖狂部族內潰,而唐土遺黎解辮內向,中原未嘗血刃,而壤土自複。今吾不忍塗炭生民,而以皮幣犬馬結異類之歡,推之天理,倘亦有唐季吐蕃之變乎”

蘇轍舉例唐中期不理吐蕃內亂坐觀胡人打生打死最後兵不血刃收複河山,用來論證大宋對遼肯定也能坐收漁利,屬於贏麻了。

雖然最後遼國確實亡於內亂,但是大宋,靖康之恥,不知蘇轍若有知會作何感想。

另外蘇軾那才叫什麼都敢罵,比如在他的東坡誌林雜談當中有一篇武帝踞廁見衛青,其中就毫不在意的寫“若青奴才,雅宜舐痔,踞廁見之,正其宜也”。

不過考慮到蘇軾本來就是有名的大噴子,興致來了什麼都罵,而且如今有學者對這本雜文集做過考證,蘇大學士在其中錯漏不止一處,可見寫的相當隨意。

由此倒是可見北宋末期從軍是何等被人看不起的賤業。

隻是可惜,最終等到北宋亡國,還是需這些被朝臣士大夫唾棄了百年的“赤佬”來嘗試扶大廈之將傾。

靖康元年,金兵二度圍開封,六十六歲的宗澤領義軍,悍然“勤王”。

偏師踏冰過黃河,苦心勸構解圍城。

可惜趙構無膽天下皆知,甚至因為宗澤強硬的抗金態度,這位硬骨頭的老人受到了趙構與其麾下的一致排擠。

最終趙構身為元帥,偕臣一路南逃,頭也不回。

老臣宗澤心念遺澤,孤軍直指開封,十三連捷。

宗澤毫無疑問是執拗的,即便北宋已亡,但他依然堅定不移克複汴梁,使危城變堅城。

在他的主持下,靖康二年身處開封的百姓甚至還有餘裕張燈結彩辭舊迎新,算是給北宋送了最後一程。

但宗澤毫無疑問也是愚蠢的,明知趙構無脊,依然一年內連上24封乞回鑾疏請趙構還都汴京,主持北伐抗金,引得趙構不快,頻頻從中作梗阻撓抗金。

用生命的最後時光駐防汴梁兩年後,六十八歲的宗澤不甘而亡,其子宗穎與其部將嶽飛扶柩至鎮江與夫人合葬京峴山。

墳前談起宗澤臨終之言,無家事之言,唯有三呼

“過河過河過河”

老將折戟何其憾哉六出祁山漢未複,三呼過河誌難酬。功虧一簣實堪歎,徒令英雄恨不休



最新小说: 機關傀儡師 從霍格沃茨開始的魔法之旅 玄幻:我為天帝,鎮壓世間一切敵 碰瓷之王 神之家園 絕世神村 封建糟粕 末淩 首富攻略 永生遊戲降臨,被我玩成了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