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真偽出師表_劇透曆史:從三國開始_思兔 
思兔 > 綜合其他 > 劇透曆史:從三國開始 > 第18章 真偽出師表

第18章 真偽出師表(2 / 2)

但實際上咱們前麵也說了,丞相斬了馬謖回去後,蜀中都認為這是大勝。

過來祝賀的把門檻都踏破了,逼得丞相甚至寫了《謝賀者》。

這種情況下,劉禪覺得相父儘力了,蜀中覺得丞相真厲害。

將士們覺得是被菜逼馬謖坑了導致功虧一簣。】

馬謖低著頭甚至恨不得把耳朵堵上。

但被張飛給捏著下巴強行抬起來道:

“我大哥都說了,幼常你要知敗而勇,明弱圖強。”

【事實上如果丞相真的這麼容易頹喪,也不會有星落五丈原了。

而且這個後表,不見於蜀中的史書,反而是被江東文集所收錄也確實奇怪。

但如果這個後表本來就是寫給江東看的呢?

224年,漢吳恢複盟友關係前夕,江東輔義中郎將張溫受孫權所托出使成都。

當時他對劉禪二曾說過“委心協規,有如河水”,可見江東是將兩家協同出兵作為籌碼來談判的。

所以丞相的計劃中,228年初應該是這樣的:

西麵丞相率軍出祁山,荊襄附近孟達起事造叛亂,東麵江東過長江作威懾。

三路齊發,曹魏如何兼顧?】

“但還是出了差錯。”

關羽惋惜:

“此計若成,張郃應該便被拖在荊襄而不得動,曹真即使出兵支援關中也湊不出多少兵馬。”

“如此軍師攻上邽的時間就更為寬泛,或許……”

或許什麼關羽沒有明說,但大家夥都懂。

於是廳內俱歎了一口氣。

孔明亦是如此,忽地想起來龐統此前所說的

“汝不過就是覺得興複漢室為重,盟友不能失罷了!”

莫非真的對江東忍讓太多?

至於那後表到底是真是假孔明倒是一點也不在意。

他便是諸葛亮,此表真偽不過在他一念之間罷了。

孔明歎氣是因為無法理解,如此之好局,完完全全的合則兩利。

確實如雲長此前所說,江東甚至都不需要真打,隻需要在長江以北屯重兵,作攻擊之勢就已經足夠了。

為什麼這上麵還能出差錯的?

【眾所周知大魏吳王三大愛好:

背刺,認主,稱帝。

孫權向來是不甘心當配角的,比如逍遙津撤退,非得自己斷後裝一下,結果引來了張遼。

麵對丞相的北伐也是一樣,他孫權,已經46歲了。

當年夷陵後它不敢稱帝是因為劉備那個瘋子還活著。

但是現在呢?諸葛亮是個識大體的,曹叡是個剛登基的,此時不稱帝啥時稱?

但此時想稱帝還差一個拿得出手的戰功,而恰巧諸葛亮送來了北伐的消息。

於是大魏吳王決心做個大的,他要唱主角!

孫權密信周魴讓他找一些山越人,去曹魏詐降,引過來給做票大的!

周魴一尋思,山越不靠譜,不如我自己上吧!

一邊呢周魴給曹休連寫了數封信來吹捧曹休怒罵孫權。

另一邊的周魴和孫權聯手演了個苦肉計,割了自己頭發跪在孫權使者的門口請罪。

如此曹休深信不疑,馬不停蹄就帶著大軍來領功勞。

三國當然是不缺聰明人的,滿寵蔣濟都看出來有問題,但曹休不聽。

而其中當然也不僅僅是因為曹休蠢,而是曹魏統帥和孫權想法同樣:

“我憑什麼不能唱主角?”】

“光幕地理圖誌,殊為好用!”

不管看幾次關羽都要讚歎一句。

因為最近一直在練水師,因此看著光幕標注的曹休進軍路線,關羽也一眼發現問題:

“如此行軍,北麵大湖,側麵長江,又無水師!”

“若是江東水師傾巢而出,曹休必死!”

關羽怎麼看都覺得太過冒險。

張飛幽幽道:

“俺的疑兵計,曹賊上了一次當就不上了。”

“可這江東的苦肉計,怎麼此次都管用呢?”

孔明雖然沒見過主角這個詞兒,

但聯係到主次之分,聯係到光幕的前後文還是懂的:

“光幕不說曹休而說曹魏統帥……莫非原定的也是兩路齊出?”

這個就想對更好猜一些了,黃忠斷定到:

“應是襄樊守軍!”

“若是襄樊合肥兩軍齊出,曹休軍即使中伏,應也不會有太多死傷。”

道理很簡單,若是襄樊不出兵,那江東用來防守襄樊方麵的守軍,自然就能調到曹休處,給他包個大的。

劉備將自己的視角代入曹叡,也覺得分外心累,忍不住道:

“難怪此前光幕上文字所說,如果孔明不北伐,也許曹魏便自亂。”

“襄樊與合肥,俱防江東,本應攻守一體,竟互相算計至此?”

“同殿為臣,竟仿若吳漢之盟。”

張飛再次一巴掌拍到黃忠腿上大笑:

“大哥你管他們呢!管他誰勝誰敗,對咱們來說都是好事兒!”

不是拖,一二三北伐和石亭本質確實是一體的。

(本章完)



最新小说: 危情賭局:總裁放開我 遊戲人生從神壕開始 私寵:通緝小妖妃 帶著空間跟在主角後麵撿漏的日子 請叫我星爺 自作主張暗戀你 師兄,我來帶你回家 我喜歡你,我希望你知道 總裁的嬌妻不粘人 風流異能妻妾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