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星墜五丈原_劇透曆史:從三國開始_思兔 
思兔 > 綜合其他 > 劇透曆史:從三國開始 > 第33章 星墜五丈原

第33章 星墜五丈原(1 / 2)

【在信中,丞相要求孫權主動北伐吸引曹魏注意力,孫權爽快答應了。

實際上這個舉措並沒有什麼用。

首先,曹魏自己的“雍涼不卸甲,中原不釋鞍”是因為誰?

反正肯定不是因為孫權。

其次,孫權這次還是去了合肥……

雖然過程略有不同,但結果總是驚人的相似。

孫權攻合肥,不克;曹叡領軍來援,孫權驚懼而走。

然後東線就沒啥事兒了,孫權愉快打卡下班,回家看戲去了。】

“狗入的……”

張飛隻有這三個字想說。

劉備也懶得去計較自己三弟,隻是不停搖頭。

……

長安甘露殿。

李世民通曉兵法,光幕所言之戰俱都看過,但配著後世的地圖與講解來看,亦是津津有味。

“承乾已經十歲了……”

光幕上的內容也影響到了他,如今想來這個兒子似乎關懷也頗少。

不然今晚便跟兒子一起吃飯,順便考校一下功課好了。

李世民打定了主意,另外是不是還得提前把那個“帝範”寫出來?

而且之前按光幕時間算,自己去世時候承乾剛好三十歲。

想來這百年盛世也有其一分功勞在其中?

心裡愈發柔和,李世民轉而問起另外一件事:

“那孫權攻合肥多少次?”

五次。”長孫無忌趕忙應道。

“俱不克?”

“三次不克,一次主動撤軍,一次大敗。”

李世民搖頭不語。

感覺多說一個字都是那孫權賺到了。

【公元234年二月,丞相率十萬軍,兵出褒斜道。

此前為了這次北伐做準備時,趙雲燒毀的棧道被重新修複。

並且為了後勤考慮,還特彆製作了適合漕運的流馬。

此前二伐出陳倉時候咱們說過,當時丞相必不可能是真打,因為陳倉道出來會直麵關中平原,無險可守。

但那是建立在二伐是一支偏師的情況下,如今傾力而出,戰略自然不一樣。

兵少則固險緩圖,兵多則一戰而定。

正是因為丞相發現攻堅太難,所以轉變了思路,平原誘敵殲滅主力,隴右自平。

三國誌有記載這次北伐在祁山還有一支預備隊,應該就是計劃中用來掃尾的。

四月,魏延率先鋒軍出斜穀,率漢軍主力駐郿縣五丈原。

五丈原的選擇非常簡單且明白:

地勢高意味著易守難攻,即使在二戰,仰攻的難度也非常大。

北鄰渭水意味著水源充足不怕絕汲,而且渭水也能擋住北麵的敵人。

此時在司馬懿這邊兒呢,恐諸葛現象已經開始人傳人,再也沒人說要和丞相掰腕子了。

而對於魏軍如何應對,司馬懿考慮的很清楚。

首先不能駐紮在渭河以北,因為諸葛村夫籠絡人心有一手,五丈原東邊的郿縣百姓要是跟著諸葛村夫跑了,麻煩就大了。

其次司馬懿用兵也求穩,如果駐在渭河以北,雖然概率很小,但諸葛村夫明攻郿縣,暗偷長安樂子就大了。

因此最終司馬懿決定,五丈原東邊就是武功水,咱們就在武功水旁邊紮營。

魏將們說:總座高見。

隻有郭淮提了一句意見被采納:郭淮怕丞相取絕隴道,因此認為先要去占北原,被司馬懿采納。

五丈原向北渡過渭水和河穀,有一片小高地,這就是北原,又是一個製高點。

丞相選擇反其道而行之,東擊郿縣掩人耳目,魏延帶兵強度渭水,擊郭淮。

可惜郭淮跟丞相也打交道打了太久,並沒有被迷惑,死守北原,魏延不克。

漢魏隔武功水對峙,司馬懿很好奇隔了三年不見,這個大敵是個什麼樣子。

斥候帶回了他的第一印象:

乘素輿,持羽扇,指揮三軍進退有度。】

最後一戰!諸將們屏氣凝神。

“假若司馬懿守北原,直攻長安如何?”

也許是因為此前聽了曆史上自己的子午穀之謀,魏延對這個長安頗有興趣。

“難!”關羽否定。

“長安無險可守,獲長安還有潼關天險,置司馬懿於不顧反而是自斷糧道。”

“如此即成孤軍,對戰局無所益。”

黃忠也提出疑問:

“那出褒斜道後為何不趁著司馬懿未到,直攻郿縣?”

“不妥。”張飛臉上嬉笑之色已經完全消失:

“從光幕看,斜穀至郿縣,無險可守,司馬懿可肆意侵擾糧道,反是將自己陷入險境。”

“而且。”張飛補充道:

“祁山的應僅是新兵偏師,上邽堅城難攻,因此出斜穀絕隴道亦不可。”

劉備不喜歡這種氣氛,或者說這個局勢讓他情不自禁就想起來夷陵之戰來。

大軍相持時,大部分時候就是這樣,死命的熬,比拚雙方的後勤,並尋機去斷對方的糧道。

再次打量了一眼地圖,漢軍的糧道從斜穀出就直接送到五丈原,有山穀和河水庇護,很好守。



最新小说: 從霍格沃茨開始的魔法之旅 玄幻:我為天帝,鎮壓世間一切敵 碰瓷之王 神之家園 絕世神村 封建糟粕 末淩 首富攻略 永生遊戲降臨,被我玩成了速通 莊園遊戲:監管者的修理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