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太上皇_劇透曆史:從三國開始_思兔 

第116章 太上皇(1 / 2)

雖然是武將,但侯君集至今為止頂多隻能算是幕僚參軍,領大軍作戰的經曆目前還是零。

而當他假設自己就是哥舒翰的時候就悲哀的發現:無論怎麼選擇,最終似乎都逃不過死路一條。

生路唯有一條:引兵出關時那崔乾佑跪在道路一旁,獻上自己的腦袋。

但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也就到了這時候,侯君集才忽然發現:

“還是大家好啊。”

少時入秦王府到現在,他堪稱是順風順水。

從沒有遇到過這種主上猜忌,同僚構陷的死局。

而且換個角度看,後來那滅高昌國之功也算是陛下賞給自己的。

一時間侯君集甚至感覺到一種莫大的慶幸:

名將又怎樣?能打又怎樣?比得過自己有個千古一帝的陛下嗎?

想來後世諸輩對咱應該是羨慕得緊吧?

也不知道自己子孫被卷入這安史之亂時是何境遇?

不過百年,他侯君集的遺澤應該還未消耗殆儘吧?

李世民對此一無所覺,三個踵息壓下心中翻騰的烈火,隻能告訴自己:

這李唐皇室的家風,真該肅正一下了。

能力不足不是問題,沒有擔當那必然會給百姓生禍。

這玄宗的那點小心思,李世民看的門清,因而更加厭惡。

為什麼不知會百官與百姓?蓋望以此拖延叛軍腳步罷了。

……

“這玄宗禦駕親征喊了三回,結果逼死了三個將星。”

法正滿臉的嘲笑:

“竟一時間分不清誰是國賊也。”

張飛搖頭:

“對百姓來說,這安祿山是賊,這玄宗亦是賊也,有甚區彆?”

“一個奪命,一個掘根罷了。”

說著張飛還跟孔明請教:

“軍師,這潼關之破,豈不正如光幕舊言,堡壘皆始破於內?”

孔明點點頭:

“攻城為下,攻心為上。”

“而這般內部爭端反為人所趁,可遇不可求。”

此前得自光幕的攻心聯,孔明參悟的很透徹。

趙雲惋惜:

“可憐八萬戍邊男兒,皆葬身於此。”

“子龍惋惜早了。”孔明搖搖頭,帝國的末日讓他滿臉悵然:

“百年盛世,首次國都淪陷,攻守之勢易也。”

“漢胡同效力於唐之盛景不複現。”

“大唐血不流乾,此戰難休。”

成都府衙諸人心下一驚。

【長安陷落之後,安史之亂便再也沒有短期之內結束的可能性了。

本來大好的局麵直接就向著無法挽回的深淵崩落。

長安充足的人口、錢糧給叛軍大大的回了一口血。

更重要的,這是大唐第一次國都陷落,意義重大。

胡兵們儘情劫掠著這個已經富庶了百年之久,被天下與絲綢之路共同供養的長安。

而在另一邊,安史之亂另一個重要轉折點,馬嵬坡兵變,來了。

玄宗出逃有個比較吊詭的點,那就是玄宗真的有這麼愛楊國忠嗎?

畢竟不管怎麼看,安祿山打出的旗號都是清君側,要殺楊國忠。

玄宗既然都能狠心舍棄文武百官吸引火力了,怎麼可能會單獨帶上楊國忠。

《舊唐書》記載,玄宗蒼黃出幸,莫知所指,見素與國忠於延秋門。

這裡的信息有兩個,首先玄宗那時候隻想逃,安祿山自東而來,他便要往西,就這麼簡單,至於去哪兒?莫知所指,不知道。

而在延秋門,他遇到了楊國忠和韋見素。

延秋門是禁苑的西門,大半夜還在這裡“巧遇”玄宗,隻能說明楊國忠也對自己處境清楚得很,早就買通了宮人,時時刻刻盯著這個保命稻草呢。

所以玄宗入蜀也不難猜測,隻能是楊國忠極力鼓吹的。

楊家本身就起家於蜀中,此時楊國忠自己還兼任劍南節度使,前兩任節度使亦是他的親信。

因此幾乎是可以猜測,玄宗從見麵起應該就已經在考慮怎麼殺掉楊國忠了。

而在另一頭,與玄宗同行的太子李亨則心臟怦怦直跳,因為他忽然發現:

出逃隨行的三千禁軍,有兩千都是他的直屬。

李唐皇室的傳統不能丟,因此李亨當即就決定:乾老爹!

次日到了馬嵬坡之後,李亨派心腹李輔國去拉攏大將軍陳玄禮對付楊國忠,在玄宗的默許下,兵變開始。

楊國忠父子被亂刀砍死,楊玉環被逼自縊身死。

殺楊國忠是為了誅賊,逼死楊玉環一方麵是為了服眾,一方麵也是為了給玄宗上眼藥。

在李亨的設想中下一步應該就是逼自己老爹退位了。

但陳玄禮帶頭向玄宗表示效忠,打亂了李亨的部署。

事實上陳玄禮少時就追隨李隆基,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發動的唐隆政變,陳玄禮就是主要參與者之一。

如果不是玄宗的默許,李亨是不可能指揮得動陳玄禮的。



最新小说: 從霍格沃茨開始的魔法之旅 玄幻:我為天帝,鎮壓世間一切敵 碰瓷之王 神之家園 絕世神村 封建糟粕 末淩 首富攻略 永生遊戲降臨,被我玩成了速通 莊園遊戲:監管者的修理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