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千裡奔襲_劇透曆史:從三國開始_思兔 
思兔 > 綜合其他 > 劇透曆史:從三國開始 > 第172章 千裡奔襲

第172章 千裡奔襲(2 / 2)

“看昔日手下敗將蒙聖恩,不服氣?”

平竇建德和劉黑闥時,他們都是陛下陣前鬥將,因此可以說都贏過蘇定方,而且還是兩次。

因此秦瓊對尉遲敬德腦內想的是啥,簡直比自己肚子上有幾條刀疤都要更清楚。

故而告誡道:

“如今陛下欲開百載盛世之始,伱我皆當奮勇爭先,而非恃功自傲。”

類似的話已經說了太多,秦瓊也沒更好的辦法。

畢竟玄武門時,尉遲敬德親手射殺李元吉,並帶甲士入宮請太上皇下詔。

這份功勞不好明說,但尉遲敬德對其的顯擺,所有人都看得到。

隻希望這個老朋友如今通過光幕知曉未來被“引退”能有所警醒。

不同於武將這邊的展望。

房玄齡看了眼蘇烈,又瞧了眼還在盯著光幕皺眉的長孫無忌。

扭過頭就撞上了杜如晦的目光,並看到杜如晦點了點頭。

兩人心裡想的事情用幾個眼神就已經交流完畢:

蘇定方之勝應當就是長孫無忌被逼自縊之始。

從時間上來說不過相差一年,從推論來說,西突厥滅後,皇子治的威信應當就無法動搖了。

雖然還沒親眼看到,但從廢後成功,西突厥戰事再啟,就能看出來那時長孫無忌的逐漸退守。

而此戰大獲全勝,並獻俘兩次之後,長孫無忌應該就再也無力與自己親外甥抗衡了。

不過兩人也就在心裡唏噓了一下,甚至不由得讚歎長孫皇後看得清楚明白。

貞觀初長孫皇後就擔心長孫氏榮寵太盛反致災禍,因此力勸長孫無忌罷相。

沒想到這個看法竟在光幕這裡得到了完美驗證。

不過兩位重臣再次對視一眼,想起來彼此子嗣的那些事,整顆心也不由得往下沉了幾分。

李世民的感歎打斷了兩人的沉思:

“嗬,如此獠賊還想死在昭陵?”

“就該如皇子治一般行事,讓其憂恚而死!”

“正該殺人誅心!”

光幕上的大唐從西域而出,大片大片都被染成了朱紅色。

如此對比下,李世民頭一次覺得:

左下方那一塊吐蕃怎麼如此礙眼?

此戰之後,蘇定方官嘉左驍衛大將軍,榮封邢國公。

而被抓回來的小魯則已經沒有一點脾氣,他在路上跟蕭嗣業訴苦:

唐太宗待我甚厚,可我背叛了他導致如今被老天懲罰,希望能讓我死在昭陵,好給太宗謝罪。

對小魯的這個願望,李治研究了一下,突發奇想在昭陵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獻俘儀式。

然後殺人誅心的赦免了小魯的死罪。

畢竟小魯還有用處呢不是?僅僅過了兩個月,李治趁著新年又在太廟舉行了一次聲勢更加浩大的獻俘儀式,主角依然還是小魯。

連著當了兩次現眼包的小魯終於繃不住了,不到一年就鬱鬱而終,被李治特意下詔埋在了頡利旁邊。

至此,二鳳對突厥的攻略經過兩代人終於徹底收尾。

唐朝的疆域也正式延伸到了中亞地區,堪稱前無古人。

唐朝在西域的威望也達到了極盛。】

雖然沒有想象中的跌宕起伏和峰回路轉,但蘇烈已經很滿意了。

同為將領的李靖就讚賞有加:

“示敵以弱,隨後一戰而定,千裡追擊,追亡逐西。”

“此乃名將之風也。”

李世勣也給出了自己認為的公允評價:

“戰則果斷,追則果決。”

“縱餘親至,亦不過如此。”

蘇烈頓時喜上眉梢,然後眼巴巴瞧著李世民。

李世民對此自然不吝讚賞:

“定方勇略兼備,臨危製敵,謀定後動,一戰振國安民,乃國之柱石也。”

蘇烈喜不自勝,不過還是謙遜道:

“仍然險些為這小魯可汗所逃,若我能壯年出征,定能陣擒這小魯可汗,不至於空耗馬力。”

對此李世民隻是笑笑,秦王時他每戰親臨,自是知曉敵方將帥若是想逃你根本留不住。

但蘇定方的求戰之心拳拳他還是懂的,因此當即允諾:

“如今河西尚且不安定,自當讓朕再覽陰山踏牙帳之英姿。”

對此,蘇烈鄭重行了個叉手禮,以示願追隨。

一旁尉遲敬德滿眼都寫著不服氣,但他因失言而獲上責罵的次數不少,因此也學乖了,如非必要絕不開口。

不過秦瓊在旁邊小聲幽幽道:

“看昔日手下敗將蒙聖恩,不服氣?”

平竇建德和劉黑闥時,他們都是陛下陣前鬥將,因此可以說都贏過蘇定方,而且還是兩次。

因此秦瓊對尉遲敬德腦內想的是啥,簡直比自己肚子上有幾條刀疤都要更清楚。

故而告誡道:

“如今陛下欲開百載盛世之始,伱我皆當奮勇爭先,而非恃功自傲。”

類似的話已經說了太多,秦瓊也沒更好的辦法。

畢竟玄武門時,尉遲敬德親手射殺李元吉,並帶甲士入宮請太上皇下詔。

這份功勞不好明說,但尉遲敬德對其的顯擺,所有人都看得到。

隻希望這個老朋友如今通過光幕知曉未來被“引退”能有所警醒。

不同於武將這邊的展望。

房玄齡看了眼蘇烈,又瞧了眼還在盯著光幕皺眉的長孫無忌。

扭過頭就撞上了杜如晦的目光,並看到杜如晦點了點頭。

兩人心裡想的事情用幾個眼神就已經交流完畢:

蘇定方之勝應當就是長孫無忌被逼自縊之始。

從時間上來說不過相差一年,從推論來說,西突厥滅後,皇子治的威信應當就無法動搖了。

雖然還沒親眼看到,但從廢後成功,西突厥戰事再啟,就能看出來那時長孫無忌的逐漸退守。

而此戰大獲全勝,並獻俘兩次之後,長孫無忌應該就再也無力與自己親外甥抗衡了。

不過兩人也就在心裡唏噓了一下,甚至不由得讚歎長孫皇後看得清楚明白。

貞觀初長孫皇後就擔心長孫氏榮寵太盛反致災禍,因此力勸長孫無忌罷相。

沒想到這個看法竟在光幕這裡得到了完美驗證。

不過兩位重臣再次對視一眼,想起來彼此子嗣的那些事,整顆心也不由得往下沉了幾分。

李世民的感歎打斷了兩人的沉思:

“嗬,如此獠賊還想死在昭陵?”

“就該如皇子治一般行事,讓其憂恚而死!”

“正該殺人誅心!”

光幕上的大唐從西域而出,大片大片都被染成了朱紅色。

如此對比下,李世民頭一次覺得:

左下方那一塊吐蕃怎麼如此礙眼?

此戰之後,蘇定方官嘉左驍衛大將軍,榮封邢國公。

而被抓回來的小魯則已經沒有一點脾氣,他在路上跟蕭嗣業訴苦:

唐太宗待我甚厚,可我背叛了他導致如今被老天懲罰,希望能讓我死在昭陵,好給太宗謝罪。

對小魯的這個願望,李治研究了一下,突發奇想在昭陵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獻俘儀式。

然後殺人誅心的赦免了小魯的死罪。

畢竟小魯還有用處呢不是?僅僅過了兩個月,李治趁著新年又在太廟舉行了一次聲勢更加浩大的獻俘儀式,主角依然還是小魯。

連著當了兩次現眼包的小魯終於繃不住了,不到一年就鬱鬱而終,被李治特意下詔埋在了頡利旁邊。

至此,二鳳對突厥的攻略經過兩代人終於徹底收尾。

唐朝的疆域也正式延伸到了中亞地區,堪稱前無古人。

唐朝在西域的威望也達到了極盛。】

雖然沒有想象中的跌宕起伏和峰回路轉,但蘇烈已經很滿意了。

同為將領的李靖就讚賞有加:

“示敵以弱,隨後一戰而定,千裡追擊,追亡逐西。”

“此乃名將之風也。”

李世勣也給出了自己認為的公允評價:

“戰則果斷,追則果決。”

“縱餘親至,亦不過如此。”

蘇烈頓時喜上眉梢,然後眼巴巴瞧著李世民。

李世民對此自然不吝讚賞:

“定方勇略兼備,臨危製敵,謀定後動,一戰振國安民,乃國之柱石也。”

蘇烈喜不自勝,不過還是謙遜道:

“仍然險些為這小魯可汗所逃,若我能壯年出征,定能陣擒這小魯可汗,不至於空耗馬力。”

對此李世民隻是笑笑,秦王時他每戰親臨,自是知曉敵方將帥若是想逃你根本留不住。

但蘇定方的求戰之心拳拳他還是懂的,因此當即允諾:

“如今河西尚且不安定,自當讓朕再覽陰山踏牙帳之英姿。”

對此,蘇烈鄭重行了個叉手禮,以示願追隨。

一旁尉遲敬德滿眼都寫著不服氣,但他因失言而獲上責罵的次數不少,因此也學乖了,如非必要絕不開口。

不過秦瓊在旁邊小聲幽幽道:

“看昔日手下敗將蒙聖恩,不服氣?”

平竇建德和劉黑闥時,他們都是陛下陣前鬥將,因此可以說都贏過蘇定方,而且還是兩次。

因此秦瓊對尉遲敬德腦內想的是啥,簡直比自己肚子上有幾條刀疤都要更清楚。

故而告誡道:

“如今陛下欲開百載盛世之始,伱我皆當奮勇爭先,而非恃功自傲。”

類似的話已經說了太多,秦瓊也沒更好的辦法。

畢竟玄武門時,尉遲敬德親手射殺李元吉,並帶甲士入宮請太上皇下詔。

這份功勞不好明說,但尉遲敬德對其的顯擺,所有人都看得到。

隻希望這個老朋友如今通過光幕知曉未來被“引退”能有所警醒。

不同於武將這邊的展望。

房玄齡看了眼蘇烈,又瞧了眼還在盯著光幕皺眉的長孫無忌。

扭過頭就撞上了杜如晦的目光,並看到杜如晦點了點頭。

兩人心裡想的事情用幾個眼神就已經交流完畢:

蘇定方之勝應當就是長孫無忌被逼自縊之始。

從時間上來說不過相差一年,從推論來說,西突厥滅後,皇子治的威信應當就無法動搖了。

雖然還沒親眼看到,但從廢後成功,西突厥戰事再啟,就能看出來那時長孫無忌的逐漸退守。

而此戰大獲全勝,並獻俘兩次之後,長孫無忌應該就再也無力與自己親外甥抗衡了。

不過兩人也就在心裡唏噓了一下,甚至不由得讚歎長孫皇後看得清楚明白。

貞觀初長孫皇後就擔心長孫氏榮寵太盛反致災禍,因此力勸長孫無忌罷相。

沒想到這個看法竟在光幕這裡得到了完美驗證。

不過兩位重臣再次對視一眼,想起來彼此子嗣的那些事,整顆心也不由得往下沉了幾分。

李世民的感歎打斷了兩人的沉思:

“嗬,如此獠賊還想死在昭陵?”

“就該如皇子治一般行事,讓其憂恚而死!”

“正該殺人誅心!”

光幕上的大唐從西域而出,大片大片都被染成了朱紅色。

如此對比下,李世民頭一次覺得:

左下方那一塊吐蕃怎麼如此礙眼?

此戰之後,蘇定方官嘉左驍衛大將軍,榮封邢國公。

而被抓回來的小魯則已經沒有一點脾氣,他在路上跟蕭嗣業訴苦:

唐太宗待我甚厚,可我背叛了他導致如今被老天懲罰,希望能讓我死在昭陵,好給太宗謝罪。

對小魯的這個願望,李治研究了一下,突發奇想在昭陵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獻俘儀式。

然後殺人誅心的赦免了小魯的死罪。

畢竟小魯還有用處呢不是?僅僅過了兩個月,李治趁著新年又在太廟舉行了一次聲勢更加浩大的獻俘儀式,主角依然還是小魯。

連著當了兩次現眼包的小魯終於繃不住了,不到一年就鬱鬱而終,被李治特意下詔埋在了頡利旁邊。

至此,二鳳對突厥的攻略經過兩代人終於徹底收尾。

唐朝的疆域也正式延伸到了中亞地區,堪稱前無古人。

唐朝在西域的威望也達到了極盛。】

雖然沒有想象中的跌宕起伏和峰回路轉,但蘇烈已經很滿意了。

同為將領的李靖就讚賞有加:

“示敵以弱,隨後一戰而定,千裡追擊,追亡逐西。”

“此乃名將之風也。”

李世勣也給出了自己認為的公允評價:

“戰則果斷,追則果決。”

“縱餘親至,亦不過如此。”

蘇烈頓時喜上眉梢,然後眼巴巴瞧著李世民。

李世民對此自然不吝讚賞:

“定方勇略兼備,臨危製敵,謀定後動,一戰振國安民,乃國之柱石也。”

蘇烈喜不自勝,不過還是謙遜道:

“仍然險些為這小魯可汗所逃,若我能壯年出征,定能陣擒這小魯可汗,不至於空耗馬力。”

對此李世民隻是笑笑,秦王時他每戰親臨,自是知曉敵方將帥若是想逃你根本留不住。

但蘇定方的求戰之心拳拳他還是懂的,因此當即允諾:

“如今河西尚且不安定,自當讓朕再覽陰山踏牙帳之英姿。”

對此,蘇烈鄭重行了個叉手禮,以示願追隨。

一旁尉遲敬德滿眼都寫著不服氣,但他因失言而獲上責罵的次數不少,因此也學乖了,如非必要絕不開口。

不過秦瓊在旁邊小聲幽幽道:

“看昔日手下敗將蒙聖恩,不服氣?”

平竇建德和劉黑闥時,他們都是陛下陣前鬥將,因此可以說都贏過蘇定方,而且還是兩次。

因此秦瓊對尉遲敬德腦內想的是啥,簡直比自己肚子上有幾條刀疤都要更清楚。

故而告誡道:

“如今陛下欲開百載盛世之始,伱我皆當奮勇爭先,而非恃功自傲。”

類似的話已經說了太多,秦瓊也沒更好的辦法。

畢竟玄武門時,尉遲敬德親手射殺李元吉,並帶甲士入宮請太上皇下詔。

這份功勞不好明說,但尉遲敬德對其的顯擺,所有人都看得到。

隻希望這個老朋友如今通過光幕知曉未來被“引退”能有所警醒。

不同於武將這邊的展望。

房玄齡看了眼蘇烈,又瞧了眼還在盯著光幕皺眉的長孫無忌。

扭過頭就撞上了杜如晦的目光,並看到杜如晦點了點頭。

兩人心裡想的事情用幾個眼神就已經交流完畢:

蘇定方之勝應當就是長孫無忌被逼自縊之始。

從時間上來說不過相差一年,從推論來說,西突厥滅後,皇子治的威信應當就無法動搖了。

雖然還沒親眼看到,但從廢後成功,西突厥戰事再啟,就能看出來那時長孫無忌的逐漸退守。

而此戰大獲全勝,並獻俘兩次之後,長孫無忌應該就再也無力與自己親外甥抗衡了。

不過兩人也就在心裡唏噓了一下,甚至不由得讚歎長孫皇後看得清楚明白。

貞觀初長孫皇後就擔心長孫氏榮寵太盛反致災禍,因此力勸長孫無忌罷相。

沒想到這個看法竟在光幕這裡得到了完美驗證。

不過兩位重臣再次對視一眼,想起來彼此子嗣的那些事,整顆心也不由得往下沉了幾分。

李世民的感歎打斷了兩人的沉思:

“嗬,如此獠賊還想死在昭陵?”

“就該如皇子治一般行事,讓其憂恚而死!”

“正該殺人誅心!”

光幕上的大唐從西域而出,大片大片都被染成了朱紅色。

如此對比下,李世民頭一次覺得:

左下方那一塊吐蕃怎麼如此礙眼?

此戰之後,蘇定方官嘉左驍衛大將軍,榮封邢國公。

而被抓回來的小魯則已經沒有一點脾氣,他在路上跟蕭嗣業訴苦:

唐太宗待我甚厚,可我背叛了他導致如今被老天懲罰,希望能讓我死在昭陵,好給太宗謝罪。

對小魯的這個願望,李治研究了一下,突發奇想在昭陵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獻俘儀式。

然後殺人誅心的赦免了小魯的死罪。

畢竟小魯還有用處呢不是?僅僅過了兩個月,李治趁著新年又在太廟舉行了一次聲勢更加浩大的獻俘儀式,主角依然還是小魯。

連著當了兩次現眼包的小魯終於繃不住了,不到一年就鬱鬱而終,被李治特意下詔埋在了頡利旁邊。

至此,二鳳對突厥的攻略經過兩代人終於徹底收尾。

唐朝的疆域也正式延伸到了中亞地區,堪稱前無古人。

唐朝在西域的威望也達到了極盛。】

雖然沒有想象中的跌宕起伏和峰回路轉,但蘇烈已經很滿意了。

同為將領的李靖就讚賞有加:

“示敵以弱,隨後一戰而定,千裡追擊,追亡逐西。”

“此乃名將之風也。”

李世勣也給出了自己認為的公允評價:

“戰則果斷,追則果決。”

“縱餘親至,亦不過如此。”

蘇烈頓時喜上眉梢,然後眼巴巴瞧著李世民。

李世民對此自然不吝讚賞:

“定方勇略兼備,臨危製敵,謀定後動,一戰振國安民,乃國之柱石也。”

蘇烈喜不自勝,不過還是謙遜道:

“仍然險些為這小魯可汗所逃,若我能壯年出征,定能陣擒這小魯可汗,不至於空耗馬力。”

對此李世民隻是笑笑,秦王時他每戰親臨,自是知曉敵方將帥若是想逃你根本留不住。

但蘇定方的求戰之心拳拳他還是懂的,因此當即允諾:

“如今河西尚且不安定,自當讓朕再覽陰山踏牙帳之英姿。”

對此,蘇烈鄭重行了個叉手禮,以示願追隨。

一旁尉遲敬德滿眼都寫著不服氣,但他因失言而獲上責罵的次數不少,因此也學乖了,如非必要絕不開口。

不過秦瓊在旁邊小聲幽幽道:

“看昔日手下敗將蒙聖恩,不服氣?”

平竇建德和劉黑闥時,他們都是陛下陣前鬥將,因此可以說都贏過蘇定方,而且還是兩次。

因此秦瓊對尉遲敬德腦內想的是啥,簡直比自己肚子上有幾條刀疤都要更清楚。

故而告誡道:

“如今陛下欲開百載盛世之始,伱我皆當奮勇爭先,而非恃功自傲。”

類似的話已經說了太多,秦瓊也沒更好的辦法。

畢竟玄武門時,尉遲敬德親手射殺李元吉,並帶甲士入宮請太上皇下詔。

這份功勞不好明說,但尉遲敬德對其的顯擺,所有人都看得到。

隻希望這個老朋友如今通過光幕知曉未來被“引退”能有所警醒。

不同於武將這邊的展望。

房玄齡看了眼蘇烈,又瞧了眼還在盯著光幕皺眉的長孫無忌。

扭過頭就撞上了杜如晦的目光,並看到杜如晦點了點頭。

兩人心裡想的事情用幾個眼神就已經交流完畢:

蘇定方之勝應當就是長孫無忌被逼自縊之始。

從時間上來說不過相差一年,從推論來說,西突厥滅後,皇子治的威信應當就無法動搖了。

雖然還沒親眼看到,但從廢後成功,西突厥戰事再啟,就能看出來那時長孫無忌的逐漸退守。

而此戰大獲全勝,並獻俘兩次之後,長孫無忌應該就再也無力與自己親外甥抗衡了。

不過兩人也就在心裡唏噓了一下,甚至不由得讚歎長孫皇後看得清楚明白。

貞觀初長孫皇後就擔心長孫氏榮寵太盛反致災禍,因此力勸長孫無忌罷相。

沒想到這個看法竟在光幕這裡得到了完美驗證。

不過兩位重臣再次對視一眼,想起來彼此子嗣的那些事,整顆心也不由得往下沉了幾分。

李世民的感歎打斷了兩人的沉思:

“嗬,如此獠賊還想死在昭陵?”

“就該如皇子治一般行事,讓其憂恚而死!”

“正該殺人誅心!”

光幕上的大唐從西域而出,大片大片都被染成了朱紅色。

如此對比下,李世民頭一次覺得:

左下方那一塊吐蕃怎麼如此礙眼?



最新小说: 四合院:開局被迫和秦淮茹換房 畫演天地 樂天派流浪的貓的新書 舞動青春:嬌寵偷心壞女孩 不想隻是來人間走個過場 小作精努力治愈黑化反派【快穿】 快穿: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發瘋 真千金重生靠算命成全網頂流楚螢宋知南無錯版 都市之無良宿主 誘拐丞相:洞房前夜私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