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中都知道,同樣的品秩上,飛軍要比五軍吏士要高兩個級彆。也就是說,飛軍中的部將就相當於五軍中的營將一級,可獨擋一麵。
很多人對五百騎沒有概念,覺得五百騎的人數非常少,無足輕重。但實際上,一支成建製的五百騎,就可以主導一場戰役,是真正的軍國重器。
以泰山軍法度,一軍校尉部出征,必要配備兩營千人的突騎,用以遮護和統治戰場。
這一次北伐關羽帶著左校尉部出征,就配了飛龍、飛虎兩突騎營,這就是常製。
而在對騎兵的運用上,泰山軍比照了幽州突騎,也吸收了內郡作戰的條例。
在中國內郡,漢軍普遍以戎車步騎相參,與鹿角為方陣來作戰。而幽州突騎則以騎兵為完整編製,做大騎團作戰。
張衝借鑒了二者之長,建立了如今十營突騎的序列。
既可以離散為營配合五軍校尉部作戰,又可以編製成軍,做集團性騎軍作戰,總之,離合皆可。
突騎在與五軍校尉部配合作戰的時候,通常會部署在軍陣之後,他們一方麵可以下馬步戰,作為二梯隊兵力使用。一方麵可以作為突擊騎兵,乘勝追擊,擴大勝利戰果,很少被用來直接衝擊敵方堅陣。
不過也有例外,張衝帳下的橫撞重騎就可以用來直接衝陣,但性價比不高,死一個橫撞將,就相當於折了一個百人將,屬實衝不得。
也因為突騎們普遍打得順風仗,又容易在戰後追擊中俘虜到敵軍的重要統帥。比如趙雲如果不是突騎的一員,他能在戰後拿下巨鹿太守郭典嗎?
所以五軍吏士們對突騎們普遍不感冒,這從此次殿上涇渭分明的座次就能看到了。
像李虎、徐晃、奚慎、李輔、李弼、馬武這些人都坐在一團,少有和附近的五軍吏士打招呼,倒是郭亮因為之前就是五軍係統的一員,還時不時和熟人相聊。
這次來酬功的除了五軍吏士,突騎係統、還有輜重兵的一些吏士。
這些輜重兵大部分都是青州黃巾的,原先的泰山軍老輜重兵基本都被留到了地方作為鎮守兵。
此刻這些輜重兵們就在自家老長官,也就是祭孫和徐和身後坐著。
他們見前頭一個個唱將報功,聽得心癢,也期冀著這一次的戰功。
沒錯,輜重兵們也有戰功。
輜重兵作為行軍作戰後勤的保障,對一場戰事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這一次關羽因為不熟悉水情,被春水困在北岸。不是後方輜重兵不懈戰鬥,保障了糧道安全,關羽部也可能會有大挫。
而除了這些戰功外,他們在本職工作中也完成得非常出色。
此次北伐戰兵幾有兩萬,其日費粟米就能有五千石,戰事前後有月餘,再加路上損耗,也就是說,這些輜重兵至少將三十萬石的粟米運送上了前線。換算成牛車,也就是一萬車次。
所以輜重兵係統的軍吏們自然能參與這個榮耀時刻,與戰兵們一起分享此戰的榮耀。
除了輜重兵,飛軍背旗的外軍係統也有來受勳的。
泰山軍的飛軍背旗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軍事係統。幾次改編後,現在形成了對內稽查的內軍,對外探敵的外軍。
其中外軍也分探諜和遊奕兩個係統。
探諜直接隸屬於幕府,無論是調遣還是彙報,皆直接由幕府下的飛軍外司負責。
而遊奕是由編製在幕府,但具體調發都是在五軍的軍司。因為遊奕的作用就是在行軍、駐營過程中的哨探、警備。
飛軍的兵員最早就是來自泰山地區的山寮,本就善於追蹤潛伏。後麵又統一受張衝訓練,教授最係統的哨探一事,可以說飛軍的專業素養要比漢軍要強出不少。
這在泰山軍的戰事中屢次得到證明。
在泰山軍中,從老泰山時期開始,就有相應製度。
其中哨探五裡為兩騎,探十裡為四騎,十五裡為八騎,而到了三十裡就是十二騎。
而每次行軍,以泰山軍的條例來言,每一次都要哨探到三十裡才行。
哨騎一旦見賊,就將插在背後的旗幟招展起來。哨探無賊,則卷騎而回。而這些遊奕都是在這三十裡前後相繼的,一旦見旗幟,則立馬回轉傳報。
所以泰山軍往往都能先漢軍一步獲得情報,然後或立陣或伏擊,占據戰場主動權。
而這一次來的主要也是遊奕一係的,探諜係統的因為潛伏問題,不會出現在這樣的場合。
他們是真正的無名英雄。
除了軍事係統的,此外還有工匠營、醫將營的吏士們,他們也參與了。
工匠營在襄國圍城戰中的出色表現,其製造的發石車和巨型巢車都為攻下襄國做出了巨大貢獻。
而醫匠營就更不用多說了。
這支由張衝開創的醫匠營可以說在外科方麵是此世的巔峰,是泰山軍最大的財富。
從泰山時期發展至今,大概培養了醫匠五百多人,醫徒兩千。這些人普遍被安置在五軍校尉部的軍級單位,因為隻有軍司才有足夠的實力保衛這些醫匠。
每大戰,都是由軍中袍澤和隨軍力夫抬著擔架將受傷的袍澤從戰場上抬到軍司,讓醫匠治療。
這一次北伐戰事,泰山軍一共傷亡兩千餘人次。其中由醫匠們救回來的就有一千三百多人,可以說軍中最受軍士愛戴的就是這些醫匠們了。
當然,突騎們更愛的還有獸醫們。畢竟戰馬有個傷病的,都指著這些獸醫們救治了。
隻不過張衝不懂獸醫,所以軍中的獸醫水平也就是比漢軍稍微強些,達不到出類拔萃的程度。
總而言之,承天元年,共和元年,四月十三日這一次的受勳,是繼滎陽之戰後,泰山軍最大的一次受勳。
雖然做不到人人滿意,但涉及範圍之廣,可以說已經是幕府考慮得極致了。
隻不過,這就苦了留守鄴城的右軍校尉部、前軍校尉部了,他們這一次隻能眼巴巴看著袍澤們,立大功、分好田、升美職。
拿咱們的丁盛來說,他早就紅著眼叫了:
“下一次角觝定先鋒,誰也彆想和他搶!“
總之,這一次酬功後,泰山軍是人人聞戰則喜,如狼似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