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四日,申時,晡時。
又到了一日中第二次進食的時間了,但陳登的三千淮上子弟卻在行軍。
此時,江上水寇出身的蔣欽正坐在一個散架著的大車上看著大軍綿延向北。
這會走在軍道上的除了陳登從家鄉帶來的三千淮上子弟,還有一些入青州後投奔陳登的豪傑部曲,如王修等人。
所以到目前為止,陳登軍的兵力大概有四千左右的戰兵,還有兩千左右的餘丁,皆是從各鄉送來的。
和青州曹操不同,陳登不僅這些餘丁口糧還會發一些雜糧給他們,用以做報酬。
徐州多年未經戰火,所以儲蓄豐厚,陳登軍自然無缺糧之虞。
就蔣欽現在所看見的,道路上遍地都是堆積好的各種軍資、糧秣,全營皆是牛馬成群,委實闊綽。
看到這裡,蔣欽越發覺得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繼續在九江一帶混個江匪有什麼前途?現在誰都知道世道變了,江上走船的商旅越來越少,即便有幾個,也是什麼諸侯的,搶不得。
於是,蔣欽就帶著弟兄們上岸換個活法。
而之後他就選擇了此前有過一麵之緣的陳登。以前他也隻是聽說這是一個公族子弟,但隻有等蔣欽真正的加入到陳登的勢力後,才知道這個身份的含量。
蔣欽自覺也在江麵上見過世麵的,但像現在看到的這五六千人行軍也是從來沒看過的。
更不用說,之前蔣欽他們隨著徐州主力北上的時候的煊赫之景。
兩萬徐州精銳無邊無沿浩浩蕩蕩,車騎掃起的塵埃都能將天空遮蔽。
但就這麼龐大的武力,蔣欽卻聽說北麵的諸侯們比這個還強。
直到這個時候,一直江上觀天的蔣欽才對天下的局勢有了一個比較清醒的認識。
如北麵的曹操,據說已經占有了青州大半,手下兵力也差不多有三四萬眾。而更北麵那是泰山軍,據說已經據有了大河北岸的大部分州郡,甚至在中原、泰山都有這些人的軍隊。
這麼想一想,自家主公陳登好像還是這裡麵最弱的。
但蔣欽也有自己的考慮,首個就是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就是個江山的水寇,去哪裡都要被人另眼小看的,還不如在陳登這裡做個心腹。
再且說,蔣欽也不覺得陳登就真的弱,就他自己在臨浦一帶所看到的,就知道這地方幾乎就是陳氏的封邑一般,勢力極深。
而臨浦的陳氏在早年就因為陳珪的書信提醒亂世已至,隨後就開始廣田畜穀於淮上。
經過三四年的屯田積累,開河渠、增溉灌,通漕運。陳氏已積三十萬斛於淮上,足萬人大軍食五年。
現在這世道誰都知道,有糧就有一切,所以陳登未來可期。
所以,蔣欽看著眼前的這些軍車穿梭,渾身都有勁。
這個時候一個軍吏縱馬在軍道奔來,高呼
“各部部將以上,皆去前軍議事情。”
蔣欽的水寇們在加入陳登的軍隊後也被整編為一部,蔣欽為部將,所以在聽到了訊兵的軍令後,他也帶著兩個扈兵騎馬到了前軍。
在那裡,陳登在召開戰前軍議。
……
陳登的部曲結構非常簡單,全軍四千戰兵分屬八個部,其中陳氏的部曲將有四個,另外蔣欽、高承、董和各一個,最後一個是北海的氏儀,是隨王修一起投靠的。
等著八個部將一到,陳登就和眾人說了一個驚人消息
“鹿丘防線已空,泰山賊已跑。”
這會風有點大,陳登說的這句話第一遍眾人還沒聽清,等陳登跳下戰車又說了一遍後,眾人才接受了這個好消息。
其中陳登的族人陳端、陳式、陳勳、陳東四人聽了大喜,忙恭賀道
“郎君,這泰山軍必是聞我軍北上,倉皇而逃呀。我軍正該乘勝追擊,也讓後麵的那些坐看之輩,知道我陳氏的厲害。”
但除了四人主動請戰,另外無論是蔣欽還是高承、董和,亦或是讀過經的氏儀皆皺著眉,沉默不語。
陳登看了一眼蔣欽,遂問
“公奕,你有何顧忌,說來聽聽。”
蔣欽看了在場的大夥,認真道
“我以前在江上的時候,也常常遇到商船見我就跑。咱那時候自覺他們是畏我,所以非常享受追殺他們的快感,直到有一次我這樣追入了人家的伏擊,差點死在了那。”
說完,蔣欽就將胸膛露出,隻見一條長長的刀疤從肩橫貫而下。
蔣欽說完,陳登不置可否,而是問了邊上的氏儀。
氏儀是營陵的土豪,家裡出過最大的官就是縣吏,還就是他自己。氏儀也不同意追擊,他對陳登很坦率道
“主公,這泰山賊實不能小覷的。彼時黃巾四起,我等堅守營陵時已為管亥賊軍所困。是實,一漢兵可當三黃巾,但一泰山軍卻可抵十名黃巾,由此可知泰山軍戰力之強。”
隨後氏儀又看了看立在陳登邊上的王修,勸諫道
“我軍雖然軍紀嚴明,也自覺是天下強軍,但到底沒有什麼赫赫武功,如何能讓關羽這樣的豪傑驚退?事出反常必有妖,請主公務必三思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陳登聽完這些後,哈哈大笑。
他對眾人道
“你們說的好,但我要說曹操大軍已經回轉,就在左近,各位以為如何?”
這個時候,眾將哪還不明白,皆抱拳
“願隨主公(郎君)乘勝追擊。”
於是,陳登意氣風發,高舉軍配,大聲下令
“追,勿使關賊匹馬回泰山。”
……
在距離陳登部五裡外的一處丘陵地內,時為泰山軍左軍元帥部前軍校尉部的什將徐庶正和自己的九名小弟兄伏在一處草地內。
時值七月,草長鶯飛,這處丘陵地的雜草早就已經長得小人般高,任誰都想不到這裡會埋伏了數千泰山軍。
徐庶自聽了石韜的話,轉道一起去投奔泰山軍後,就知道自己的選擇對了。
這個時候,他分外覺得自己改名叫徐庶,正合天意。
因為這泰山軍真的就是一群為了庶人翻身做主的部隊,在其中人人平等,就是那最高的關羽都是和下麵的弟兄們吃一樣的食,睡一樣的席。
置身在這樣的氛圍裡,徐庶內心充斥著某種高尚道德感,一種為天下公的精神振奮著他和石韜。
最後,徐庶毫不猶豫的選擇加入泰山軍,而石韜選擇做了一名鄉吏駐派鄉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