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風_犁漢_思兔 
思兔 > 綜合其他 > 犁漢 > 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風

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風(1 / 2)

在荀彧獻的囚中對中,客兵平原的劉虞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首先一個是在政治上的。

既然你曹操要匡扶漢室,再造共和,而不是什麼革故鼎新,那你就需要一個劉氏宗室作為旗幟,這樣才說得過去。

青州之地,劉姓王很多,比如曹操旁邊就是一個濟南王。

但這些都不能讓曹操滿意,而劉虞則不同,其人是宗室有名的長者,還做過宗正,本就德高望重。

而更重要的是,劉虞手下還有一支萬人的精兵,其步騎之精銳,是曹操比不上的。

在這個時候,團結更有實力的盟友,無疑是現階段最正確的選擇。

所以曹操就請陳群去出使平原,傳達他想和劉虞結盟,並推劉虞為盟主的意思。

陳群是荀彧舉薦的,他兩的關係是總角之好。在兩人都是幼年的時候,雙方的長輩就抱著他們一起認識了。

兩個月前,陳群收到荀彧請他去濟南出仕的書信。

彼時陳群正隨其父陳紀組織宗族回遷許昌。這也是潁川大亂之後,大部分世家豪族正在做的。

畢竟戰爭已經結束,他們要重新回到原先的家園,祖宗墳塋和基業都在那裡呢。

當時陳群曾勸過其父,讓他帶著宗族遷移到徐州。陳群認為潁川為四戰之地,安平之世自然交通四方,但亂時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如果宗族還留在許昌,必然要遭兵災。

而在當時的士大夫群體中,普遍認為徐州是避亂之地。

當時的徐州,百姓殷盛,穀實差豐,流民多歸之。其周邊郡縣的名士大族紛紛遷移到了徐州,比如青州名士鄭玄就帶著宗族南下徐州,並被陶謙分撥田土重新安置。

所以陳群在分析了局勢後,就建議其父東去徐州,以避戰亂。

但其父陳紀卻搖了搖頭,他反問了一句:

”如天下大亂,又有何地能幸免呢?東去徐州,人離鄉賤不說,難道徐州就能在亂世中獨存?而且,此地有祖宗墳塋,家族郡望,姻親舊故。在這裡,咱們才叫陳氏。至於戰亂保身之道非是避,而是迎雄主。你可知道這裡麵的道理?“

陳群恭敬受教。

也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陳群收到了荀彧的書信。

對於這個離開了三年多的好友,陳群還是分外想念的。這些年,二人的書信一直沒有斷過。

他知道荀彧身陷牢獄,雖然荀彧告訴他,這是他自己選擇的。但陳群心裡還是不太放心。

總覺得好友寧願居於囚牢,不願意脫身,是想為其父的死贖罪。

但等陳群看了這一次信裡的內容,他才終於確定,監寺的生涯並沒有摧殘好友的意誌,反讓他更加審視如今的天下。

好友在信中說,他已經找到了能平定亂世的雄主,希望陳群能來濟南助他一臂之力。

收到信的陳群沒有任何猶豫就開始收拾行囊,他對其父辭彆時說:

“大人,兒要去濟南出仕,文若說找到了能平此亂世的雄主。”

陳紀沉默了,他開口的第一句:

“你知道濟南相曹操是何人嗎?”

陳群頷首,他解釋道:

“曹孟德閹豎之後,我輩不恥。但兒信文若。如果文若都認為曹孟德有平此亂世之能,那就一定是。”

最後,陳紀到底還是讓陳群走了。

如陳群這樣的,還有其他五人。他們當中每一個人在收到荀彧的書信後,都沒有任何的猶豫,決定去濟南出仕。

要知道,如他們這些名家子弟,為了保障家族安危都普遍是在本地出仕的。

比如陳群要出仕,要不就在潁川,要不就去王允那邊。如果看不上這兩邊,也可以選擇繼續在家養望。

幾乎很少會選擇離家到外州出仕的,因為這非常容易為家族帶來禍端。

但陳群等六人還是去了,原因沒多複雜,就是因為他們相信荀彧。

而當陳群、戲誌才等人跋山涉水來到東平陵後,曹操立馬對這些人委以重任。

比如陳群一來就被曹操委托出使劉虞的任務,當時曹操不過就見過陳群兩麵。

一麵是迎接潁川眾的酒宴上,一次就是曹操委命的時候。

你說曹操是知道陳群能力不凡嗎?不是,是因為曹操信任荀彧。

無論是陳群、戲誌才等人,還是曹操對於他們,雙方的信任都因一個人,那就是荀彧。

因為不了解陳群的能力,所以在聽到這次事辦得不順利,曹操皺著眉:

“這是怎麼回事,劉虞為人我知道的,他不應該會拒絕和我同盟啊。”

荀彧解釋道:

“據陳群送回來的消息說,一開始大家談得還是挺順利的。但當劉虞看到檄書上的‘霸業可成,漢室可興’這八個字後,當即就問了一句:‘這是要興誰家之漢室。’”

曹操的關注點並不在這裡,他反問了荀彧一句:

“陳長文沒回來?”

荀彧張了下嘴,不動聲色道:

“長文說聯盟一事並未落定,他還有機會。”

這個時候曹操才點了點頭,算是對陳群的態度有了認可。

老曹並不是急功急利的人,交代任務後非要手下立馬給結果。事情辦不辦得好,有種因素在裡麵,但你辦事的態度卻要有。

如果遇到問題你陳群就回來,那是實心辦事嗎?

但還在,陳群沒有讓他失望。

於是,曹操就讓荀彧繼續說。

荀彧用他的口才將這件事的始末講得很明白。

劉虞也是想和曹操結盟的,但他對於曹操的政治意圖充滿了懷疑。你曹操說什麼匡扶漢室,成就霸業,你曹操什麼意思呢?

是說你曹操要如韓信那樣輔助高祖一樣匡扶漢室,還是說你曹操要做霸主?還是你曹操壓根就野心勃勃,要自己做那漢室主?

又或者是兩者皆是,先以匡扶漢室為號召,壯大力量,成就霸業。然後等到條件成熟,你曹操再來個禪讓?成就你的帝業?

所以,這就是劉虞當場問的那句:“成就誰的漢室。”的原因。

問出此話的劉虞當即就對曹操充滿了警惕。

因為如果你要成就的是齊桓一般的霸業,那你不需要來找我劉虞。因為無論是西京還是東京,皆有皇帝在位。

而你現在要以我劉虞做盟主,要推我做皇帝,那說明什麼?

就是你曹操想讓我做傀儡,假意實現你的霸業,然後再找機會自己嬗變稱帝。

毫無疑問,劉虞雖然人厚道,但他不傻。他在朝庭十餘年,玩的就是政治。

從這一來看,你曹操就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也想誆他?

而陳群也知道劉虞這個問題的複雜,在沒有和曹操細致確認過,他是萬萬不敢隨意講的。

不然將結盟事告吹還是小,要是因此落了話柄被打成亂臣賊子,曹操就被動了。

但事情的轉機卻來了。

當天夜裡,劉虞的兒子劉和卻偷偷找到了陳群,在和陳群的一係列談話後,知道曹操是真心要奉劉虞為盟主,平定青徐,然後以青徐之力再造共和。

於是心裡有底的劉和自己去找其父,話裡話外的意思就是讓其父應下這個事。

知子莫若父,當時劉虞就反問了兒子一句:

“你莫不是要效世祖?也想爭一爭這天下?”

劉和的臉一下子就紅彤彤,不敢多言。

劉虞卻沒有訓斥他兒子,就問了一句:

“你覺得世祖與高祖誰得天下難?”

劉和想了想,小聲答道:

“想來還是高祖吧,彼時可有西楚霸王在。世祖卻沒有什麼值得說道的敵手。”

半是放心,半是失望,劉虞歎道:

“錯了。世祖得天下要比高祖難多了。隻因為世祖赴河北肇基之時,這天下已有漢帝,那就是更始帝。彼時,世祖與他已有君臣名分。而天下反莽者,皆奉劉氏為主。而當長安士吏殺王莽,傳首於更始帝所都之宛,則天下人心已歸更始矣。”

見兒子還是不懂,劉虞已經放棄了,他簡單說了句:

“漢室之德興在乎天,應乎人。如世祖這一劉姓之人都反更始,那天下還有誰不能反?我劉氏還是受命之主嗎?所以,縱然世祖才智皆高於更始,猶不敢背離。你劉和什麼才情,也敢要犯上?”

這個時候,劉和已經被其父的氣勢嚇得汗涔涔的了。

但他嘴裡仍不服輸,而是道:

“都是姓劉,這天下為何不輪到我家來坐?”

此時的劉虞已經不想再對這個忤逆子多費口舌了,他罵了句:

“滾。沒有我令,你不許出這個屋。”

之後,劉虞就氣得拂袖而去,而劉和就在事實上被監禁了。

當劉和這樣的說客都被劉虞給辦了後,陳群就判斷出暫時想說服劉虞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但為何陳群又判斷出還有結盟的可能呢?

從陳群的解釋中得知,原來劉虞的麾下文武對於和曹操結盟的事竟然是普遍支持的。雖然支持的理由更不一樣。

如審配、崔氏兄弟等,皆是河北派,渴望打回河北。他們從整體利益出發,讚同和曹操結盟。

濟南處在平原後方,在北有強敵的情況下,一旦與濟南一方交惡,那必然要陷入腹背受敵的不利局麵。

而且想要打回河北,光靠平原的實力是沒一點可能的。隻有如曹操說的那樣,結盟共平青徐,才有反攻河北的可能。

但這一派為何沒在陳群在場的時候支持他呢?原來他們也對於曹操的後續戰略有疑慮。

按曹操的規劃,他們拿下青徐之後是往西打回來京都,親君側。但審配等人要的是往北打。這樣兩邊就矛盾了。

而除了審配這一派外,如孫堅、蓋彤等軍將也支持和曹操結盟。

孫堅是聽說往南打,那豈不是越打就離他家鄉越近?作為清河客將,孫堅受夠了被河北人排擠的苦頭了,他還是想要回吳中老家,無論是招兵買馬還是就留在當地都要比現在好。

而蓋彤呢?他是因為和曹操是舊友。

二人當年就是同一年的郎官,然後誌趣相投,都是那種好酒混吝的性子。而且他雖然帶著幽州突騎,但實際上內部也四分五裂了。

之前公孫瓚殺鮮於輔的後果開始爆發,麾下如公孫越等人已經和他分兵了。

失去一半突騎的他,在清河集團中的話語權越來越少。所以蓋彤也希望這個時候能和曹操結盟,引他為外援。

以上這些都是陳群打聽出來的。

聽了這些分析後,曹操才對陳群有點刮目相看。

看來這陳長文還是有點東西的。

但事情還是僵在這裡了呀。想到這裡曹操的腦殼又疼了。

原先以為結盟之事水到渠成,但沒想到偏偏就是劉虞認死理。再想到後麵還有平青州賊,與陶謙的徐州打交道,曹操就心煩意燥。

這個時候,荀彧給曹操倒了一碗茶。

喝完茶的曹操,才有點鎮定。

這個時候,郡國府外的街道上到處有人喊:

“起大風了,大家避一避。”

一時間,大風起於青州,要亂了。

……

東國的大風自然是吹不到西州的草原的。

但在濟南遭遇大風災的時候,西州之土,涼州之地,一場大風也在醞釀。

誰也不會預料到,這股從涼州地掛起的大風,將會給關西朝庭帶去何等的變亂。

承天三年,三月,武威郡,休圖。

休圖是武威郡屬縣。因為附近的穀水水量充沛,又處在漠北與河西走廊交通的重要孔道,所以自漢武開邊以來,此地就一直是武威郡最大的一處軍屯區。

巔峰時期,這裡曾有八萬戍甲卒屯墾,是漢室在河西僅次於居延屯墾區的第二大屯墾區。

這裡有多達兩萬頃之巨的屯田區,光清理一次水渠就要一次性抽調一千名屯田士。

但可惜,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那是過去了,此時的休圖屯田區因為羌人的作亂已經縮小不少。但真正使之衰落的卻是武威的豪強們。

郡內的段氏、陰氏、索氏等大族趁著羌人作亂,不斷侵吞著休圖屯田區的田地。

到現在,原先兩萬多頃的屯墾地,最後還在當年屯墾兵後代手裡的,不足三千頃。

而在今天,這三千頃土地也要保不住了。

而大風就因此而起。

就是你曹操想讓我做傀儡,假意實現你的霸業,然後再找機會自己嬗變稱帝。

毫無疑問,劉虞雖然人厚道,但他不傻。他在朝庭十餘年,玩的就是政治。

從這一來看,你曹操就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也想誆他?

而陳群也知道劉虞這個問題的複雜,在沒有和曹操細致確認過,他是萬萬不敢隨意講的。

不然將結盟事告吹還是小,要是因此落了話柄被打成亂臣賊子,曹操就被動了。

但事情的轉機卻來了。

當天夜裡,劉虞的兒子劉和卻偷偷找到了陳群,在和陳群的一係列談話後,知道曹操是真心要奉劉虞為盟主,平定青徐,然後以青徐之力再造共和。

於是心裡有底的劉和自己去找其父,話裡話外的意思就是讓其父應下這個事。

知子莫若父,當時劉虞就反問了兒子一句:

“你莫不是要效世祖?也想爭一爭這天下?”

劉和的臉一下子就紅彤彤,不敢多言。

劉虞卻沒有訓斥他兒子,就問了一句:

“你覺得世祖與高祖誰得天下難?”

劉和想了想,小聲答道:

“想來還是高祖吧,彼時可有西楚霸王在。世祖卻沒有什麼值得說道的敵手。”

半是放心,半是失望,劉虞歎道:

“錯了。世祖得天下要比高祖難多了。隻因為世祖赴河北肇基之時,這天下已有漢帝,那就是更始帝。彼時,世祖與他已有君臣名分。而天下反莽者,皆奉劉氏為主。而當長安士吏殺王莽,傳首於更始帝所都之宛,則天下人心已歸更始矣。”

見兒子還是不懂,劉虞已經放棄了,他簡單說了句:

“漢室之德興在乎天,應乎人。如世祖這一劉姓之人都反更始,那天下還有誰不能反?我劉氏還是受命之主嗎?所以,縱然世祖才智皆高於更始,猶不敢背離。你劉和什麼才情,也敢要犯上?”

這個時候,劉和已經被其父的氣勢嚇得汗涔涔的了。

但他嘴裡仍不服輸,而是道:

“都是姓劉,這天下為何不輪到我家來坐?”

此時的劉虞已經不想再對這個忤逆子多費口舌了,他罵了句:

“滾。沒有我令,你不許出這個屋。”

之後,劉虞就氣得拂袖而去,而劉和就在事實上被監禁了。

當劉和這樣的說客都被劉虞給辦了後,陳群就判斷出暫時想說服劉虞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但為何陳群又判斷出還有結盟的可能呢?

從陳群的解釋中得知,原來劉虞的麾下文武對於和曹操結盟的事竟然是普遍支持的。雖然支持的理由更不一樣。

如審配、崔氏兄弟等,皆是河北派,渴望打回河北。他們從整體利益出發,讚同和曹操結盟。

濟南處在平原後方,在北有強敵的情況下,一旦與濟南一方交惡,那必然要陷入腹背受敵的不利局麵。

而且想要打回河北,光靠平原的實力是沒一點可能的。隻有如曹操說的那樣,結盟共平青徐,才有反攻河北的可能。

但這一派為何沒在陳群在場的時候支持他呢?原來他們也對於曹操的後續戰略有疑慮。

按曹操的規劃,他們拿下青徐之後是往西打回來京都,親君側。但審配等人要的是往北打。這樣兩邊就矛盾了。

而除了審配這一派外,如孫堅、蓋彤等軍將也支持和曹操結盟。

孫堅是聽說往南打,那豈不是越打就離他家鄉越近?作為清河客將,孫堅受夠了被河北人排擠的苦頭了,他還是想要回吳中老家,無論是招兵買馬還是就留在當地都要比現在好。

而蓋彤呢?他是因為和曹操是舊友。

二人當年就是同一年的郎官,然後誌趣相投,都是那種好酒混吝的性子。而且他雖然帶著幽州突騎,但實際上內部也四分五裂了。

之前公孫瓚殺鮮於輔的後果開始爆發,麾下如公孫越等人已經和他分兵了。

失去一半突騎的他,在清河集團中的話語權越來越少。所以蓋彤也希望這個時候能和曹操結盟,引他為外援。

以上這些都是陳群打聽出來的。

聽了這些分析後,曹操才對陳群有點刮目相看。

看來這陳長文還是有點東西的。

但事情還是僵在這裡了呀。想到這裡曹操的腦殼又疼了。

原先以為結盟之事水到渠成,但沒想到偏偏就是劉虞認死理。再想到後麵還有平青州賊,與陶謙的徐州打交道,曹操就心煩意燥。

這個時候,荀彧給曹操倒了一碗茶。

喝完茶的曹操,才有點鎮定。

這個時候,郡國府外的街道上到處有人喊:

“起大風了,大家避一避。”

一時間,大風起於青州,要亂了。

……

東國的大風自然是吹不到西州的草原的。

但在濟南遭遇大風災的時候,西州之土,涼州之地,一場大風也在醞釀。

誰也不會預料到,這股從涼州地掛起的大風,將會給關西朝庭帶去何等的變亂。

承天三年,三月,武威郡,休圖。

休圖是武威郡屬縣。因為附近的穀水水量充沛,又處在漠北與河西走廊交通的重要孔道,所以自漢武開邊以來,此地就一直是武威郡最大的一處軍屯區。

巔峰時期,這裡曾有八萬戍甲卒屯墾,是漢室在河西僅次於居延屯墾區的第二大屯墾區。

這裡有多達兩萬頃之巨的屯田區,光清理一次水渠就要一次性抽調一千名屯田士。

但可惜,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那是過去了,此時的休圖屯田區因為羌人的作亂已經縮小不少。但真正使之衰落的卻是武威的豪強們。

郡內的段氏、陰氏、索氏等大族趁著羌人作亂,不斷侵吞著休圖屯田區的田地。

到現在,原先兩萬多頃的屯墾地,最後還在當年屯墾兵後代手裡的,不足三千頃。

而在今天,這三千頃土地也要保不住了。

而大風就因此而起。

就是你曹操想讓我做傀儡,假意實現你的霸業,然後再找機會自己嬗變稱帝。

毫無疑問,劉虞雖然人厚道,但他不傻。他在朝庭十餘年,玩的就是政治。

從這一來看,你曹操就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也想誆他?

而陳群也知道劉虞這個問題的複雜,在沒有和曹操細致確認過,他是萬萬不敢隨意講的。

不然將結盟事告吹還是小,要是因此落了話柄被打成亂臣賊子,曹操就被動了。

但事情的轉機卻來了。

當天夜裡,劉虞的兒子劉和卻偷偷找到了陳群,在和陳群的一係列談話後,知道曹操是真心要奉劉虞為盟主,平定青徐,然後以青徐之力再造共和。

於是心裡有底的劉和自己去找其父,話裡話外的意思就是讓其父應下這個事。

知子莫若父,當時劉虞就反問了兒子一句:

“你莫不是要效世祖?也想爭一爭這天下?”

劉和的臉一下子就紅彤彤,不敢多言。

劉虞卻沒有訓斥他兒子,就問了一句:

“你覺得世祖與高祖誰得天下難?”

劉和想了想,小聲答道:

“想來還是高祖吧,彼時可有西楚霸王在。世祖卻沒有什麼值得說道的敵手。”

半是放心,半是失望,劉虞歎道:

“錯了。世祖得天下要比高祖難多了。隻因為世祖赴河北肇基之時,這天下已有漢帝,那就是更始帝。彼時,世祖與他已有君臣名分。而天下反莽者,皆奉劉氏為主。而當長安士吏殺王莽,傳首於更始帝所都之宛,則天下人心已歸更始矣。”

見兒子還是不懂,劉虞已經放棄了,他簡單說了句:

“漢室之德興在乎天,應乎人。如世祖這一劉姓之人都反更始,那天下還有誰不能反?我劉氏還是受命之主嗎?所以,縱然世祖才智皆高於更始,猶不敢背離。你劉和什麼才情,也敢要犯上?”

這個時候,劉和已經被其父的氣勢嚇得汗涔涔的了。

但他嘴裡仍不服輸,而是道:

“都是姓劉,這天下為何不輪到我家來坐?”

此時的劉虞已經不想再對這個忤逆子多費口舌了,他罵了句:

“滾。沒有我令,你不許出這個屋。”

之後,劉虞就氣得拂袖而去,而劉和就在事實上被監禁了。

當劉和這樣的說客都被劉虞給辦了後,陳群就判斷出暫時想說服劉虞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但為何陳群又判斷出還有結盟的可能呢?

從陳群的解釋中得知,原來劉虞的麾下文武對於和曹操結盟的事竟然是普遍支持的。雖然支持的理由更不一樣。

如審配、崔氏兄弟等,皆是河北派,渴望打回河北。他們從整體利益出發,讚同和曹操結盟。

濟南處在平原後方,在北有強敵的情況下,一旦與濟南一方交惡,那必然要陷入腹背受敵的不利局麵。

而且想要打回河北,光靠平原的實力是沒一點可能的。隻有如曹操說的那樣,結盟共平青徐,才有反攻河北的可能。

但這一派為何沒在陳群在場的時候支持他呢?原來他們也對於曹操的後續戰略有疑慮。

按曹操的規劃,他們拿下青徐之後是往西打回來京都,親君側。但審配等人要的是往北打。這樣兩邊就矛盾了。

而除了審配這一派外,如孫堅、蓋彤等軍將也支持和曹操結盟。

孫堅是聽說往南打,那豈不是越打就離他家鄉越近?作為清河客將,孫堅受夠了被河北人排擠的苦頭了,他還是想要回吳中老家,無論是招兵買馬還是就留在當地都要比現在好。

而蓋彤呢?他是因為和曹操是舊友。

二人當年就是同一年的郎官,然後誌趣相投,都是那種好酒混吝的性子。而且他雖然帶著幽州突騎,但實際上內部也四分五裂了。

之前公孫瓚殺鮮於輔的後果開始爆發,麾下如公孫越等人已經和他分兵了。

失去一半突騎的他,在清河集團中的話語權越來越少。所以蓋彤也希望這個時候能和曹操結盟,引他為外援。

以上這些都是陳群打聽出來的。

聽了這些分析後,曹操才對陳群有點刮目相看。

看來這陳長文還是有點東西的。

但事情還是僵在這裡了呀。想到這裡曹操的腦殼又疼了。

原先以為結盟之事水到渠成,但沒想到偏偏就是劉虞認死理。再想到後麵還有平青州賊,與陶謙的徐州打交道,曹操就心煩意燥。

這個時候,荀彧給曹操倒了一碗茶。

喝完茶的曹操,才有點鎮定。

這個時候,郡國府外的街道上到處有人喊:

“起大風了,大家避一避。”

一時間,大風起於青州,要亂了。

……

東國的大風自然是吹不到西州的草原的。

但在濟南遭遇大風災的時候,西州之土,涼州之地,一場大風也在醞釀。

誰也不會預料到,這股從涼州地掛起的大風,將會給關西朝庭帶去何等的變亂。

承天三年,三月,武威郡,休圖。

休圖是武威郡屬縣。因為附近的穀水水量充沛,又處在漠北與河西走廊交通的重要孔道,所以自漢武開邊以來,此地就一直是武威郡最大的一處軍屯區。

巔峰時期,這裡曾有八萬戍甲卒屯墾,是漢室在河西僅次於居延屯墾區的第二大屯墾區。

這裡有多達兩萬頃之巨的屯田區,光清理一次水渠就要一次性抽調一千名屯田士。

但可惜,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那是過去了,此時的休圖屯田區因為羌人的作亂已經縮小不少。但真正使之衰落的卻是武威的豪強們。

郡內的段氏、陰氏、索氏等大族趁著羌人作亂,不斷侵吞著休圖屯田區的田地。

到現在,原先兩萬多頃的屯墾地,最後還在當年屯墾兵後代手裡的,不足三千頃。

而在今天,這三千頃土地也要保不住了。

而大風就因此而起。

就是你曹操想讓我做傀儡,假意實現你的霸業,然後再找機會自己嬗變稱帝。

毫無疑問,劉虞雖然人厚道,但他不傻。他在朝庭十餘年,玩的就是政治。

從這一來看,你曹操就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也想誆他?

而陳群也知道劉虞這個問題的複雜,在沒有和曹操細致確認過,他是萬萬不敢隨意講的。

不然將結盟事告吹還是小,要是因此落了話柄被打成亂臣賊子,曹操就被動了。

但事情的轉機卻來了。

當天夜裡,劉虞的兒子劉和卻偷偷找到了陳群,在和陳群的一係列談話後,知道曹操是真心要奉劉虞為盟主,平定青徐,然後以青徐之力再造共和。

於是心裡有底的劉和自己去找其父,話裡話外的意思就是讓其父應下這個事。

知子莫若父,當時劉虞就反問了兒子一句:

“你莫不是要效世祖?也想爭一爭這天下?”

劉和的臉一下子就紅彤彤,不敢多言。

劉虞卻沒有訓斥他兒子,就問了一句:

“你覺得世祖與高祖誰得天下難?”

劉和想了想,小聲答道:

“想來還是高祖吧,彼時可有西楚霸王在。世祖卻沒有什麼值得說道的敵手。”

半是放心,半是失望,劉虞歎道:

“錯了。世祖得天下要比高祖難多了。隻因為世祖赴河北肇基之時,這天下已有漢帝,那就是更始帝。彼時,世祖與他已有君臣名分。而天下反莽者,皆奉劉氏為主。而當長安士吏殺王莽,傳首於更始帝所都之宛,則天下人心已歸更始矣。”

見兒子還是不懂,劉虞已經放棄了,他簡單說了句:

“漢室之德興在乎天,應乎人。如世祖這一劉姓之人都反更始,那天下還有誰不能反?我劉氏還是受命之主嗎?所以,縱然世祖才智皆高於更始,猶不敢背離。你劉和什麼才情,也敢要犯上?”

這個時候,劉和已經被其父的氣勢嚇得汗涔涔的了。

但他嘴裡仍不服輸,而是道:

“都是姓劉,這天下為何不輪到我家來坐?”

此時的劉虞已經不想再對這個忤逆子多費口舌了,他罵了句:

“滾。沒有我令,你不許出這個屋。”

之後,劉虞就氣得拂袖而去,而劉和就在事實上被監禁了。

當劉和這樣的說客都被劉虞給辦了後,陳群就判斷出暫時想說服劉虞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但為何陳群又判斷出還有結盟的可能呢?

從陳群的解釋中得知,原來劉虞的麾下文武對於和曹操結盟的事竟然是普遍支持的。雖然支持的理由更不一樣。

如審配、崔氏兄弟等,皆是河北派,渴望打回河北。他們從整體利益出發,讚同和曹操結盟。

濟南處在平原後方,在北有強敵的情況下,一旦與濟南一方交惡,那必然要陷入腹背受敵的不利局麵。

而且想要打回河北,光靠平原的實力是沒一點可能的。隻有如曹操說的那樣,結盟共平青徐,才有反攻河北的可能。

但這一派為何沒在陳群在場的時候支持他呢?原來他們也對於曹操的後續戰略有疑慮。



最新小说: 笑我華夏無神?我開局覺醒億萬神 被逐出家族後,我天師的身份曝光了 巔峰江湖路 我死在他知道我男扮女裝的那年 浴凰重生 末日喪屍求生 尋花仙尊 分手後,我讓未婚妻跪下求我回家 快穿:啥?男主是我老公? 一榮俱榮陳星陳亞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