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世事總是難料,誰又知道驚喜和意外,哪一個會先來呢?
隻聽黃台吉開口說道:“睿親王親曆戰陣,躬冒矢石,決策於萬眾之中,此番布置,處憂患而不驚,肩弘钜而不亂,朕深感欣慰。”
他接著又說道:“各位大臣也都說說吧,南軍勢大,到底該如何迎戰,你們可有何想法?”
黃台吉的長子,和碩肅親王豪格對多爾袞剛才的那些話,卻是不以為然,他越眾而出,開口說道:“南蠻子確實是比以前厲害不少,不過,那又如何呢?
在我大清鐵騎下,他們十萬,二十萬,不也一樣是大敗潰逃的結果,如今我援軍大集,正可乘此銳意,一舉擊潰南朝總督大軍,如此錦州孤城,外無援救,內缺糧草,豈不任我予取予求。
睿親王說的話,未免太喪氣了一些,徒漲他人威風,反滅了自家的士氣!”
豪格本來就英勇善戰,自少年時便隨在黃台吉身邊曆經戰事,廣有戰功,因功勳卓著不斷進封,才得到和碩肅親王之位,卻非碌碌庸才,而且,他又長期受到黃台吉的寵愛,其所統率的正藍旗勢力相當強大,也有一班年輕將領們擁戴他。
他與睿親王多爾袞素來不合,多爾袞聰明,且狡詐多智,更兼果毅決絕,其能遠非豪格可比,隨著多爾袞漸受重用,每每都壓了豪格一頭,叫他心中很是氣惱。
最近這幾年裡,黃台吉或許是有意為之,他對多爾袞既重用,又逮機會收拾他,經常是升了又貶,貶了又升,屬於是變相打壓著多爾袞。
正是由於黃台吉的連連打壓,多爾袞氣勢已相比平時矮了不少,此起彼落之下,豪格也更為勢大,在滿洲八旗諸王公大臣中已悄然崛起,享有頗高的聲望,更得以統攝戶部,成為黃台吉可以信任和依賴的左右手。
而豪格自從軍以來,少有敗績,每每遇到明軍又幾乎都是一觸即潰,便養成了素來輕視明軍的脾氣。
現在他雖在心下承認,鬆山城外的大明援軍確是今時不同往日,不過,適才聽了多爾袞的那番話,他還是沒能忍住,下意識的就開口反駁起多爾袞來。
看著他那副傲慢的樣子,多爾袞隻是淺淺一笑,他根本就不屑與豪格之輩爭論一時之長短。
但是,多爾袞沒有開口與他相辯,黃台吉卻臉色一沉,喝斥道:“睿親王乃是儘心為國,其所言話語,都是在為我大清著想。
肅親王怎可說出如此無禮之言,還不快快向睿親王賠禮道歉!”
豪格聞言一驚,忙恭謹說道:“是,上。”
他雖是心中一百個不願,但親爹皇帝老子發話了,又是在眾目睽睽之下,他也不敢做作,忙不迭地回身向多爾袞賠了個禮,不過,他賠過了禮後,麵上卻還是一副滿不在乎的神情。
黃台吉對長子豪格一項相當寵溺,他雖然沒有說過,但其最終目的應該是有心把豪格當作繼承人來培養,尤其是在他最寵愛的關睢宮宸妃海蘭珠的兒子夭折之後。
黃台吉自接掌後金大汗之位後,連連整死自己的兩位兄長阿敏與莽古爾泰,又不斷給各旗的旗主貝勒們穿各種各樣的小鞋,這一切還不都是為了豪格。
雖說他這也是在打擊清國內部各旗旗主們的勢力,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但其根本核心,還是為了將來把帝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們,而不是在自己死後,被這幫子弟弟們搶走帝位。
畢竟,此時的清國還沒有完全漢化,也沒有真正完成封建製度改革,漁獵民族那一套“兄終弟及”還是很有市場的,比如“收繼婚”的風俗就仍然很是盛行,儒家理法那一套在遼東滿人中還未盛行開來。
如此,就更彆提“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這一套皇位繼承製度了。
黃台吉終其一生,都在努力推行封建製度改革,他重用漢官漢將,大肆清國內部的貴族勢力,一門心思搞中央集權,不就是為了自己百年之後,能將皇帝之位順利傳遞給自己的兒子嚒?
此時,黃台吉也看到了豪格滿不在乎的神情,他略微皺了皺眉,還是決定先略過不表,不再提及他對多爾袞無禮之事。
而旁邊肅立的武英郡王阿濟格,他麵上神情明顯地表示了對豪格剛才那番言語的支持,他與豪格同樣對明軍抱有極大的輕蔑之心,而且他現又與豪格十分的交好。
其實,在清國內部也並非鐵板一塊,他們同樣是派係林立,存在著一個又一個的大小山頭,隻不過黃台吉這個人太聰明,又是心狠手辣,其他的山頭都必須要圍著他打轉而已。
比如說現在,豪格就在黃台吉的授意之下,拚命拉攏多爾袞的大哥阿濟格,他充分利用黃台吉製造出來的矛盾,成功分化了阿濟格和多爾袞的兄弟之情。
阿濟格這個人本身就是個脾氣粗暴的主,他打仗凶猛厲害,但卻是一個天生的直腸子莽漢,對權術一竅不通。
他一直對自己一母所生的弟弟多爾袞取代自己為正白旗的旗主心中不滿,豪格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向他不斷示好下,他立時就投靠了過去。
另外,豪格平時說出的言語,還有他的那些做派,也同樣很合阿濟格的胃口,所以他就此便站到到了豪格這一邊。
禦座上的黃台吉看著同與往日啊!
他們若還如以往那般等閒視之,大清國的精銳勇士,大清國的未來,恐將在這錦州城下毀於一旦。
阿濟格不要緊,他若是一直如此,自己反倒是省了些心思!
可豪格終究是自己的兒子,他要到什麼時候才能真正成熟起來?
自己的一番苦心,未來,是否會成為一場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