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一處土坡上,張誠正與眾將謀劃著該如何出戰奴賊。
張誠坐在一個馬鞍上,手裡拿著一段乾樹枝,在地上畫著一些圈圈和方塊,還有一些彎曲的道道連在其間。
他點著一個略小的圓圈,道:“這裡便是筆架山,如劉總兵所言,此地原有守兵七百,而今更有劉總兵所派步卒兩千,分彆布防在沿海岸邊各處,想來就算韃賊趕至海邊,也非一時可下。”
張誠移動著手中的木枝,邊點邊道:“現我軍所在,距筆架山隻餘十裡多路,用不了半個時辰便可趕過去。
而韃子所在,距我更近,所以我命令大軍就地午飯,待午後未時,全軍開拔,進兵筆架山,與奴一戰。”
郭英賢卻說道:“總兵,我軍將士騾馬數千,行跡難於掩藏,今距奴賊已是如此之近,其必不難發現我軍動靜,可至今無信,恐有陰謀。”
張誠嘴角一撇,道:“奴賊兵力稍勝於我,然其遠途奔襲,根基不在此地,必不敢與我久持,所以其戰意未必堅決,隻要我將士奮勇,能抵擋得住其攻勢,不難使其知難而退!”
他說到這裡,抬頭看向筆架山方向,又道:“就算其不肯就此退去,又如何?我軍精勇銳騎也有五千之眾,難不成還會懼了奴賊,竟不敢與之一戰嗎?”
張廣達此刻接言道:“大帥,話雖是如此說,可奴賊畢竟兵多勢大,如今又正是銳氣強盛,士氣高昂之際,卻也不可輕視啊。”
張誠笑了笑,道:“本帥並非輕視韃賊,然其遠途奔襲至此,一直未得好生歇息,先破了東青、大興二堡,又留一部攻打五道嶺,前幾日才在高橋鋪又曆一戰。
此後,這些正紅旗的韃子又與追擊的劉總兵所部,鏖戰多日,此刻該正是兵疲馬乏之際,正是筆架山在望這一事實,才支撐著他等繼續奮勇爭先。
而今我軍才至,正是銳氣方盛,軍心思戰之時,當立刻前去尋韃子一戰,隻要破滅了其突襲筆架山的幻夢,必能使之軍心士氣大挫。
如此,韃子安有不敗之理?”
眾將默然,幾人細細思慮,事實確如張誠所言,當下各人都是信心倍增。
…………
就在張誠所部兵馬用午飯的時候,滿洲正紅旗韃子卻急如風火的撲向了筆架山。
其實,他們早就發現了張誠所部騎兵,但正一心與劉肇基部明軍廝殺,無力顧及,而在擊潰劉肇基部兵馬後,他們也是經過了一番激烈的爭論。
最後還是固山額真滿達海,力排眾議,堅持全軍疾奔筆架山,一舉將之襲破,就算不能將這裡的囤糧占為己有,也要一把火燒光,使明軍斷糧,從而引起軍心不穩。
滿達海之所以如此堅持己見,完全是因為大明遼東總兵劉肇基,此前滿達海就堅持認為,明軍主力畢集鬆山堡外,而杏山、塔山之間兵力薄弱,多為當地原有守兵。
而這些守兵的戰力,滿達海可是連一根眼毛都不動一下,事實也是如此,其自女兒河畔南下以來,除了在五道嶺和高橋算是碰了一個小釘子外,可謂是勢如破竹。
多少大堡、小鋪被其摧枯拉朽一般,連根拔起,而那些連他都懶得攻取的明軍城寨,更是一個個如縮頭烏龜似的,任其在城下大搖大擺走過,連一聲呼喊喝罵都沒有。
或許在他們看來,哪管這滿洲韃子去往何處,隻要不是來打自己,便是與己無關,他們甚至連瞅一眼都嫌麻煩。
可當滿達海一心奔往筆架山之時,劉肇基竟然引兵追擊,初時卻是叫滿達海大吃一驚,然仆一接戰後,卻又不以為然。
在擊潰劉肇基所部騎兵後,本想一路急奔,趁明軍守兵毫無所備之際,一舉襲破筆架山。
但他確實低估了劉肇基,未想到他會如此凶猛,更是像一顆粘糕般,黏著自己不放,不斷襲擾,搞得他是一日三驚。
無奈之下也隻能停下來,認真應對,但劉肇基卻不肯與其正麵交鋒,為此滿達海多次暴跳如雷,但也毫無辦法。
直到劉肇基麾下步營趕來,他才尋得機會,設下伏兵將步營緊密圍住,誘使劉肇基的騎兵來救,終於將其徹底擊潰。
但此後,滿達海也更加堅信兩點,第一就是筆架山上有明軍囤糧一事為真,第二則是杏塔之間,再無敢戰之明軍。
可當追擊劉肇基的韃子兵回報後,一眾清軍將領也是捉急不已,他們心中憂慮的是,若新趕來的四五千明軍騎兵,也如劉肇基所部一般悍勇敢戰,那恐怕就難以應對啦。
畢竟,這裡可以說是大明的後方腹心之地,如果與明軍形成僵持之勢,待各處明軍彙聚而來,那時又該如何應對?
且己方大軍一路奔襲至此,人馬早已疲憊,若一鼓作氣,乘勝而進,那還無妨,可一旦被明軍拖住,後果也是不堪設想。
但卻無一人敢於提出撤軍的想法來,他們最後也隻是想要設伏,先行擊潰趕來的明軍騎兵,再奔襲筆架山,如此就無後顧之憂了。
可大軍統帥固山額真滿達海,卻恐設伏不能一舉擊潰尾隨的明軍,反而陷入焦著之態,那時便無力再行分兵進襲筆架山。
所以,他才會堅持先進襲筆架山,若是可以將其攻取,非但可補充大軍這些日消耗的軍糧,還可摧毀明軍囤積於此的糧草,使其軍心大亂。
這可是大功一件啊!
此事若成,那黃台吉必定龍顏大悅,對自己的封賞也注定豐厚無匹,說不得自己更會因此威望大漲,將來得封親王也不是沒有機會。
眾將雖在心中有些不以為然,但卻不敢不執行滿達海的軍令,這才急如風火般奔向筆架山。
然世事無常,若當初劉肇基沒有派出那兩千軍士協守,滿達海還真的會如願以償,一舉襲取筆架山,為大清國立下豐功偉業。
而鬆山的明國大軍也會因斷糧,而軍心大亂,進而使得錦州戰事大敗虧輸,明國也從此再無反抗之力。
。頂點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