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能有今日靠的全是張誠一人爾!
如果不是他意外來到這個類似於平行的世界,並憑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改變著曆史的走向,恐怕此刻清軍仍然圍困這錦州城。
而薊遼總督洪承疇也被困在鬆山,再也不得有所作為,直至鬆山城破被俘,再以身投奴,為虎作倀,祖大壽亦是如此。
他們二人能夠從萬人唾棄的曆史中,脫身出來,更是獲得了能夠被萬人瞻仰的可能,這一切的背後隻是因為這個世界上多了一個人。
然而,這一切恐怕也就隻有張誠一人知曉其中緣由,而且還不能對外人言,畢竟這個時代的人們還無法理解張誠所言之事。
那些未曾來得及發生的曆史事件,對於除了張誠之外的其他人而言,無異於天書奇談!
何況,張誠也暗藏了一點私心,那便是與祖大壽結緣,建立起交情作為紐帶,以期在未來一東一西遙相呼應,一旦朝廷有所為之時,便可多了一個強而有力的外援。
現在的張誠是一個極富野心的人,他胸中有抱負還未曾舒展開來,而想要達成他的理想,就需要一個被他完全掌控的地方,為他提供源源不斷的兵源和糧草金銀。
而祖大壽能在遼東成為第一大軍閥頭子,自然有許多地方值得他來學習與效仿,再者而言,遼東有祖大壽在便可以對奴賊起到一定的牽製作用。
隻此一點對於張誠而言,於國於己都是極其有利的!
所以,即使現在張誠居於下首卻也是毫無怨言,他的右側是大同總兵王樸,而對麵則依次是寧遠總兵吳三桂,神機營前營總兵陳九皋二人。
東協總兵曹變蛟因臨戰衝鋒之際,被奴賊所傷,雖傷勢也並非十分嚴重,但也不利於長途奔馳,正好留守中路軍營地坐鎮。
而西路的王廷臣則因路途過遠,又要從女兒河繞回,再渡過小淩河,便未曾前來參加軍議。
想想當初援遼大軍聚集在寧遠城中之時,文臣武將數十人濟濟一堂,近二十萬援遼大軍連營數十裡,是何等輝煌的規模。
可如今在這軍帳內,卻隻剩下一位總督、五位總兵大帥而已,如楊國柱已經戰亡於陣前,而白廣恩、馬科、唐通等亦是不知所蹤。
眾人的心中都有些默默然,此情此景多少衝淡了一些解錦圍成功的喜悅,但活人總不能過多操心死人的事,終歸還是要為活人多著想。
軍帳內,薊遼總督洪承疇率先出言說道:“我師援遼以來,曆數月之久,與奴幾番激戰,今終得解錦圍,全賴祖帥固守得力,諸位總兵陣前奮勇之功。”
洪承疇確實不簡單,他一開口便即先肯定了祖大壽的守城功勞,並將解錦圍之功分與諸位總兵平攤。
張誠對此卻並未有所表態,他仍是一臉平靜地坐在那裡,雖然是他麾下宣府軍率先攻到土城這裡,並與祖大壽合力驅退了奴賊。
但這也確實並非是他宣府一鎮兵馬所能,而是援遼十位總兵大帥們共同奮戰取得的成績,其實從一開始他就沒有想到要獨攬解錦圍的功勞。
不過,張誠雖然自己不想爭功,但是他也要為自己的麾下各將爭一爭,畢竟他們需要這些軍功來提升地位和軍職,而且張誠也需要他們將來協助自己來穩定宣府地方。
他之所以此時不爭,是因為他堅信自己此番率先進兵錦州南關的功勞,洪承疇就是想淹了,也很難做到。
果然,仰躺在洪承疇身旁的祖大壽,就接言道:“若非是張誠的宣府兵馬,突地捅了韃子屁股,怕是仍不能突出奴賊的壕溝高牆。”
祖大壽率先出言肯定了宣府軍的功績,自然獲得了宣府軍諸將的好感,不過,他在話語中直呼張誠的名字,卻又將這剛剛獲得的好感全數失去了。
因中軍大帳中十分寬敞,再加之今日參與軍議的總兵本就不多,而且宣大兩鎮各營將官都是英勇奮戰,得解錦圍的功臣,所以也被允許參與軍議,他們都站立在張誠與王樸二人的身後。
現在,如張廣達、李際遇、何振雄、黃保忠、譚震林、苟長生、於金等宣府諸將,對祖大壽隻聞其名,卻無絲毫敬畏之心。
初時因他出言肯定宣府軍之功,方才在心中燃起感激之情,可接著就聽他直呼自己將主爺的名字,不由一個個皆怒目相視,隻是礙於張誠在座才沒有出言頂撞。
就連老將郭英賢雖知祖大壽在遼東軍中的威望,以及他的大明軍界的地位,卻也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然而,張誠確是對此絲毫不以為意,他立刻接言道:“此皆賴長伯將軍、小曹將軍等吸引了奴賊主力,我宣府軍方才得此良機,實屬僥幸而已。”
洪承疇一直擔憂張誠會獨攬解錦圍之功,這時聽他如此說話,心中之憂頓解,看向張誠的眼神也多了一絲讚賞。
他笑著說道:“忠忱將軍,不愧是皇上讚為全軍楷模,不惟陣前奮勇,更是胸懷韜略,凡事能從大處著眼,統攬全局,如此大才,日後必為國朝棟梁。”
洪承疇捧了張誠一嘴後,便即將話題轉到了正事上,隻聽他說道:“我師連戰兩日,雖已將奴賊驅退,打開連接錦州之通道,然奴賊大軍就屯在城西,其主力仍在,危險並未解除。”
他說道這裡轉頭看向身旁的祖大壽,問道:“祖帥與奴賊作戰經年,對此可有何看法?”
祖大壽雖看上去神采依舊,但似乎傷勢不輕,隻見他略正了正身姿,才開口道:“自督臣率師進駐鬆山以來,奴賊亦是連番大戰,此刻軍心已然疲憊,才使我等有機可乘,進而奪下此間。
誠如督臣所言,今奴賊主力仍在,兵威不減,似隨時會全力攻打我師,以圖再次圍困我錦州城池。”
他停下喘息一陣後,才有繼續道:“不過,觀其今日作戰軍勢,似乎較前時有所不如。依我判斷,無須再次攻打奴賊,隻需收縮兵力,在錦南堅守即可。
如此一來,奴賊見再無圍錦之可能,或許會就此退兵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