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二九章 再見劉玄德_影視世界從藥神開始_思兔 
思兔 > 玄幻魔法 > 影視世界從藥神開始 > 第八二九章 再見劉玄德

第八二九章 再見劉玄德(1 / 2)

隊伍壯大,編製自當擴充。先前王言自領軍侯,現有一千五百之兵,叫軍侯自然也不合適。是以王言於馬背之上,自封天武大將軍。

有史曰,時帝走安次野徑,收千百黃巾餘勇,帝著青衫草鞋,負手立於馬上,謂軍曰:“自今始,吾號天武大將軍,爾等當以將軍喚吾。”

時狂風大作,天響悶雷,鳥雀飛遁,人馬皆驚。唯帝仰首問天:“吾做不得帝王乎?”言罷,天複歸常,帝始爭霸……

自封了大將軍,另於百將之上新置正副軍侯,因軍侯領兵五百,增設從軍執事,司職監督軍紀、領軍中後勤事。此職有一部分職能類似於政委,不過現在隻是輔助軍侯領兵,軍侯是此五百餘兵第一責任人,從軍執事次之,副軍侯再次。

以後或可提高職權,使之與軍事主官分庭抗禮,但不是現在。主要他手下這幫人沒文化,沒覺悟,過高的權力隻會讓他們起了不該有的心思,影響隊伍戰鬥力,須得割據一方有了地盤,這才好經營軍務。現在一切的前提隻有一個,練兵,打仗,提高戰鬥力。

一千五百多人已經不少了,雖然其中半數都在逃命的時候扔了兵器,但一千多人也能稱的上浩浩蕩蕩。

是以王言決定不再走小路,而是走大路。這裡雖然也是鬨黃巾的重災區,但主戰場還是圍繞著張角三兄弟,以冀州為主,其餘小部則哪裡都是,畢竟黃巾本就是各州雲起響應的,組織並不嚴密,分散的很厲害。

甚至在黃巾滅亡之後,陸陸續續的起義行動仍是屢見不鮮,其中相當一部分打的都是黃巾旗號。其他義軍,也多少受到了黃巾影響。

如今王言領兵,行在漁陽郡,此地大致地盤為後世廊坊以東,唐山以西,天津以北,北至燕山部分。偶有被打崩的潰兵,也有劉焉調派南下的軍隊,對於王言來說不足為慮。

說句不負責任的話,即便遭遇上萬人的大部隊,有王言帶隊衝鋒,也不是沒可能戰勝。而即便戰敗,王言肯定是能跑,再拉起一支隊伍不過等閒。比如老曹,不止一次的被人殺的丟盔棄甲,身邊隻剩了不幾人,被人追著砍。逃出生天以後,屢屢又拉出隊伍來再戰天下。

況且兵力調動不是那麼容易的,上萬人一起稀稀拉拉的行動,這種事兒幾乎不可能存在,就沒有那麼蠢的統帥。

古代行軍作戰,出動一萬軍隊,得有上千乾後勤的民夫,另有保衛後勤運糧的部隊,這些人是不隨大部隊一起走的。或是糧草先行,或是押後慢行。最簡單的道理,一旦打了遭遇戰,糧食不是全沒了。

剩下的幾千人,也要分作數部,所謂前軍後軍,皆相隔數裡乃至數十裡,更遠還有遊騎探路,也就是所謂的斥候,兩千年後叫偵察兵。

再細分下來,軍中各有職能不一的分部,選址紮營、砍柴劈樹、埋鍋造飯、飲馬喂食,這些都是有專人去做的。總之就是這一路打仗,吃喝拉撒行止都要考慮到,更要考慮到的是整支隊伍的安全,以及互相之間的策應等等。

不是拉個人上去就能統兵打仗的,行軍細分不講,隻單說從一地到另一地行軍,百裡路程,能把全軍一個不差的帶過去,那已經是很有能耐的人物。事實上在古代的行軍途中,掉隊的、走丟的、逃遁的,比比皆是。

就算王大將軍已經手下兵力一千五,也沒有全軍一起行動。而是分作前中後三部,相隔十裡,中軍五百乃糧草輜重傷員,前軍五百開路先鋒,遊騎二十星散再前三十裡,到了晚間,前軍負責伐山砍柴,埋鍋造飯。後軍五百殿後,另有遊騎二十再後十五裡,防止被人偷了屁股。

王言則不時三軍而走,行路途中與人閒聊溝通,練練齊步走,再傳與軍侯等武官聊聊如何帶兵,如何打仗之類的。整體行軍速度,根據中軍輜重隊而走,每一刻鐘,便有通信騎士來往王言處稟報情況,馬腿都遛細了。

何況兩軍對壘,還有兵敗如山倒一說,即打崩了部隊,全軍潰散。這是一個綜合士兵素質,將軍能力,戰場狀況等多方麵因素的事情,去除了戰鬥的情況,純粹的兩軍戰鬥,可能才一接陣,一方就崩潰了,也可能雙方殺的流血漂櫓,打沒了八九成的人,仍舊死戰不休。

以三國整體水平來看,能頂住較高的戰損而不潰敗的,大抵如公孫瓚之白馬義從,鞠義之先登死士,曹操之虎豹騎,劉備之白耳兵,呂布之陷陣營等為人津津樂道的特殊部隊。

綜上所述,王言統領的這一千多人,再有他個人的勇武加持,少有敵手。若果真有大規模的野戰機會,那麼手下的部隊隻會越打越強。

但可惜,這一路並沒有打大仗的機會。除了大小不一的黃巾潰兵壯大了隊伍,就是一些隻幾百、千餘的漢軍隊伍送了兵器糧草。

這些糧草當然不夠大軍消耗,但大軍在手,何愁糧草。資源隻兩種,就是人口和土地。有人口就有土地,有土地就有人口,有地產。

王言的隊伍是什麼性質?到現在為止他們都頂著黃巾的名頭呢,沒有自己的勢力名號。而黃巾是什麼?反賊。那肯定就要乾反賊該乾的事,比如搶掠。

尤其現在隊伍愈加壯大,沿途所行,但遇塢堡,必然圍堵大門索要糧草物資。正如王大將軍先前教導屬下的,他們不會要太多,不能讓塢堡內數目眾多的無辜人挨餓。基本都是根據塢堡的規模來索要糧草,至於馬匹、絹帛等等,那就獅子大開口了。

如若不從,那就圍攻塢堡,王大將軍親自先登,守住缺口,擴大優勢,如此由內而外的攻破。審判豪族罪責,搶奪豪族積存書簡,最後拿走豪族積累財貨工具,再帶走不少投奔的堡內人口。反正但有所用,那就什麼都拿,隻給堡內人民留下糧食、種子以及部門農具、耕牛。相當於一個有分寸的打土豪、分田地的過程。

隻不過勝利果實無法保留,他們走後,堡內經過一段時間的鬥爭,必然又出一家豪強,不過底蘊都為王言掠去罷了。隻積累些時日,趕上幾個豐年,便又是興旺起來,似乎是個打不破的輪回,總有人要站在人民的頭上。

除了掃蕩塢堡,裹挾人口,王言還會帶兵攻打縣城。現在各處鬨黃巾,縣城之中也沒有多少兵馬,甚至都不用王言先登,嗷嗷叫的手下小兵死上一些,就破了城池。

都增設了從軍執事,軍紀自當嚴明,與民無範是最基本的。當然王言說的民,是黔首、農夫、家奴等人民,非官吏富戶豪族,那是士大夫口中之民。

入城劫掠府庫,抄富戶之家,拿走一應可用物資,這些全是以後在遼東安家要用的。畢竟現在遼東之地還未如何開發,後來的公孫度割據遼東,製服周邊蠻夷,這才開發遼東之地。就此而言,公孫度算先行者,他所處的位置,讓他與華夏有了功勳。

當然現在的公孫度還不是遼東太守,後來董卓上台,這才起複遼東太守。過程未知,隻說友人力薦,但想來也是使了錢的。畢竟董卓當權之時,能號令的地方也就是河東郡與並州。這是在董卓進京之前,他統治的地方。而實際上,他主要所在也就是河東郡一地。對於並州的統治都稍弱,並州刺史乃丁原,他有個好孩兒名呂布……

所以他任命彆人,隻能是名義上給人封官,實際上沒能耐也白費。這同讓子彈飛的師爺買縣長,是一個道理。是以公孫度這才運作了老家的太守,他家有勢力。

現在這個時間,公孫度不是在中原遊學,就是在遼東老家做他的本地豪強,發展家族,積蓄勢力呢。這小子不會想到,有人帶著幾萬人的隊伍,還搶掠了建設物資,直往他老家殺去。

是的,過了許多時間,王言手下的戰兵已有兩萬三千餘,婦女老幼更是達到了五萬餘。一路行來,滅了許多豪族,破了四座縣城,他們全是被王言半是忽悠,半是裹挾卷走的人口。另外行軍途中,王言還不斷的派出部隊,搜尋黃巾潰兵以及他們帶著的家屬,抓回來加入隊伍,想不壯大都難。

為此,編製更新,軍侯之上置正副都尉等職,以及從軍長史,從軍長史乃從軍執事上級,具是監督軍紀、統領後勤。都尉領三軍,即一千五百人。滿編一千五是個約束,實際上的兵力能達到兩千人。畢竟到了上千兵力的部隊,軍中職能更多,以及都尉本部人馬等等。

都尉之上置正副校尉,有封號,號為任職本部軍隊名號。如此時,王言編練四衛,威武、廣武、興武、英武,其軍事主官便為威武校尉、廣武校尉,如此等等。另置從軍司馬,乃為從軍長史上級,一樣的職能,也是一衛之二把手。一衛領三都,原說滿編五千,實際滿編能達七千之兵。

原本校尉、都尉、中郎將都是用拜的,而非是遷,說明此三職位高權重,秩比兩千石,正經的大員。不過到了王言這裡,他說什麼就是什麼,反正就是借著漢朝的官名,構建自己的軍製,甚至他可以把校尉換成阿狗,加了封號就叫威武阿狗等等,又有什麼大不了呢?

反正隻要統兵七千人的實權武官,誰會在乎是不是阿狗?甚至誰敢吐槽叫阿狗不好,怕是都能拔刀砍人。名字隻是代號,它代表的是實際的權力。

再上便是王言這個自封天武大將軍的反賊頭目,到了這個地步,隻有他親自指揮才能成,否則都到不了手下是不是想造他的反,而是他們帶隊伍都帶不了。

他這個統兵兩萬餘的天武大將軍,現在要直接指揮軍侯作戰,整整跨了三級,此乃兵家大忌。但沒辦法,校尉、都尉都不堪重任,讓他們帶兵出去打仗是送死。

手下沒能人,又因為特殊的時機膨脹的太厲害,他手下凡是認識字的,基本都當官了,獨當一麵的確實沒有,王大將軍也隻得自己操勞。過了這麼長時間,他本無須的臉都糟出了胡茬子。

也是因他這麼快的壯大,屠戮了幾個地方豪族,攻打了好幾個縣城,終是引得幽州太守劉焉的注意。想不注意也不成,王言的行徑對他們來講,確實很惡劣。殺豪族,破縣城,掠人口,奪物資,實乃大逆不道。

另外劉焉也聽得王言自號天武大將軍之事,再觀王言行徑,也不難猜出王言是要於塞外自立為王。雖然目前來看,這比起張角等人禍害要來的輕,但是王言不能如此欺負劉焉。

由是,當六月下旬,王言等一行十餘萬人,浩浩蕩蕩的進入遼西地界之時,遭遇到了來自幽州太守劉焉的打擊。

這日下午,大部隊正頂著烈日慢吞吞的行軍北上。小孩子好一些,有的坐在輜重馬車上,有的騎在老牛、騾子、驢等背上,總之都有地方。老弱婦人便不行了,他們男人被強征了兵,他們在後邊背著家當,雖不多,總也沉重。

好在這一路過來,搶了許多水車,沿途河、井不少,隨時能吃水,倒是緩解了不少。



最新小说: 全民網遊:一秒壽命漲一年,我永生了? 神孤 學霸的科技樹 叁庚 給我渣! 喜歡你的第十年 逆轉「ABO」 快穿之白月光複活手冊 簽到:培養最強召喚英雄 混沌劍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