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
今夕是何年?
開篇兩句反問,讓全場詩詞鑒賞水平最高的秦德文與蒙蔓兩人,瞬間就明白了《水調歌頭》這首詞的含義。
思鄉懷人!
在古人詩句中,常常寓情於景,某些意境常常與特定的感情聯係到一起。
若說“折柳”代表了送彆,“明月”二字一出,則多是表達思鄉之情了。
此時,舞台背景屏幕變暗,一輪皓大的月亮升起,淡淡氤氳月光揮灑而下,唯美的布景讓置身其中的觀眾一陣恍惚,仿佛真的置身於月上天宮之中,忘記了這是節目錄製現場。
葉知秋看著舞台中央的虞采薇,心間一股難言的情緒升起,有那麼一瞬間,他有一種錯覺——若明月之上真的有嫦娥仙子,也不過如此了吧。
前世詩神蘇軾所作《水調歌頭》這首詞,最初從華語樂壇傳奇鄧麗君改編為歌曲演唱並收錄於專輯中,成為一代經典。
此後無數歌手進行翻唱,尤以歌壇天後王菲翻唱的版本最為著名。
傳奇鄧麗君的原唱版本,典雅、莊重又多情。
天後王菲的演唱,則是空靈、細膩與溫柔。
最終,葉知秋選擇了更適合虞采薇的後一個版本。
“我欲乘風歸去,唯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伴隨著虞采薇的歌聲,現場觀眾已經完全沉浸到歌曲意境中,可秦德文與蒙蔓兩名專家嘉賓的雙眼卻是越瞪越大,目光死死盯著屏幕背景的歌詞,生怕漏過一個字。
在《水調歌頭》上闕極具想象力與浪漫色彩的“望月”詩句之後,下闋則到了寫“懷人”的部分,也是真正升華的部分。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彆時圓”
唱到這裡,秦德文雙目圓瞪,嘴唇已經微微顫抖...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
千裡共嬋娟”
......
“轟!”
當最後兩句落下,秦德文與蒙蔓兩人,卻是不約而同猛地自座位上站了起來!
兩人異常的舉動引起了場內少數人的注意,節目工作人員在話筒中疑惑道“秦蒙)老?”
兩人沒有回複,仍然死死盯著舞台屏幕上的詞。
台下的導演心中奇怪,不明白為什麼兩位文壇大家為什麼這麼激動。
難道是因為台上演唱的這首歌嗎?導演似有所感,但細想一下又覺得應該不太可能。
秦德文與蒙蔓兩位教授又不是追星的小年輕,虞采薇唱得再好也不至於讓他們站起來吧。
此時,歌曲第一段的音樂結束,屏幕上的字幕逐漸淡化、消失...
接下來演唱的詞,是第一段的重複,詞是一樣的。
秦德文臉色一急,伸手在虛空中抓了抓,嘴巴微張想說什麼,但現在舞台中的虞采薇仍在表演中,最終還是沒有喊出來。
突然,秦德文猛地想起什麼似的,朝坐在一旁特邀嘉賓座位上的葉知秋望去。
在場內觀眾沉浸在如夢似幻的舞台與虞采薇的歌聲中時,葉知秋被秦德文與蒙蔓兩人目光如炬的眼神看得心中發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