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儘頭是考公,古代的胥吏日子比普通百姓好,也比普通人穩定,這對他們來說是出路。
老朱是苦出來的,他自然也願意讓普通老百姓過好一點,多點兒出路,所以他目光露出了讚賞。
“那這事,就這麼定下,如今你又兼著吏部,不如就交給……”
“父皇。”
他本來想把這事交給顧晨,卻忽然被好大兒打斷了。
“顧光曦還年輕,還缺曆練,這麼重要的事……”
好,真是沒白疼標兒。
顧晨感動得不要不要的,果然還是標兒待自己好。
彆說朱標,就連詹徽聽到老朱的話,那心裡都打了一個凸,這事,若是顧晨能辦得漂亮。
那豈不是要和自己平起平坐了?
要是陛下一高興,是不是還能直接越過了他去?
所以,聽到太子這般說,他立刻拱手攬差道。
“啟稟陛下,太子殿下說得有理,光曦尚且年輕,不懂那些胥吏的厲害,臣如今也兼著吏部的事。”
“不如,這事交給臣,臣一定把事情辦好。”
他四十多歲才來當官兒,可不是為了給個後生當下屬的。
顧晨看著積極的詹徽,露出了一個十分和善的笑容。
“是,陛下,詹大人也兼著吏部,他年歲大閱曆豐,這件事,就讓詹大人去辦吧。”
這是你自己要乾的,可不是我顧晨逼著你乾的。
將來有什麼事,你也怨不到這頭上來。
“嗯,也好,這事不能馬虎。”老朱忽然想到了什麼,看向顧晨“咱記得,你老丈人也是個地主啊?”
當年洪都之戰,第一個捐糧的,他還有些印象。
“陛下,臣的嶽父大人,可是一位好財主來的,十裡八鄉的,提起嶽父大人,那都是豎大拇指的。”
當然,他們縣衙裡,那些官吏也大多是世世代代的本地人,多多少少和蘇家有點關係。
而他們知縣大人,確實也不敢得罪他家嶽父大人。
有些事,他家嶽父大人出麵,就是比知縣管用。
但是呢,這些都是人情世故,不能說明什麼的。
“嗯,咱知道。”對於這事,老朱倒是沒有絲毫懷疑“你和詹徽都兼著吏部,這事你們和禮部一起商量著辦吧。”
禮部管考試,吏部管任職,他們確實需要合作。
“是。”
韓宜可、詹徽、顧晨這三位都察院三劍客齊齊起身答應。
不是老朱重用都察院,實在是……
嗯,六部重臣都被郭桓帶走,這不是沒人了麼?
“茹尚書。”這事說完了,老朱就開始繼續說下件事“洪武十四年,我大明朝有多少人?”
茹太素這次記得教訓,倒是也不再花裡胡哨地囉嗦了。
“啟稟陛下,根據洪武十四年黃冊人口來看。”
“我朝共有一千零六十五萬戶,人口是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人。”
作為老員工,他知道皇帝想問什麼,便即刻答道。
“而洪武十四年到洪武十七年,這三年之間,全國報上的黃口數量,總共是有三十四萬黃口。”
黃口本意是雛鳥的嘴,也是指剛出生的嬰兒。
大明朝對於貧困家庭和多胞胎,生娃也是有獎勵和撫恤的。
比如,洪武七年,應天上元縣民史廣妻李氏一產三男,賜錢六千,並賜乳母替養之。
洪武二十六年,河南衛軍王狗兒妻周氏生下三男,賜鈔十錠,米五石,從此多胞胎成為定例。
沒有多胞胎的,貧困者,則可以去當地官府、養濟院等福利機構領取米糧,度過難關。
所以對給新生兒上戶一事,老百姓都表現得很積極。
新生兒多的縣,也算是知縣考績,所以地方官也會督促。
“太少了。”老朱歎道,他抬頭看向一旁的兒子道“前些日子,太子尋咱,為百姓求恩典。”
“要咱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看來還是有必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