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噬天下之權謀三國!
袁紹一直以來都和夫人劉氏一樣,以為自己的三兒子還是個小孩子,但聽聞袁尚的軍事策論,袁紹是說不出的心情舒暢。
袁尚這番話既有真知灼見,還有令人無比舒爽的阿諛奉承,狠狠的而且準確的拍在了袁紹的馬屁上!袁紹被捧得飄飄然,偏偏卻感覺不到一絲袁尚的奉承與討好之感!袁尚言辭懇切,語氣正氣凜然,自己的軍事論點以自己父帥的輝煌戰例作為論據和論證,邏輯清晰,推論合理,還帶有兒子對父親的那種崇拜感,自己作為袁紹兒子的榮譽感!試問,哪個當爹的能受得了這種既有專業水準又有歌頌讚美的彩虹屁?
一句話總結就是以客觀的角度去肯定一個主觀的事情。算是最高水準的阿諛奉承了!
袁尚之前可是下過苦功的,他知道必有一天會和袁紹談論軍事問題,為了能夠獲得父帥的欣賞和青睞,袁尚把袁紹以往的戰例進行分析和提煉,也的確找到很多值得肯定的方麵。如今以《孫子兵法》和《孟子》諸多軍政理論相結合,還暗暗把袁紹比作孫武,要知道孫武可是被稱作“兵聖”的!何為兵聖?兵家至聖!
袁紹若是陸遜那種謙遜之人還好,偏偏他是好大喜功,愛慕虛名之人,他人性中的弱點被袁尚死死拿捏!
袁紹眼中放光,看到一表人才,雄姿英發的兒子居然文韜武略,胸有溝壑,頓時發覺這個兒子和其他幾個兒子差彆很大!絕非池之中之物!
他連忙把袁尚拉到身邊的榻上坐,父子二人促膝而談,十分親昵!
袁尚在被誇獎後,神色並無沾沾自喜,反倒是十分虛心,連連請袁紹講解。這讓袁紹更加高看一眼,畢竟作為老一輩的軍事統帥,最討厭後輩有點智慧就目中無人!袁紹便拉著袁尚把自己以往的戰績又標榜了一番,袁尚表現聽得津津有味,還不時發問和喊好!
這一副虛心求教,拍案叫絕的戲碼,也是袁尚投其所好而做出的。
袁紹自己講了一番,而對袁尚的好感和好奇心更盛了!這個寶藏兒子有沒有事關當下格局的分析與見解呢?
“吾兒,為父給你講了這麼多,你當回去好好思研。為父還想聽聽你對當下時局之見解。”袁紹給出第二道題目。
這個問題袁尚自然也是早就有腹稿的,他穿越至此後的第一天就想過這個問題。
公元197年春的大漢天下,群雄並起,紛爭不斷。此時董卓已死,諸侯兼並愈演愈烈,並且根據前些年的大小戰爭,諸侯實力也顯現出差距。南北實力最大的諸侯分彆是二袁,即袁紹和袁術,無論兵力,地盤,世家支持程度,此時都是一流諸侯。之後便是曹操,孫策,劉表,劉璋,馬騰,公孫瓚,再小的就是呂布,劉備,張燕,張繡等輩。
袁尚在此基礎上開始進行分析“當今天下群雄逐鹿,諸侯眾多,變數極大。諸侯間彼此既不信任又相互利用,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今日呂布和劉備可以大打出手,他日也會協同對抗曹操。我冀州兵馬與曹操也是打打停停,但是都還未到決戰之時。我九州地域遼闊,天下格局不可一言蔽之。父帥在上,兒臣把大漢版圖分為三部分進行分析。
當下諸侯間最大的矛盾也最容易激化的矛盾便是中原和南部。核心爭端是叔父的登基野心與其周圍諸侯之間的矛盾!”
袁紹聞言,眼前一亮,但同時又麵沉似水!袁尚的叔父也就是袁紹的弟弟袁術。袁術儘管是弟弟,但是袁紹是庶出,而袁術是嫡出!在漢朝時,嫡子往往繼承家業,是為家族正統。所以在袁氏家族內部,袁術的地位要比袁紹尊貴!
然而袁紹自年少時就自詡比袁術優秀,袁家四世三公,貴族內部的爭鬥比皇室之間的鬥爭是不遑多讓。袁紹非常自信也很有本事,年輕的時候便在家族助力之下出仕為官,初為司隸校尉,後來追隨大將軍何進,混得風生水起,後來更是首先舉起反董卓大旗,一時間振臂高呼,天下相應,成為十八路諸侯的盟主,風光一時無兩。至此,袁紹在聲勢上和能力上都壓過袁術一頭!
然而即便如此,袁術作為嫡子在家族的扶植下也成為一路諸侯,還有諸多的世家大族支持和追隨!他與袁紹之間會師於反董卓聯盟,既相互輔助,又彼此對立。袁紹看袁術再不順眼,還是把十八路諸侯極其重要的糧草事宜全權委托給袁術了。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這才有後來袁術通過糧草坑孫堅的事情,也使得孫堅父子兩代人都和袁術有仇恨!
這裡有一個袁氏內部才知道的小插曲,那就是袁紹坑袁氏內部長老的事情!
當初袁紹在皇都洛陽與董卓交惡,當麵頂撞董卓,斥責他的不臣之心。後來袁紹離開洛陽,來在冀州,聲討董卓的同時還率先組織義軍進行討伐,也就是後麵的十八路諸侯討董的事情。然而袁紹在起兵之前並沒有想辦法把洛陽家中的族長與長老撤離,而是故意瞞著他們起兵!如此一來,董卓得知袁紹起兵後大怒,發現袁氏大部分族人都在洛陽,也就是自己的手裡,於是命呂布連夜緝拿,之後抄家滅族!
也就是說袁紹故意借董卓之手把從來不支持自己繼承家業的長輩們都殺了!
好在當初袁術不在洛陽,而是在汝南老家省親,不然連他也會被董卓一並殺害,屆時也就沒有什麼嫡子和庶子之分了,就剩袁紹一個了。
袁術自然心中對袁紹這種故意把家族長輩坑死的做法十分痛恨,怎奈袁紹號召力極強,後來實力又大,袁術無法興師問罪。即便當麵質問,袁紹也會以“行大義不顧小節”和“袁氏一族忠烈殉國”的漂亮話來抵賴。明明是袁紹坑死族中老一輩,卻冠以氣節的名聲。這個事情袁紹做的陰詭毒辣,因此是冀州袁氏內部的禁忌話題,但是沒有不透風的牆,汝南袁氏早就把袁紹的所作所為,他卑鄙陰險的一麵到處宣揚。因此袁尚也聽過這個事情。
“吾兒,你說你的叔父會稱帝?!”袁紹問道,臉上倒沒有驚訝之色,反倒有嫉妒之色。
袁尚統統看在眼底,袁紹與袁術從來是一對家族內的競爭關係,若袁術稱帝自然是超過了袁紹的成就,這會讓袁紹羨慕嫉妒恨。然而這會是曆史的必然,也是袁術人性的必然。袁術性貪,傲慢至極無可複加,偏偏一直有個皇帝夢,當手中掌握了傳國玉璽,這個稱帝的念頭便時時刻刻的縈繞在心頭,那種對權欲的貪婪讓他每每夜深人靜之時都心癢難耐,如同羽毛撓腳掌一般!
“回稟父帥,叔父的為人您是最清楚不過的!他氣量狹小卻有吞天野心,愚蠢至極卻自作聰明,無才無能偏偏得到國運之物,使之更加自命不凡,此時必然野心爆棚,貪婪那至尊之位!如此一來則如同病入膏肓之人竟然要舉千鈞之鼎!兒臣視之為,塚中枯骨耳!他若敢妄自登基稱帝,則會成為天下人共討之逆賊也!屆時定會有多路諸侯共同討伐!因此淮南必有血肉鏖戰!叔父會以一方之力對抗整個天下,豈有不敗亡的道理?”袁尚鞭辟入裡的進行分析。
袁紹和袁術從小一起長大,二人競爭了幾十年,袁術什麼德性袁紹是一清二楚。何況袁術從孫策處獲取傳國玉璽之初,便傳出他要代漢稱帝的傳聞,想必是他以傳聞試探各個諸侯的反應罷了。如今袁術實力大增,整個淮南都是他的地盤,此時帶甲雄兵不下十五萬!顯然是在為稱帝做準備!據探知,他實際上的住處已經建造了一個偌大的皇宮,已然是“假帝”了。
“吾兒分析得頗有道理,據我對你叔父的了解,他必會稱帝,恐怕也就在這一兩年之內吧。”袁紹心中不爽,沉聲說道,“當他稱帝之後,局勢會怎樣發展?莫非會天下歸心?成就一統?”
袁尚繼續分析道“父帥在上,以兒之見,斷不會其他諸侯支持他稱帝,必然會形成討伐聯軍,雙方會發生鏖戰。
原因有三,其一,也是最重要的,叔父並無絕對的軍事實力,根本不存在一統天下的基礎。
其二,曹操,劉備,孫策必與之血戰!曹操手裡有漢獻帝,如果任由叔父稱帝,他曹操手中的漢家皇帝就不值錢了,皇帝這種東西,還是物以稀為貴,世間多了一個皇帝,曹操攜天子以令諸侯這一套就不好用了!所以曹操必會與其大戰!
劉備,雖然都曉得他是個欺世盜名的假皇叔,但是如果袁家的皇帝與劉家的皇帝並立,他那個劉家皇叔的名頭必然也會一文不值。何況劉備向來以漢室宗親自詡,以匡扶漢家天下為幌子,進行招兵買馬。如今有人造反,他若不攻打,他千方百計塑立的形象就會崩塌,以後誰還聽他的,隻怕他那兩個結義的兄弟都會瞧不起他!
孫策與袁術有仇,兒臣聽聞在十八路諸侯反董卓時,其父孫堅就被叔父陷害,後來孫堅獲得傳國玉璽一路向南,袁術一路派兵追殺,儘管是劉表射殺的孫堅,但是沒有袁術的追殺,孫堅也不會情急之下硬闖劉表屬地。因此叔父算是孫策的半個殺父仇人,何況孫策一直保存著傳國玉璽,他是不得已才把這寶物給叔父換幾千兵馬的!叔父一旦稱帝,孫策必然回想起新仇舊恨,討伐之!
而更直接的原因是叔父的地盤淮南與曹,劉,孫三家都有接壤,若三家敗之則可以瓜分叔父之地盤,擴充自身實力!
還有一家與淮南接壤,便是那三姓家奴的呂布,此人反複小人,必不會輕舉妄動,自然會看雙方大戰後的結果而押寶,若聯軍勝他便可以對叔父宣戰分得一杯羹。若叔父獲勝他必偷襲曹操後方,這種事情他呂布做了不止一次了!
其三,這幾路諸侯也不會短時間攻破淮南,畢竟叔父有帶甲十五萬,壽春和汝南都有高牆壁壘,更有紀靈這等猛將,手下謀士閻象與楊弘都為智謀之士,他若稱帝必會進一步征兵擴軍,屆時得有將士二十萬!就算是二十萬隻羊,散開去抓去殺,沒有一個月也抓不完殺不完的!
因此兒臣推測,這幾方諸侯會因為叔父的鋌而走險進行淮南會戰!鏖戰許久後,多半是叔父敗亡!”
袁紹看著自己的三兒子,又欣賞又陌生!最難能可貴的是這小子竟然把各個諸侯之間的利害關係分析的頭頭是道。已經超越他這個年紀應該有的認知和見識了。有些觀點即便袁紹自己都會忽視,然而一旦發現後,又覺得妙不可言,例如“出現一個新皇帝對誰的負麵影響最大”,那無疑就是曹操和劉備了。袁尚的分析把利益與人性全部考慮進去,可謂是洞察人心!
“吾兒果真是麒麟才子啊!祖宗庇佑,袁氏幸甚!尚兒你這數日不見竟然如此精進,可是遇到了什麼高人?得遇指點你?”袁紹心中自然好奇,為何原先繡花枕頭一般的兒子如今變得如此睿智。
“兒近來日子過得簡單而充實,愛讀《孫子兵法》和《太史公記》,除此外便是刻苦習武。”袁尚總不能說自己的靈魂是穿越來的吧?
“吾兒分析的淮南戰事恐不遠矣!你之前說分三部分闡述天下態勢,剛剛說了中原和南方之格局,另外兩部分為父也想聽聽你的見解。”袁紹身為一方諸侯兼軍事統帥,最愛聽策論,尤其聽了有關中原地區的闡述後,更想聽聽有關北方也就是自己陣營及周邊的態勢。
袁尚知道此時的袁紹在軍事戰略上還在猶豫,袁紹勢力割據冀州,位於北方。冀州北有強敵公孫瓚,南有奸雄曹操,西側有如骨附蛆的黑山賊張燕。袁紹雖然實力強大,但是三方敵人如何伐交伐謀,他始終拿不定主意。一方麵客觀上冀州軍事態勢複雜,另一方麵也是袁紹多謀少斷,猶豫不決,有嚴重的選擇困難症,還有一方麵就是袁紹手下謀士分為兩三派,意見相左,且各個能言善辯,每一派好像都很有道理卻又無法推翻其他人的意見。
因此袁尚想協助袁紹做正確選擇,必須反其道而行之!就是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