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師是個坑!
跑出京城的一共三人,楚文盛,昌敖,昌承佑。
楚文盛沒必要說,找兒子去了,無可厚非。
但是太上皇和當朝天子,就很沒正事。
昌敖很der,將皇位傳給了黃老四,傳給了這個雖然文不如昌承恪卻勝在武超過其他人的黃老四。
黃老四不是傻乎乎的武夫,“文”這方麵,不如昌承恪,卻比很多人都強,算是六邊形戰士,技能點點的比較全麵。
然後很der的太上皇,跑了,讓老四坐鎮京中。
老四就更der了,他以為太子文武雙全,既寬厚,又不缺少殺伐果斷,所以走的很放心。
結果老四走了之後,看起來麵了吧唧的昌喻,露出了猙獰的獠牙。
楚擎根本不知道,他對太子造成了一個什麼樣的影響,他甚至不知道他對太子昌喻造成了影響。
跟著楚擎的是老二昌賢,楚擎很少去宮中找昌喻。
可楚擎沒想過的是,昌賢和昌喻兩個兄弟,在京中,沒事的時候就膩在一起,不在京中,就天天寫信。
無論是膩在一起還是寫信,談論的,大多都是昌賢的事。
昌喻就在宮中,沒什麼可聊的,那麼肯定是聊昌賢。
而昌賢天天跟著楚擎,自然聊的是楚擎了。
久而久之,昌喻就變的無比羨慕昌賢,可以跟著楚擎,有著精彩絕倫的經曆,在這個最需要樹立三觀的階段,太子被楚擎深深的影響著。
楚擎沒有主動影響昌喻,可是有兩個人影響了昌喻。
一個是昌喻他爹黃老四,一個是太子少師陶瑸。
有的時候,昌喻也會困惑,就會去問黃老四。
楚擎那麼做,對嗎,好多讀書人,都說他不對啊。
老四那是什麼雞…什麼樣的人,有奶便是娘,現在龍袍都有八件了,一天換一件,已經達到了選妃自由的狀態了,能不說楚擎的好話嗎。
對對對,你昌承慶皇叔說的都對,他有錢,他什麼都對。
黃老四還稍微好點,天天那麼多事要忙,批複奏折,處理政務,研究妃子,研究妃子,以及研究妃子。
大部分的時候,教導昌喻的是太子少師陶瑸。
昌喻問,楚師,對嗎?
那陶瑸更不用說,這不是開玩笑呢嗎,我女婿不對,誰對?
天下人和我老陶的觀點出現衝突時,你就信我老陶的,準沒錯。
那麼如果我老陶和楚擎的觀點出現衝突時呢?
這純粹是扯淡,我老陶什麼時候和我家女婿的觀點出現衝突了,怎麼可能,不可能,完全不可能,我女婿,永遠都對,倍兒對!
加上楚擎救過昌喻的命,讓他的手足和父皇冰釋前嫌,為國朝立下諸多汗馬功勞,最後還成了親戚,成了長輩,成了一個可以隨便打鬨帶給他們兄弟開心和快樂的長輩,結果可想而知。
在這個最需要偶像,三觀漸漸定形的年紀,太子昌喻,已經被楚擎徹底影響了。
這也就導致了昌喻一監國,就完全貫徹了“忍”與“狠”兩個字。
要麼忍,要麼狠。
不能狠,就忍!
無法忍,那就狠!
大昌朝的各處軍營開始頻繁調動,千騎營探馬出入各處文人聚集之地,參加科考的學子達到了曆史新高,優待軍伍的政策被不斷落實細化,甚至連不少世家已經開始決定“轉型”了。
值得一提的就是這些要轉型的世家,他們發現,似乎人們對商賈越來越包容,商賈也活的越來越滋潤,隻要是通過正當的手段賺取錢財,足額上繳商稅,不去沾和朝堂有關的事,奉公守法,那麼就可以活的非常爽。
以前花錢,藏藏掖掖的,再看商賈,揮金如土,享受生活,根本不需要遮遮掩掩,隻要不去欺負百姓,那麼當他們受到欺負的時候,商會就會尋找千騎營,那個叫做江月生的狗日的,便會為他們出頭。
以前收獲讚譽,需要串聯這個串聯那個,勞心勞力,可要是成了商賈呢,隻要開辦寒門書院,隻要資助貧困的學子讀書,那麼就能收獲很多很多的名聲和讚譽,老百姓豎起大拇指就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