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明那小子,他可早就知道自己要什麼。”
……
一日後。
白龜載著三人,離開杏花山。
諸葛明知道緣由,並沒有跟來。
他打算繼續沉澱數年。
這一趟出遊不知道會離開多久,也不知道會不會回來。
臨行前,李常笑留給諸葛明一道木質令牌。
令牌可以破解杏花山的“迷蹤陣”,走出杏花山的地界。
不過隻有一次的效用。
一旦諸葛明離開,想要再回來就不可能了。
這也是李常笑立下的規矩。
無論華元,諸葛朗還是諸葛明,隻要決定出世,在天下還未安定前,就無法再回杏花山。
他們的離開,也將讓杏花山成為一片真正的世外桃源。
永遠的遠離戰火和兵災。
……
下山後先到涅陽城。
原來的縣尉宗默高升,被調到長沙國任職。
李常笑的熟人隻剩黃嚴和張伯祖還在。
與二人拜彆完畢,正式啟程。
荊、益兩州,這些年他們沒少去,自然沒有故地重遊的必要。
於是問過二人的意見,第一站是去長安。
作為都城,想必長安會有不一樣的光景吧。
華元和諸葛朗隻在書頁,還有旁人的吹噓中聽說過長安的繁華,向往久矣而未能一見,現在好不容易有了機會,自然不能錯過。
……
臨安元年,七月。
涼州傳來捷報。
響應太平軍叛亂的羌胡和義叢胡都被平定。
坐鎮益、涼二州的“搖光將軍”張包,也被青牛道宗的高手擊殺。
餘下的渠帥也都死傷殆儘。
至此,新朝境內隻剩河北,山東的太平軍依舊作亂。
隨著大勝接連,朝廷的態度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平叛期間,朝廷由於國庫錢糧不足,於是聽任世家大族自行募兵平叛,並依照戰功封賞官職。
並州、冀州、揚州、荊州等多州的郡國官職,都被封賞給有功之人。
刨除少數出身低微的有誌之士,其中相當大一部分的官職,都落入世家大族的手中。
他們得了朝廷名分,而且又招募了大量部曲和士卒。
一旦局勢恢複平穩,那些分散天南地北的郡縣,將成為一個個掌握獨立兵權的小王國,聽調不聽宣。
屆時,哪怕司隸依舊有帝王坐鎮。
可放眼全天下,朝廷不亞於名存實亡。
這種情況可比太平軍肆虐還要嚴重的多。
有憂切國政的老臣上奏請命。
關中王大為重視,開始著手準備戰後的收尾工作。
最大的變化,是改變戰功授官的難度,將提官和升官所需的戰功大舉拔高,以減少朝廷繼續封官的力度。
同時,關中王提拔王氏宗親,把他們分封到郡縣。
雖然宗親子弟能力有限,卻也聊勝於無,總比外姓人更值得信賴。
還餘下一點,用於拉攏死忠朝廷正統的老臣,尤其是飽受儒學熏陶的巨儒們。
他們一心苦讀聖賢,擁立朝廷正統。
是再合適不過的盟友。
關中王頒布政令前,是權衡過各方利益的。
幾家起兵最早的士族,手中已經掌握了相當數量的官職和兵馬,成為朝廷政策的既得利益者。
雖然最新政令會損害他們的利益,可並不足以逼反士族,反而會形成一批與朝廷共生的擁躉。
真要放任世家割據一方,那朝廷的威嚴可就徹底成了笑話。
這是王氏一族絕對不能容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