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農家小福寶,逃荒路上開掛了!
“好!”李老二高興的一口就答應下來,“二伯不要銀子,給你當個掌櫃就行。”
佳音也沒堅持,倒不是她貪銀子。
而是這個花店,給二伯拓寬人脈是第一,多換藥材、藥材苗和籽是第二,賺銀子是最不重要的。
到年底算一算,拿出一半給二伯買些紙墨筆硯或者衣衫配飾。
侄女孝順的東西,二伯肯定高興啊!
一大一小湊在一起,就從花店的選址,到修葺,再到人手,說的是熱熱鬨鬨。
就是在一邊為孫兒們糾結的李老太,都忍不住摻和了兩句。
當晚,小子們放學回家來吃飯,家仁見父親留了下來,還以為父親是關心他,擔心他受了同學埋怨,很是感動。
哪裡想到,他爹正滿腦袋都在琢磨著開花店的事情呢!
第二日一早,佳音換了一套漂亮衣裙,帶了何嬤嬤和水靈,就跟著二伯進城了。
伯侄倆一致覺得,雖然花店要賣花,但就像偷書不叫偷,叫“竊”,買佛像不叫買,叫“請”,那他們賣花也不能叫賣,必須叫“賞花”!
所以,花店也不能真的開在商街的鋪麵裡,得選一處地方,要雅、要靜、要高格調。
畢竟,以後這個花店,不隻是賣花,更是李家結交人脈,招待友人同僚的地方。
於是,伯侄倆進城就直奔城東和城南交界處。
這裡是文武百官們下朝必經之處,也是每次科考,舉子們最喜歡落腳的地方。
兩城區緊毗鄰的街路很是熱鬨,街路兩側有書畫鋪子,曲藝園子,茶館等聚集,多年累積下來,文風很是濃厚。
而且住在附近的,不是東城的權貴高官,就是城南的小富之家,來往之人也少有販夫走卒。
這是伯侄倆能想到,最合適開花店地方了。
可惜,這處地方,他們喜歡,旁人也喜歡啊!
馬車足足轉了一個時辰,找了兩三個中人都沒有合適的院子。
最後路過街尾的時候,佳音倒是看中了一處,但門前貼著封條。
趕車的鄭豐跑去附近茶館,塞了一點兒銀子給小夥計,回來時候就說道“伯爺,小姐,茶館夥計說,這處院子是去年一個犯官的院子,一直封著,沒有發賣。房契地契,應該在戶部衙門。”
佳音想了想,就說道“二伯,咱們去趟侯府吧,正好我要去找大管家借個花匠呢。以後開了花店,沒有好花匠可不成,咱倆養花,怕是最後一株都剩不下……”
李老二乾咳一聲,微微有些臉紅,趕緊應了下來。
先前有一次,仙客來撤下的盆花,他看中了一株,同侄女討了,帶回溫先生的小院兒去養。
他實在太喜歡,經常澆水,結果突然有一天那花就倒下,死掉了。
後來他才知道,那花喜旱,半月澆一次就好,澆多了會爛根子。
這般說來,找個好花匠,真是比找個好位置還重要……
夏日天熱,侯府裡也沒什麼太多活計。
特彆是主子出征了,一走兩三月,奴仆們有吃有喝,都喜歡偷個懶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