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軍需來大明!
拉合爾城就這般的易手了。因為五星軍提前就設定好了包圍圈,沒有放一個敵人逃出去,以至於消息並沒有外傳,怕是現在不少人還把反擊的希望放在他們身上吧。像是印度軍就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
天下騎兵第一軍和新三軍有如兩道飛快劃過天空的流星一般,以迅雷之勢進入到了印度境內,先後奪了土爾坦這座重要的邊境城市,接下來就是兵分兩路出擊,短短時間內,打了印度軍一個措手不及,連占大小城池十幾座。
消息傳到了印度王都孟買城的時候,國王尼赫魯是著實被嚇了一個不輕。
原本以為五星軍出現會先與德裡蘇丹國大戰上一場,到時候不管誰勝誰負,他都可以見機行事,他都會有充足的時間做好準備,從中撈取好處。
哪裡想到這麼快敵人就會出現了呢?
還有,從得到的消息中,五星軍並沒有占據拉合爾城,那怎麼就有膽量深入到印度的地境來,他就不怕蘇丹軍把他們的事路給切斷了,自己來一個關門打狗?
此時的尼赫魯還看不到自己的缺點,那就是固步自封。很少對外作戰,偶爾出兵時麵對的也是像蘇丹這樣的小國,讓他的感覺一向十分的良好,自認為印軍就是天下無敵的,這種不能走出去看一看的想法與晚清時的清軍心理上倒有相同之處。
這樣的軍隊,往往真正遇到雄師勁旅的時候,對手分分鐘就會教他怎麼做人地。
有著太多的想不通,但時間上已經不允許尼赫魯去想太多了,因為他還得到了一個消息,五星軍在海上的戰船也開始向他們國內的一些沿海城鎮移動著,不巧的是他所在的孟買城就靠近著阿拉伯海,靠近著印度洋。這種陸海兩麵攻擊的方式的確是讓他很是頭疼。
如果說僅僅隻是陸軍或是海軍的單方麵攻擊他都不會害怕,擁有近千萬人口的印度,除了五十萬的常備軍之外,隨時可以征招不下於一百萬的軍隊,憑此任何進入國境的對手他都有信心利用人海戰術給趕出去。可當海陸一起而來的時候,他就感覺到非常的被動了,似乎是先打哪一個都不行。
遷都!
想來想去,似乎隻有這個決定才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來解決自己的危機。隻要他遠離了沿海城市,五星軍海軍對他們的威脅將會降到最低,那個時候他就有餘地抽出手來好好的與五星軍陸軍一戰了。
要說遷都可是一件大事,其中涉及到了方方麵麵太多的事情,可非是一句你想遷就可以遷的。想當初朱棣要把大明的京都由南京遷到北京的時候,可是著實準備了好幾年的時間。
但現在尼赫魯最缺少的就是時間,誰知道繼續的等待下去,那十萬的五星軍騎兵又會多戰多少的城池呢?還有一旦五星軍海軍出現在孟買城外的話,怕那時他隻有被動挨打的份了。
為了不讓情況惡化到最不
利的境地,尼赫魯先是選擇了新都地址,那就是處於國內中原地帶的比達爾城,在城外不遠處就有一條戈達瓦裡河,可以做為一道屏障阻擋著五星軍騎兵的衝勢,且那裡還多山,交通並不發通,如果是平時做為王都是有些不合適的,畢竟不利於經濟的發展,但戰時倒是最好的防守之地,這就有點類似於國內的重慶一般。
有了決定,尼赫魯叫來了文武大臣,即當麵宣布了這個決定。爾後也不敢是不是有人反對便宣布了散朝,他也需要時間去安排一切,比如說王宮中的妃子和孩子們,加起來可是人數不少呢?
突然間的遷都可是震到了不少人的神經。像是大多數的臣子都在王都裡置辦了不少的產業,那可都是帶不走的東西,現在突然間要遷都,這些東西要怎麼辦?那可是不動產,是不能帶走的呀?
平時做為國王的尼赫魯倘若做了什麼決定,下麵的人通常都是不敢反對的,畢竟那可是要觸及到一國之王的尊嚴。可當一道命令涉及到了多數人的利益時,這個命令儘管是國王所下的,也是很難執行下去的。
就似是此時的印度國一般,眾臣們竟然是集體反對遷都之勢,以至於王宮都開始做了準備,但眾大臣們就是一幅王八吃秤砣——鐵了心一動不動。
時間就這樣一點點的浪費下去,政令不通之下,不僅給五星軍的到來爭取了更多的時間,更是讓印度國內的局勢亂成了一團。
尼赫魯不愧是一代梟雄般的人物,眼看著手下的大臣們不聽自己的命令,一怒之下他帶著王宮眾人直奔向比達爾城而去,竟然將八成以上的大臣扔在了孟買。
原本他是想要殺上一個兩個,震懾一下其它人的。可是他怕,怕真這樣做了,會引來內亂,會引來大家反對他,隻得做罷了。
國王竟然走了,隻帶著王宮內的眾王族以及不到兩成聽話的臣子離開了王都,當消息擴散出來之後,一眾臣子們變得有些著急了起來,他們在自責是不是把國王逼的太狠了一些?他們是不是要低頭,跟著國王起離開時。國師喬漢站了出來,公然的表示,遷都乃國之重事,怎麼能一言而斷,說做就做呢?
國王此舉多是在使小性子,隻要眾大臣不與其一並離開,要不了多久,國王就一定會再回來的。到時候大家集體上前去認過錯,事情也就這般的過去了。
國師的這些話,可是說到了一些人的心底裡,一時間從者雲雲。原本身為國師的喬漢在印度國內就享有著很高的地位,現在他站出來說的這些,讓很多人自認找到了根源,如此一來,即便是國王離開了王都,但從大臣們還是沒有要隨之而動的意思。
他們又哪裡會知道,喬漢的一些所為,早就引來了尼赫魯的不滿,之前阻撓他幫著眾汗國出兵的就是此人。為了此事,尼赫魯早就生出了要撤換的心思來,若非是情況有變,怕是現在的喬治已經被拉下去
治罪了。
尼赫魯是知道這些的,可是眾臣們不清楚,所以大家在沒有了國王之後,本能的就以國師馬首是瞻。
然彆人不清楚,做為國師本人的喬漢是知道的,感受到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為了自救,他這一次又主動找到了雲雀,商量之後就有了這些言論出現。
雲雀,安全局原外事組主任,一年多之前調到了中亞地區擔任了分局長的職務。這位最光輝的成就是便是策反了交趾(越南省)名將陳迪,策反了瀾滄王國的隆齊、何光等人。考慮到他擅長於此道,這回被楊三局長委以了中亞地區安全局分局長的職務。
一來到這裡,雲雀就調查了很多的資料,選擇到了一些可以下手之人,這位喬漢國師便赫然在列。
努力之下,貪婪的喬漢果然與雲雀成為了好朋友,在大量金銀財寶的麵前,儘管他已經隱約猜到了雲雀的身份,但喬漢是從為也不提,還幫其做成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阻止尼赫魯國王出兵幫助汗國聯盟。
看起來這似乎是在吃裡扒外,其實像是裡通外國這樣的事情在曆史上實在是太過常見了一些。尤其是在戰國時期,最是長見,往往一方打不過一方了,就會從對方的內部裡想辦法,然後就會有都快打到一國都城而撤兵的事情發生等等。
說到底,喬漢是國師,而不是國王。就是這一字之差,便是一君一臣。
君是永久性的,臣卻是可以更換的。而當時多數人當官隻是為了錢罷了,不然也不會有千裡當官隻為財的說法。
當雲雀拿出來的東西足以滿足喬漢的時候,他自然是要替其話說了。這從某方麵而言,兩人也算得上是朋友了。
尼赫魯有意拿下喬漢這位國師,這即是朋友有難,雲雀理當站出來替其想辦法,這便有了現在的局麵。
尼赫魯並不知曉這些,他離王都而去,可非是一時意氣用事。他這是想在逼迫大家跟著自己走,他在用實際行動讓大家去選擇。
這個計劃是可行的,原本已經有了一些大臣動了心思,想要跟隨而來,但因為喬漢這一攪和,一切都化為了烏有。得知城內眾臣的反應之後,尼赫魯心中這個氣呀,恨不得馬上就把喬漢給大卸八塊了。
“來人,秘密通知王都內的人,把這個喬漢給殺了。”心知此人不死,眾臣遷都之事便難以成行,尼赫魯咬著牙發狠般的說著。
尼赫魯想要痛下殺手,著實是有些晚了。不管是以喬漢的智慧還是以雲雀的經驗又如何會猜不到這一點?他們早有就了防備,不僅喬漢換了住地,身邊的保衛力量也加強了數倍。
接下來短短的幾天時間裡,有關對於喬漢的刺殺便有了不下四五回,可在嚴密的防守之下,便是殺手連正主的人影都沒有看到。接連的刺殺之下,喬漢下定了要跟著五星軍乾到底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