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手們統一吃的也是家常菜,番茄炒蛋,燒茄子之類。
潘午嘗了幾口就說“炒這菜的也是個行家,這番茄炒蛋還不錯,不過差了點火候,番茄有點酸。”
郭凡就說“願聞其詳”。
他覺得這份番茄炒蛋可以了,即便換作他來炒,最多在擺盤上花點心思,味道方麵,已經沒什麼提升空間。
潘午卻的湊近說道“其實我以前無聊的時候,專門研究過番茄炒蛋,我做了一千多盤,通過加鹽加糖,秒表計時翻炒時間,又篩選番茄、雞蛋,得出了番茄炒蛋的最佳黃金比例。”
說著他拿出手機,就給郭凡看他手機記事本裡的科研成果。
一個手機的文檔表格裡,記載了一行行的數據,這些都是潘午認真研究後的成果。
而且這還不止番茄炒蛋一項,看文件名後綴,起碼還有十幾個類似的文檔,也就是說,潘午已經研究出了十幾種家常菜的黃金比例。
郭凡歎為觀止,他做了一個多月的蟹黃扒魚翅,按一天六七次算,也才兩百多盤,潘午光番茄炒蛋就能做一千多盤,這毅力的確驚人。
郭凡仔細看去,表格裡從食材選擇,到佐料配比,都有詳細記錄。
比如最上麵的一條,選用東山省蔬菜大棚的番茄,微生,搭配養殖雞蛋,做法都非常詳儘。
每一步翻炒持續多少秒,佐料、醬油等,用量都精確到了毫克和毫升。
這份記錄簡直離譜,如果放在武俠小說裡,那就是妥妥的武林秘籍。
潘午繼續說,人的味覺有一個黃金比例,隻要掌握這個比例,做出的飯菜就很好吃,他現在已經研究了十幾種家常菜的黃金比例,都記載下來。
潘午還是個研究派,相當於把數學理念帶入了廚藝當中。
郭凡頓感興趣,他仔細琢磨了一下,代入自己做番茄炒蛋時的方法,感覺如果按照潘午的筆記做法,味道可能會有小幅度提升,雖然他沒有做實際測試,不過感覺這份筆記很有道理。
就這份菜譜,如果給一個不會做菜的人操作,估計也能炒的像模像樣。
郭凡忽然想到,也許現在這份心得筆記不算什麼,但等到幾十上百年後,那時候機器人技術發達,隻要有這種菜譜,就能批量複製美味,基本上人人都能吃得上米其林級彆的美食了。
這位不藏私的同行,還真是走在了時代的前沿。
“還有這道燒茄子,我也有研究,你看,就在這裡。”
潘午把今天他們吃的其中兩道菜的黃金配比,都給郭凡看了。
他臉上一直有些期冀,迫切想得到郭凡的認同。
潘午的性格就是如此,有點孩子氣和中二,他做的東西,彆的廚師不屑一顧,就算是把番茄炒蛋、燒茄子研究出花來,能讓他們漲一倍工資嗎?
那肯定不能,所以大家都對潘午的研究嗤之以鼻,認為是浪費時間。
然而郭凡認真看過了,感覺潘午這個研究不是沒用,而是太超前了。
當然,這份研究也有用,郭凡忽然想到了過幾年會出現的炒菜機,把切好的菜扔進去,就能自動炒熟,也算是一種比較小眾的設備,如果有潘午這個筆記,說不定會在炒菜機上,發揚光大。
“你的研究很有用。”
郭凡把手機還給了潘午,並對他表示了肯定。
凡是認真做研究的人,都值得稱道,更何況潘午這研究有板有眼,也是靠著一遍遍實驗測出來的,就這份執著,就值得肯定。
“你不是在安慰我吧?那你說說,我這個研究有什麼用,我師父都說我這個是瞎浪費時間,他做了一輩子菜,那些家常菜,他閉著眼睛都能炒,鹽、醬油,用勺子擓一下就是正好的量,他說我用電子秤稱鹽,用吸管加醬油,是對廚師的侮辱!”
潘午在學他師父的語氣和表情,惟妙惟肖,讓郭凡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