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凡他們要為國增光,其實並不容易,因為這次舉辦地在國外,評委中就一個國內人士,剩下都是多個國家的老外。
我們認為老外的菜難吃、花樣少,但是外國人卻不這麼認為。
他們有非常嚴重的傲慢和偏見,認為自己國家的美食才是正宗的,才上檔次,而中華菜重油重鹽,並不健康。
老外可不了解,為什麼開水白菜這樣他們都不吃的便宜菜,會端上國宴。
也不理解為什麼光一個豆腐,就有那麼多的做法,他們一般隻用來做三明治和漢堡的夾心。
所以因為文化隔閡,且需要狹義的民族自豪感,因此民間老外可能覺得中國菜好吃,但是在這個比賽上,他們為了麵子,可能也會偏心,做出一些對國外廚師有利的評分。
因此在出發前,領導就和他們講了這方麵的注意事項,他們想要贏,就要大優勢碾壓對手,讓那些外國評委不敢明目張膽的偏袒才行。
很快,他們三位國內大廚就穿著潔白的廚師服,登上了舞台。
這裡弄得不像是廚藝大賽,而像是某個文藝晚會,台上有來自各國的廚師,其中還有穿著自己民族服飾的外國人。
郭凡對此就有些不滿,為什麼要求他們穿廚師服,早知道可以穿民族服飾,他就穿著唐裝來做菜了,也算是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從這點上,郭凡就看出這是有些偏袒外國人了。
可能也和他們國人一向彬彬有禮有關,若是堅持己見,說不定也可以穿傳統服飾來烹飪。
郭凡就對另外兩位周、李師傅小聲說,這次不光要考驗飯菜的味道,更要體現出他們的中華文化。
其他兩位大廚點點頭,他倆都很有信心。
國內首屈一指的大廚,來到外國做幾道西餐綽綽有餘。
隨後有外國人過來采訪,他說的是英語,而旁邊還跟著個翻譯。
“請問你們是來自哪裡的選手?”外國主持人問道。
等翻譯人員把英語轉為漢語後,兩位大廚聲若洪鐘的回答“我們來自中國!”
郭凡也跟著一起說了。
隨後就是比較難的對話了,這個主持人問他們的拿手菜肴等話題,後來又談起了豆腐。
兩位大廚不懂英語,因此要等翻譯轉達,然後他們再回答。
回答結束後,翻譯再將大廚們的話,翻譯成英語講出來。
但是這翻譯並不專業,有些專業的烹飪詞彙就翻譯錯了,讓下方的老外聽得一陣譏笑。
本來正常的回答,在翻譯詞不達意的轉述下,就成了彆人的笑柄。
“我來吧。”
郭凡這時候站了出來。
他不用翻譯,直接用極其流利的英語回答。
“我們中國的豆腐,並不是國外常吃的那種豆腐,我們豆腐就分為老豆腐、內酯豆腐、乾豆腐、臭豆腐等、還有豆漿、豆腐腦等做法,我們中國對於豆子的運用,早在幾百、上千年前就開始了,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中國體驗一番。”
這一番解釋,就把剛才翻譯錯的語句給糾正過來了,而且字詞準確,讓台下的外國觀眾也聽懂了。
而華人留學生更是拍手鼓掌,稱讚郭凡的英語太好了,為國家挽回了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