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嗯,這應該是一個判斷標準了。也就是說,凡是在文中提過天道這個詞或是相關概念的,必然晚於道德經!
據說《尚書?湯誥》中有“天道降災於夏”這麼一句,以商湯的名義說了“天道”,後來被證明這是偽文《尚書》,真文存於《史記卷三?殷本紀第三》中,原文中說的是“不道”,而不是“天道”。所以說,“道”這種思想,出現的非常突然,並不是從《易經》等古典籍中發源或引申而來的。
另外,《易經》一書是有明顯時代痕跡的,比如在《歸妹》卦提到的“帝乙歸妹”,指的是周文王姬昌迎娶了商王乙的妹妹,此事史稱“帝乙歸妹”,還有在《既濟》卦中提到的“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說的是商帝武丁征伐鬼方的事,人名地名都有,史學家還考證出了戰爭發生於武丁二十九年(公元前1296年)二月,連時間都搞定了,因此對《易經》的斷代是很容易的,它不會早於周文王時代,不然怎麼能寫出文王娶媳婦的事呢?
易啊,這麼一比較,道德經這本“十三不靠”的書就更顯得另類了,我們隻能說《道德經》出現於春秋末期,而不能證實它創作於春秋末期。老師,《道德經》和《易經》就沒一點關係嗎?
米我想想……如果非要說起道德經與易經的關係,那就在於道德經很好地詮釋了易經的“易”字。易經裡“易”的含義有三個不易、變易、簡易。
對於“不易”的解釋,一句“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足以概括了,可是對“變易”的說明,就有些繞腦子了。如“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不學點辯證法,還不太好理解這些從參照中來的變易。
易道德經可能想說道的存在是絕對的,而道的表現是卻相對的。
米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動態把握吧,這樣才能理解道德經中那些似非而是、正話反說的現象,什麼大音希聲啦,什麼上德不德啦,照這意思,越是上德就越像壞蛋嘛,這和我們之前說的“天人爭當問心無愧的壞蛋”是有對應的。
易我找到“變易”的感覺了。
米要說這“變易”繞點腦子也就罷了,可對“簡易”的說法就讓人莫明其妙了,怎麼個簡易法呢?按道德經裡說的,個人最好簡易到嬰兒狀態,什麼無知無欲啊,致柔如嬰兒啥的。而社會呢,應該簡易到原始公社狀態,要絕聖棄智、小國寡民,回到“結繩以用之”的石器時代才好。
易對哈,為了追求簡易,難道就要反文明、反進步?從個人到社會,最好都不要成長和發展,大家踏踏實實當猴子就行!
道德經中的這些語句,實在是讓人想不通,更為奇怪的是,其中聖人之治竟然是“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莫非這位聖人是個飼養員?也彆說,凡是養在圈裡的,個個都是“少思寡欲,絕學無憂”的模範。如此說來,我們大力提倡普及義務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還不對了?
米哈,回頭我和你說一下老聃的身份,你就知道咋回事了。
喜歡人間悟道成仙指南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人間悟道成仙指南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