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開國皇帝獨有的人格魅力才能推動改革的順利實施_大明:我在明朝當縣令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大明:我在明朝當縣令 > 第101章 開國皇帝獨有的人格魅力才能推動改革的順利實施

第101章 開國皇帝獨有的人格魅力才能推動改革的順利實施(1 / 2)

用《考成法》,會不會讓官員疲於奔命,無心政事~?!

所有人都知道老朱對官員的感官真的很差。

所以從洪武元年開始,他就製定了十分嚴格的管理和審查製度。

就是所謂的京察和大計。

所謂的京察,是指對在京任職官員的考察,期限是每六年一次。

每一次到京察之年,四品以上的京官需要具疏自陳,由皇帝親定任免。

至於五品以下京官,則是由吏部會同都察院考察。

吏部尚書、都察院都禦史會同吏部考功司郎中主持考察之事。

具體的考察人員則是吏部科的事中、各科禦史等等。

考察內容分為四個等級,其一‘是年老有疾者致仕;’

其二是‘罷軟無為係行不謹者冠帶閒住;

其三是‘貪酷及在逃者為民;’

其四是‘才務不及、浮躁淺露者降調。’

至於大計,又叫外察,指對在外任職官員的考察。

就是州、縣一級每個月都要將自查報告上報直知府衙門。

知府衙門每年又會將自查報告上報給各省的布政使司衙門省政府。

然後每三年各省按察使司省級司法部門通過各級官府的自查報告,造冊具報吏部,作為地方官員考察的憑據。每一級地方政府都有對下一級地方政府進行考核的職權。

大計又分為八等一貪,二酷,三浮躁,四不及,五老,六病,七罷,八不謹。

其處分則有充軍、為民、降調、致仕等。

此外,倉場庫官每年一考,巡檢三年一考,教官九年一考,吏員亦有三、六年考滿之法。

又有當政為及時處分官員,於考期之外另行考察,稱"閏察。

如果是通過大計黜罷的官員,永不序用。

不管是京察還是大計,製定的考察規則都十分繁瑣,而且時間跨度也很長。

京察是六年,大計通常是三年。

所以就導致官員每到京察或者大計之年的時候,都會十分緊張,擔心自己的考察過不了關。

但是不是考察之年就會十分懈怠懶散。

特彆是一些地方官。

天高皇帝遠。

官員在本地就跟土皇帝一樣,隨心所欲,仗著自己的性子很隨性的治理地方。

甚至有些人崇尚無為而治。

說好聽一些叫做不乾涉地方經濟的發展,說難聽一點就是懶,懈怠,占著茅坑不拉屎。

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等到了明朝中後期,隨著黨爭的日益激烈,京察和大計甚至成為黨爭的工具。

黨同伐異。

讓京察和大計失去了原本的意義了。

但是《考成法》又不一樣。

在原本的時空裡,張居正為了讓自己的變法能夠自上而下的推行成功,首先推出的就是《考成法》。

相較於京察和大計,《考成法》顯得科學得多。

《考成法》並不是依靠人來考核,而是依據賬目來進行考核。

根據《考成法》,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屬官員應辦的事情定立期限分彆登記在三本賬簿上,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賬簿登記,逐月進行檢查。

這樣就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官員考評機製,有效實現了考評與糾偏相結合,改變以往僅僅主要靠吏部來運作的官員考評。

這其實也是最打動老朱的一個原因。

老朱為什麼會把宰相製度給廢除了?!

還不是覺得宰相的職權太大,會影響到自己的皇權嗎?!

但是京察和大計都被吏部掌控,吏部在考核官員方麵的權限實在是太大了,也讓老朱很不放心。

要不是之前沒有很好的替代方案,老朱早就廢止了京察和大計了。

現在有了《考成法》。

所以當有大臣提出質疑,說已經有了京察和大計,再推行《考成法》的話,會不會讓天下官員疲憊不堪。

老朱當時就大手一揮,當朝宣布廢除了京察和大計。

從今以後,考核官員的製度隻有一種。

那便是《考成法》。

這就是開國皇帝獨有的霸氣。

他們永遠都不會像後世之君那樣保守,墨守成規。

反而會積極進取。

如果沒有這份勇氣,他們也不會打下幅員遼闊的江山。

而且開國之君也有足夠的威望和人格魅力壓製住一切的反對聲音,讓改革不至於因為阻力太大從而流產。

這也是為什麼葉瑾會一直像老朱父子推銷自己改革理念的原因之一。

雖然現在朱雄英是他的開山大弟子,他有足夠的時間把自己的治國理念灌輸給小胖子。

等將來小胖子登基稱帝之後,自己親自著手改革事宜,會更得心應手。

但是改革的阻力勢必更大更嚴重。

畢竟不管是自己也好,還是朱雄英也罷,真的沒有足夠的信心把所有老臣給壓製住了。



最新小说: 率土之濱:先天直播聖體 我要怎麼說愛你 上交求生遊戲後國家霸榜了 我大方士不欺君誤國還能乾什麼? 天之熾之帝夏 我有一隻幸運懷表 柯南:我被小哀找到了 都市美女如雲 水滸王倫 草包翻身:牛X皇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