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華夏從來不缺乏人才,缺乏的是發現人才的眼睛_大明:我在明朝當縣令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大明:我在明朝當縣令 > 第263章 華夏從來不缺乏人才,缺乏的是發現人才的眼睛

第263章 華夏從來不缺乏人才,缺乏的是發現人才的眼睛(1 / 2)

所以在這個世界葉瑾不想讓這個悲劇再一次重演。

之前他和李文忠並沒有半毛錢關係,雖然心裡知道這是一個好人,但是他也沒有想過要做什麼去挽救這個人。

但是現在既然結識了,那麼自己做些什麼也無可厚非,

至於葉瑾和李景隆的那些恩怨!?

嗬嗬噠。

不管是葉瑾還是李文忠都沒有放在心上。

在他們倆看來,這隻是小兒輩之間的胡鬨罷了。

彆看李景隆把鬥倒葉瑾視為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但是對於葉瑾來說,真的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而已。

袁秀英一案現在在大明境內已經傳得沸沸揚揚了,很多人都在翹首以盼,看看明日國子監會不會迎來一場龍爭虎鬥,但是對於葉瑾來說,真的是一件小事。

他最開始隻是可憐那幾個可憐的婦人,所以才會出手相助。

至於後來事態的發展,葉瑾覺得這是掘儒家三綱五常”這套倫理綱常祖墳的機會,所以就搞出了報紙這一稀奇玩意兒傳達自己的思想。

到了現在,葉瑾也隻是覺得這個案子隻是維護律法尊嚴的好機會。

所以不管是什麼時候,葉瑾都不太把這件事當回事。

他也沒有因為這件事如臨大敵,更沒有因為這件事就放下其他公務。

也隻有李景隆那些人才會這麼鄭重其事的對待。

所以這就是格局。

李文忠同樣如此。

雖然李文忠沒有接受過什麼高等級的教育,更沒有什麼家傳絕學,但是不管是天賦還是格局,agfb都遠不是李景隆能比的。

還是那句話,雖然人才不如蠢材多,但是人才真的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少。

少的是什麼!?是發現人才的眼睛。

所以才會有那句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

華夏兩個農民身份起義,並且成功登基稱帝之人—劉邦和朱元璋。

劉邦在沛縣起兵之後,他的班底一直都是沛縣的老兄弟。

比如說蕭何和樊噲等等。

但是如果沒有劉邦,誰會把一個主簿出身的蕭何當成人才對待?!誰又會把屠夫樊噲當成一個猛將?!

所以偌大的華夏,像蕭何和樊噲這種人才其實是很多的,但是就是缺乏發現人才的眼睛。

朱元璋的班底同樣如此。

徐達如果沒有遇到朱元璋,他會成為當世名將嗎!?

幾乎不可能。

常遇春、湯和、李文忠等人同樣如此。

這些人都是不可一世的人才,但是沒有朱元璋的話,他們或許早就被餓死了。

華夏大地人才薈萃,缺乏的一直都是發現人才的眼睛。

所以葉瑾雖然促進了上元縣的工業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但是幾乎都是放養式的管理,最多就是起一個頭,其他的任其發展,因為他知道如果自己管太多反而會束縛其他人的思想,自己放開的話或許還會有奇效。

現在讓李文忠去管理,一方麵是讓他找一些事情做,不再繼續頹廢下去,另一方麵則是李文忠比葉瑾更適合管理工業園區,因為葉瑾時不時會用現代的標準看待,就覺得什麼都有些格格不入。

他把工業園區的全部資料都給了李文忠,又和他交代了一番。

李文忠才知道,自己接手的,居然是一個讓人瞠目結舌的龐然大物。

關鍵是,這個龐然大物僅僅隻發展了幾個月而已。

如果再給一定的時間,這個龐然大物會成長成什麼樣子啊?~!

洪武15年八月十一日。

距離傳統佳節中秋節還有四天的時間。

整個應天府現在已經沉浸在中秋佳節的氛圍之~中了。

中秋節又叫祭月節、八月節等等,早在上古時期開始就已經是我國傳統佳節,不過大規模普及是在兩漢的時候。

到了唐宋時期,中秋佳節更是一年之中最為隆重的節日之一。

元朝雖然是蒙古人建立起來的中央政權,但是蒙古人從苦寒之地來到了中原地區,中高層也逐漸被漢化,接受了中原文化,對於中秋佳節也十分隆重。

明朝同樣如此。

而且今年的中秋佳節不但有賞月、祭月、吃月餅、吃甜薯、提燈籠、舞草龍、樹中秋、砌寶塔等一係列的節慶活動,秦淮河兩岸的煙花柳巷之地還會舉行花魁大賽。。

幾十家青樓和教坊司都會把自己院子裡最美的姑娘推出來載歌載舞,然後讓看官老爺們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打賞。

哪個小娘子獲得的打賞最為豐富,哪個小娘子便是花魁。

為了這個盛舉,這些青樓瓦舍早在幾個月之前就開始準備了。

隨著中秋佳節的臨近,這些花絮和造勢也達到了高潮。



最新小说: 穿越成老祖,開局嚇壞小丫頭? 毒寵棄妃 我在現世開辟修仙路 仙都直播:靈界秘聞 喪屍圍城生存日記 暗黑江湖 無限金手指,打造末世完美開局! 大明新命記 星戰於野 再嫁首長多胎了,前夫一家悔斷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