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財政包乾,是指國家為了處理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的利益分配關係而實行的一種財政管理體製。其內容是,地方預算收支核定以後,在保證中央財政收入的前提下,地方超收和支出結餘,都留歸地方支配,地方短收和超支,中央財政不再補貼,由地方財政自求平衡。
通俗一點講,也就是說國家設定一個財政總額,然後各省市湊這個數,有錢的多出點,沒錢的少出點,往小了說,就跟“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差不多。
不過,每個地方具體上繳多少財稅,這就需要國家和地方政府去談了。經過一番艱苦的博弈,然後雙方商定一個數額,這個數額就是基數。
地方上財政收入超過這個基數的,就需要按比例上繳國家財政。低於這個基數的,國家不會補貼給你,你們當地政府自己想辦法解決收支平衡的問題。
這就造成了地方上拚命的想抬高這個基數,國家拚命的想壓低這個基數。地方上為了減少上繳的財政收入,把錢留在當地,也是無所不用其極。
就比如之前唐偉東不停的說的,那句繳納的“稅和費”的問題。稅和費是不同的兩碼事,稅屬於財政收入,包括在那個基數裡麵,稅收的越多,就說明你的財政收入越高,達到或者超過基數,就要按比例上交給國家。而費就不一樣了,他不在財政收入之內,可以完全歸地方政府自由支配。
所以,地方政府往往通過一些政策和手段,給企業退稅減稅免稅,然後再通過各種“費”的形式再把錢收回來,這樣財政收入減少了,但地方上該收的錢一分沒少。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企業無所謂,還是交那些錢,地方政府的腰包鼓了,隻有國家的財政受損了,錢大多數都被地方截流了,國家根本沒收到多少錢嘛。
同時,這也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地方上為了少給國家交錢,就會拚命的壓低正常的財稅收入(錢都換了個形式,用費的名義裝進了地方政府的口袋)。地方上的財稅收入低,國家自然也就收不到錢,國家財政沒錢自然在發展上動力就不足。
最為關鍵的是,國家沒錢,麵對地方上政府的時候,說話就不硬氣,像南方某些地方,已經開始出現聽宣不聽調的苗頭了,這可是要命的問題。
曾經有一個說起來可悲又可笑的事情。國家需要用錢的時候,財政卻拿不出錢來,當時的財政大佬,厚著臉皮挨個省市去借錢,滬粵那幾個地方,卻摳摳搜搜的像打發叫花子。當西海省把本省攢了幾年的財政結餘八千萬,全部拿出來上繳國家,支援國家財政的時候,一個省部級高官,竟然當場感動的淚流滿麵。
可想而知,當時的國家財政有多窮了,這才有了後來財政收權、國地稅區分收繳的財政改革。
國家財政有錢了,這才有了後來“基建狂魔”的稱號,這才有了高速高鐵點滴開花的局麵,這才有了軍艦下餃子的盛況。這才有了國家的完整,沒有出現各地割據自行其是的大一統,維護了國家的權威。
在青山縣也不例外,河東村的企業享受了很多稅收優惠政策,但省下來的錢,大多還是被以各種攤派和其他方式收回去了。在這一點上唐偉東非常注意,不管是稅還是費,該交的一分不落,就是怕被秋後算賬。
而且,當初青山縣厚著臉皮弄下來的那個貧困地區的名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貧困地區本來應該上繳的財政就少,國家還時不時的給點政策和補貼,加上縣裡截流下來的收入,表麵上財政窮的叮當響,實際上腰包裡鼓漲的流油,小日子過得彆提多舒服了。
要不然,你以為縣財政哪來的錢補發以前欠下的舊賬?又是給非正式的老師發錢發東西,又是修路,又是買車的,僅憑財政狀況,他們能負擔的起?對這種事,省市兩級除了打打秋風,分潤點好處之外,往往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正肉爛也是爛在自己的鍋裡。
不過這些事都跟唐偉東無關,他現在還夠不上這個層麵,他要做的就是老老實實的、一分不差的交稅交費就行了,至於交上去的錢是進了當地政府的口袋,還是入了國家的財政,都不是他能敢過問的。
唐偉東現在就是一門心思撲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把頭縮進殼裡苟著,努力的經營著自己創辦下的幾份產業。爭取能早日獲得話語權,可以在這個時代發出自己的聲音。
有句話說的好:“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無錢休入眾,遭難莫尋親。”
人微言輕,出去發聲,隻能徒增笑料,平白無故的丟人罷了!
喜歡重生成為超級財閥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重生成為超級財閥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