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11點25分,餘至明匆匆趕到了華山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辦公室。
他在這裡見到了亓越老師,神經外科主任陳曉醫生,有醫院第一刀之稱的神經外科副主任尤衛賢醫生。
還有一位年近六十,身份不明,看著頗有氣度的名叫沉哲的男子。
餘至明在亓老師的介紹之下,以末學後輩的身份和辦公室的這三人認識了一番,就被帶到了看片燈前。
他瞅了瞅看片燈上的五組顱腦核磁共振影像圖,能清晰的看到如同兩個糖葫蘆大小,邊緣不太規則的腫瘤。
竟然還是顱底腫瘤!
餘至明就沒仔細看這腫瘤影像圖,而是把目光投向了亓越老師。
“老師,還是節省一點時間,你就直接說讓我過來做什麼吧?”
他又自揭其短道“不要說手術難度堪稱手術界之最的顱底腫瘤,就是最簡單的開顱手術,我也做不了啊。”
亓越忍住給這小子一板磚的衝動,瞪他一眼,道“喊你過來,自然有你的用處。”
“具體讓你做什麼,仔細聽尤醫生說。”
四十五歲,正處於神經外科醫生黃金年齡階段的尤醫生,迎著餘至明的目光,露出了一個苦笑。
“餘醫生,這一位的顱底腫瘤手術,我也做不了。確切的說,是手術成功幾率很小。”
尤醫生又進一步解釋說“那不到一兩成的成功率,再加認知不全,近乎身體癱瘓的糟糕預後,根本不值得冒險做手術。”
“我們仔細商議後,決定采取相對保守和安全些的治療方法,儘可能延長患者生命。”
尤醫生來到看片燈前,用記號筆在影像圖上一邊標記,一邊解釋。
“我們一起設計了這兩條大腦損傷最小的穿刺路徑,直達腫瘤內部。”
“借助穿刺,把放射性粒子碘125植入到腫瘤內部,抑製腫瘤的生長,從而爭取到兩到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聽到這,餘至明算是明白自己被喊來的緣由,還是做工具人,做大腦穿刺。
隻不過這一次,更顯高大上一些,要把放射性粒子植入到患者的顱腦腫瘤內部。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腫瘤術,也算是一種介入治療法。
它也是通過影像學引導技術,用穿刺針或通過直接手術,將密封後具有放射性的核素,植入到靶腫瘤組織內部或腫瘤周圍。
通過放射性核素持續釋放射線,對腫瘤細胞進行殺傷,從而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
餘至明看到尤醫生標示出的兩條直達腫瘤的大腦穿刺路徑,不由的皺起眉頭。
有一條穿刺路徑,竟然需要穿過腦乾。
腦乾自下而上是由延髓、腦橋、中腦三個部分組成的,其主要功能是維持呼吸、消化等一係列重要生理功能。
它稍有損傷,後果相當嚴重。
就這,還算是相對安全的治療方法?
餘至明直接開口問“尤醫生,我記得學過的醫學知識,腦乾出血超過十毫升,基本上就沒救了。”
“這條穿刺路徑,竟然要刺穿腦乾,稍有差池?這其中蘊含的風險性?”
麵對這簡單直白的質疑,尤醫生淺淺一笑,回道“餘醫生,原因有兩個……”
“一是應患者強烈要求,穿刺造成的大腦損傷不能對他的思維認知,還有坐臥行走等行動造成負麵影響。”
“除了從腦乾這裡冒險穿刺之外,我們一時想不出其他更好的穿刺路徑了。”
“二是呢,亓主任表示……”
尤醫生迎著餘至明的目光,接著道“餘醫生你,有能力避開腦乾部位的血管,不會造成有不良後果的出血。”
他又接著道“你在緊急狀態下,通過快速及時的穿刺之術,消除了羅陽醫生體內,尤其是大腦內部的空氣栓塞。”
“還有,你的體外搭橋技術……”
“你用不止一次的事例,證明了你確實是有這個本事的。”
餘至明有些無語。
尤醫生口中的事例,和眼前這腫瘤的穿刺難度,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