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津到京城的官道,壓實的黃土裡帶著石塊,全程平坦。
絡繹不絕的車輪和馬蹄,不斷踐踏或碾壓過瓷實的道路。
以往需要帶護衛的行商走販,現在都省去了雇護衛的錢,甚至衍生出了托運這類物流行業。
官道之所以為官道,便是其養護是由朝廷負責,而延伸出來,通往各鄉鎮的道路,則是由鄉鎮富戶捐錢修路,現在多出的是集體出資這種模式。
以中心驛站為點,將道路分割成兩段,一段由京城負責,另一段則是天津府負責,沿途若是出現道路損壞而影響交通者,直接問責工部和所負責的州府衙門。
這類撥款的油水一直存在,稅務局審計便是為這類所存在,以當前所看到的官道交通情況,或許有中飽私囊者,但並未造成道路影響。
陸路如此,水路自然也是如此。
連接運河通往京城的通惠河,在吊死了數個鄉賢和都水監,清汙疏通的工作便無比的順利,徐珵還為此出過力。
那是於謙第一次對鄉鎮展現鐵血手腕的地方,也是京城對於周邊村鎮掌控力的正麵。
現在,由朝廷任命的裡正開始上任,與村長形成製衡之勢,或者說,在朝廷政令麵前,裡正的權力要大於村長,而村長必須凝聚村民,否則還不如裡正。
得益於如此平坦的官道,從天津至京城的時間大大的縮減。
藤原佐到京城已經是午後。
入目是一連片低矮房屋,在一眾房屋之後,才是巍峨高聳的城牆。
當然,外麵房屋雖然低矮,但井然有序,如棋盤落珠。
一條大道延伸,通往城門口的方向,兩旁房屋基本上是商鋪酒肆,如同在天津市集所看到的的那般,可京城給人感覺多了幾分肅穆。
進城的車隊猶如長龍,將各地的物資送至京城。
每個新來的人,對此番場景,無不感歎。
作為國都,地方豪商們在此建立商會,設立總部,以便第一時間能獲得朝廷頒布的政令消息。
從官道進入城區,便有一道關卡,過了此關卡,進入外城大道,直通城門,憑借外城的勘合憑證,才會被放進去。
南外城因為有著格致院,所以能看到,不少書生裝扮的人和工匠衣裝的人相互結伴而行,在階級森嚴的社會,這很難看到。
透過窗口,藤原佐所受到的震撼不可謂不小。
光是外城便如此人潮湧動,已經不敢想象城內的樣子了。
從土路踏上磚石路,抬頭便是高聳的城牆,其上架著又黑又硬的火炮,一個個整裝精兵背著火槍,筆直站立在牆垛之後,目視前方,似乎不受烈日的影響。
季曉向城門郎遞去文書,藤原佐他們是以使節的身份入城,連帶著當然還有送給聖人的貢品。
所以城門郎立刻再次詳細排查。
放行之後,穿過幽深的門洞,眼前豁然開朗,入眼便是聯排的三層樓房,位於主乾道的兩側,而馬車道和行人道分開,有序來往於主乾道之間。
沒有想象中的長袖在樓間飛舞著招攬客人,隻有小廝在樓下,躬著身,發放著不知道是什麼的紙張給行人。
光是看一眼,就能感覺出來,這裡比天津更加有秩序。
背著包裹的行人,放慢了腳步,抬頭四顧,臉上帶著震撼,隱約還有對進入大都市的緊張。
每個人身上穿著都很乾淨,街邊也看不見沿街乞討的乞丐。
是市井,但卻比市井還要高雅一些。
季曉帶路,領著車隊向前,幾個拐彎,便到了會同館。
站在會同館前,藤原佐總覺得這建築國營飯店有著許多相似之處。
能看到很多長相膚色鮮明不同的人,進進出出,但他們的衣裝,已經換成了大明的長衫。
還有就是門口站著背著火槍的衛兵,這是酒樓所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