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慶吉根本沒有插手祭祀的任何環節,祭祀天地,禮官早有了成熟了儀式。而其中的封敕環節,臨川王也已經接過手去。
因此他得以忙裡偷閒,默默觀察著整個吳王府,也觀察著姑蘇城。
如今姑蘇城缺少鎮守神明,但這種局麵不會持續很久。大乾皇帝的封敕過不來,但天下都城隍的委任卻不會受到乾擾。
甚至於大城隍長期空懸,為了應對越演越烈的怪事,吳王甚至有可能親自封敕大城隍以保姑蘇無憂,而這件事,天下都城隍又絕對不可能接受。
如今城隍之位空懸,是因為其中還有很多顧慮沒有解決,但整個姑蘇城祭祀天地,驚動了上下兩方,天下都城隍也會被逼著不得不做出決策。
這於宮夢弼而言其實並沒有好壞可言,但對姑蘇百姓來說,卻是一件好事。
祭祀於閶門外舉行。
祭台早已搭建了好了,吳王自王府出發,百官跟隨,百姓相迎,一並湧出閶門外,跟隨著盛大的禮樂開始了祭祀。
吳王在禮官的指引上登上祭台,上表檄文,上敬上蒼、下敬後土,以表牧民之心,祈求福澤綿延,祈求鬼神庇佑。
而後將禮敬五嶽,祈求萬物興盛,萬類安詳。
再次敕封鬼神,將五通神的名號擺在五嶽之下。
禮官高呼道“封通貺大王為泰山府鬼門東方守路將軍,封通佑大王為泰山府鬼門西方守路將軍,封通澤大王為泰山府鬼門南方守路將軍,封通惠大王為泰山府鬼門北方守路將軍,奉通濟大王為泰山府鬼門中位守路將軍。”
“祈五路將軍守護五方安寧,鎮守邪祟,引渡亡魂,調順陰陽!”
祭祀之人眼中看不見,但躲在人群之中的馬慶吉分明看得清嶽府靈應顯現,落在五路將軍的名號之上,將其納入其中。
這代表著祭祀成功了。
吳王以諸侯之禮祭祀,嶽府也坦然受之。而吳王和五通神的因果糾纏、因緣前定,果然在此刻一一應驗。
馬慶吉哈哈大笑,轉身消失在人群之中。
那五通神,金庭大仙的五個好哥哥,無法磨滅的鬼神之位,從此就要與嶽府打上不可拆解的烙印。
五通神自然還是五通神,但五通神卻也不止是五通神,還是泰山府的鬼門關的五個守路將軍。
實在是妙不可言。
所謂求仁得仁,苦求正神之果,如今得償所願,想必那幕後之人一定心中比馬慶吉還要快意吧!
越想到此處,馬慶吉就越是開心,與姑蘇百姓一同滿懷著喜悅,祈福安寧。
祭祀結束,臨川王按照馬慶吉的指示,將姑蘇城中的五通神廟牌匾摘了下來,換成了五路將軍廟。
不僅如此,吳王治下的江南各地,凡是有五通神廟的地方,都會被摘下牌匾換成五路將軍廟。
民間對於五通神的祭祀當然不會斷絕,但對五通神和五路將軍從此為一體。
神職之變,名實之變,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