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還彆看寧衛民才初見“張大勺”,就碰了個軟釘子。
可根據他的相人之術,卻認為“張大勺”是個直腸子的性情中人。
因為憑張士慧對“張大勺”情況的介紹。
寧衛民不難揣測出,這老爺子之所以待人刻薄,不近人情。
大約是見慣了世情冷暖,經曆過不少世態炎涼才導致的。
畢竟他的歲數和孤身一人、孤苦伶仃的情況在這兒擺著呢。
我們國家在八十年代之前又動蕩頗多。
很明顯的道理,如果一個人的生活裡遭遇了太多不好的事兒。
就容易憤世嫉俗,對外人產生出本能的排斥和不信任。
更何況“張大勺”還是一個頂尖的廚行好手。
這除了證明他智商高,有天賦、心智堅毅之外。
也會造就他常人難及的驕傲,說明他性情裡有偏執的一麵。
否則就不可能在術業上達到這樣的高度。
而這樣的人,也最有主心骨,往往就隻認自己的情理。
要是順他的意則罷。
如果不然,就是最難啃,也最不講理的一塊老倭瓜。
其實寧衛民的生活裡就有一個與之近似的例子,那就是他的師父康術德。
想當初他們倆不對付的時候,老爺子就是看他不順眼,怎麼怎麼都不行。
但一旦認可了爺倆兒之間的緣分,老爺子古道熱腸的勁兒就全出來了。
怎麼說怎麼是,連房子都舍得白送他。
甚至有時候寧衛民不開口,老爺子都會主動替這個徒弟往長遠了謀劃呢。
這差距就能這麼大!
所以說啊,寧衛民和這樣倔老頭打交道,也算是經驗豐富。
他既然知道連康術德這麼個靠研究人情世故吃飯的專家都免不了被情緒拿住。
那自然就更不會去計較“張大勺”這位天天圍著灶台的主兒橫挑鼻子豎挑眼。
甚至他還懂得,彼此不熟悉的情況下,切忌單刀直入。
得先裝裝大瓣兒蒜,跟“張大勺”玩玩“彎彎繞”才行。
隻有摸準老家夥的脈才能做有效溝通,否則沒準兒被“張大勺”幾句話就給打發了。
總之,沒彆的,還是以禮貌當先吧。
俗話說,抬手不打笑臉人嘛。
有錯認錯,有軟服軟,先降低對方的戒心是第一步。
“大爺,大爺,您就是張師傅吧。您說的是,您批評的對。我們年輕人不懂事。確實失禮得很,應該早點出來的。瞧瞧,這都晚了將近小二十分鐘了。真的不像話。”
“雖然今天啊,我們是真沒想到,從大前門到景山後麵,坐車過來能耗費將近一個鐘頭的時間。倒車麻煩不說,還趕上了一輛車壞在半路了。可客觀困難不代表主觀的疏忽。我們真的長記性了,如果有下回,一定騎車來,保準兒晚不了。”
“我們也明白,這事惹您生氣,其實也不在於耽誤的時間長短,關鍵在於情理上說不通。您是長者,怎麼也不能讓您等我們啊。咱們京城人哪兒能這麼沒規矩啊?對不住對不住。請您大人不記小人過,一定多多包涵。”
“另外,我們還真得謝謝您呢。誰身上沒有毛病啊?但隻有逆耳忠言,才能讓人看見自己的毛病。否則那都自我感覺良好著呢,天上飄著的,永遠長進不了。所以說句實心話,有人批評我們、罵罵我們,這真是好事兒。您教我們怎麼做人,這是為我們好……”
好家夥啊,就寧衛民這幾句。
不但張士慧和邊建功聽傻了,“張大勺”也愣住了。
他還沒見過有人挨他的數落,還能這麼好脾氣,反倒滿口稱謝呢。
他眼睛眨巴了眨巴,不明白寧衛民這算厚著臉皮以退為進,或者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心裡憋壞呢。
但無論怎樣,話趕到這兒,也都不好再出言數落了。
於是隻能有點無措的咳嗽了一聲,把院門讓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