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年間,京城的廟會和廟市不但多,而且各有特色。
雖然許多人傻傻分不清,但廟會和廟市還是有明顯區彆的。
廟會以進香為主,廟市以賣貨為主。
而且這兩者時間周期也不一樣,廟會全是一年一次,廟市是每月都有。
先說說京城以進香為主的廟會。
排在頭一個的,就是前門甕城裡的老爺廟。
所謂老爺廟,其實就是關帝廟,老年間的京城人都把關帝稱為“老爺”。
說起來,京城其實有一百多個老爺廟呢,但唯獨前門甕城的這個最為特彆。
因為全年,它就正月初一這一天開廟。
這種“稀缺性”顯得這裡的關帝特彆高傲也特彆清廉。
大家無不覺著,既然這裡的“老爺”不稀罕民間香火,自然不偏不向。
既然不徇私舞弊,必然靈驗啊。
所以從時間上來看,絕不會有比這個廟會更早的了。
這裡的香火,也可以說是全京城所有老爺廟裡最旺的。
每年除夕一過,剛到正月初一的子時,全京城無論城南成北,城東城西,想要進香的人皆會湧到前門甕城裡的老爺廟進香。
由於人太多了,給這兒的關帝進香,根本沒法按規矩點香上香,人們都是直接把香扔進香池子去。
以至於那香池子的火苗足有兩三尺高,始終不斷。
除了關帝廟,在正月間,京城百姓還要去五顯財神廟。
五顯財神,指的是五個行俠仗義、劫富濟貧的大案賊曹仁廣、劉義廣、李誠廣、葛信廣和張智廣五人。
所以這個廟會天然親民,最著名的活動是“挑掛錢”和“借元寶”。
大家為了發財,都爭先恐後湧來參與,以取吉利。
此外,正月裡,京城還有白雲觀廟會和雍和宮廟會。
白雲觀,是以正月初八“順星”,人們去星宿殿祭祀本命星為主要活動。
而雍和宮裡全是喇嘛,人們正月二十九至二月初一去那兒,主要是為看藏傳佛教的習俗喇嘛打鬼。
三月間,就輪到了蟠桃宮廟會。
這個廟會,出名兒的是神仙多,貨攤兒也多、
京城百姓參拜的除了廟裡的神像,更主要是廟裡的浮雕。
從西天如來,王母娘娘,到各路神仙都有。
廟門前的市場,也隱隱與之呼應。
不但地方風味食品多,孩子玩具多,日用品、服裝類多,打把勢賣藝的也多。
說起來真好像是各路神仙來趕會似的。
所以過去的蟠桃宮雖然廟小,卻全國知名,不單隻是京城裡人儘皆知。
三月間還有東嶽廟的撣塵會。
雖然東嶽廟最出名的是地獄七十六司。
什麼上刀山,下油鍋,抱火柱,受雷擊,滾釘板,割舌頭……
整個廟宇全然一副地獄景象,看起來有些恐怖,讓人懼怕止步。
可彆忘了,這裡還有個月老殿呢。
過去誰家的兒子,要是二十還沒結婚的,家長都得來東嶽廟買紅線來,求月下老兒給兒子配姻緣。
所以這個廟會還是很親民的。
再加上齊化門朝陽門)過的水是通惠河水,這個廟會上賣藕和賣荸薺的很多,都是附近挖來的。
也就更應了“佳偶天成”的好兆頭,保證了香火鼎盛。
四月間,京城人講究去妙峰山的廟會。
因為路遠,人們出了西直門就得騎驢,坐趟趟車,就跟春遊似的。
沿途除了看春光無限的風景,打三參過茶棚,看一路磕頭的虔誠香客,還能見識到十裡八鄉踩著高蹺,抬著杠香,敲鑼打鼓趕會的“老會”。
那都是練家子,而且彼此愛鬥氣。
雖然按規矩“老會”間得相互禮讓,可雞蛋裡挑骨頭不容易嗎?
說你禮數不周,就能打起來。
所以往往這一路上就能看見好幾次“武術交流”。
在許多百姓眼裡,隻要不是鼻青臉腫上山的“老會”,那都不是好漢。
不過上山之後就得一團和氣了,誰也不能再動手,哪怕不情願。
否則“拴會的”會很沒麵子,就會出麵“管教”。
想想看,但凡能組織趕會活動的人,不但有錢,而且得戳得住,那都是各方大豪。
五月間,京城人又該去臥佛寺廟會了。
奔那兒除了能看哼哈二將,四大天王,更主要是去摸臥佛。
京城有個習俗,人哪兒不舒服就摸臥佛哪兒,頭疼摸頭,腳疼摸腳。
所以這個廟會的特點就是病人多。
到底管事兒不管事兒沒人知道,反正過去的人都信。
六月的中頂廟會是一個農村風味的廟會,也是各地“老會”耗財買臉的主場。
廟門外,不但賣農具的多,賣農副產品的多。
就連茶棚也是由各個“老會”讚助的,香客可以白喝。
同時那些“老會”也有了可以正大光明炫技的場所,他們會在廟裡的第一大殿輪流表演。
什麼五虎棍,少林棍,槍刀對打……都有。
和妙峰山廟會不同,這時打架的倒少了,純粹是文比了。
七月的江南城隍廟最為熱鬨,講究的是城隍出巡。
所以這是各地“老會”的高蹺競賽,但也最容易鬥氣打架的。
要知道,大家得一同表演,偏偏水平不同,賽場又是在廟前不是廟裡。
群眾給予不同程度的掌聲,很容易會挑動“老會”的情緒。
輸不起的人,往往愛尋釁滋事,以拳頭論輸贏。
此外,就是這一天的傍晚,還有全城為祭祀先人放荷花燈活動。
京城有童謠,荷花燈,荷花燈,今兒點了明兒扔。
這天,北海、護城河、通惠河,隻要京城有水的地兒,都要放河燈。
到了八月,是以灶君廟的廟會來給全年廟會收尾的。
不用說,灶王爺是廚子茶房的祖師爺,所以飲食行業的人都要來祭拜。
那這個廟會的飲食也就比較有特色了,有的莊館會給祖師爺增光,來廟前擺攤賣點拿手的吃食。
茶房這一行的專有茶食,這一天也會在廟前售賣。
而且因為和中秋臨近,賣兔兒爺的也很多。
再此之後,天兒一涼就不會再有廟會了。
因為不管僧道尼,開廟會的日子,比如要選擇春夏秋,宜人出遊的日子。
冬天辦廟會,除了正月年節時下是個例外,其他時間都缺乏群眾基礎,肯定會影響收入的。
至於京城裡常年舉辦的,每月都按日子口輪軸轉的,其實是四大廟市。
逢三是土地廟,四、五之白塔寺,七、八之護國寺,九、十之隆福寺。
這種廟市最顯著的特點,是廟裡廟外都擺攤兒。
隆福寺的格調最高。
除了幾個老書店,還有賣文玩字畫,珠寶玉器的。
但主要還是以鳥市、鴿子市、鳴蟲和花場子出名兒,相當於過去的花鳥市場。
白塔寺、護國寺是中間一檔的。
百貨雲集,但大同小異,都以日常生活用品為主。
土地廟是檔次最低的,賣農具,農副產品,還有普通花卉。
當真要說到京城的花市、天橋、廠甸這三處,這又屬於特例中的特例。
因為這三處實質上是脫胎於廟市,經過長期演變而成的大集。
花市是因為火神廟香火斷絕,演變成集市的。
每月逢四舉辦,初四、十四、二十四。
賣的主要是京城的絹花、絨花、供花、胭脂水粉什麼的各種女性用品,還有竹柳山貨。
說白了,花市是大姑娘小媳婦愛逛的地方,男客都是陪女客來的。
天橋的來曆和花市也差不多,原本是紅廟前麵的舊貨市場。
因為本是窮雜之地,專為窮人群體服務的,天橋就是在京城的舊貨集市裡,也層次不高。
最初以生活必需品為主,還有廢銅爛鐵,有點像收破爛的人彙集的地方。
後來逐漸演變為以舊眼鏡和估衣的生意為主,天橋才算開始興旺,這才有了賣藝的。
所以這樣的地方,欺行霸市的地痞流氓就多,騙人的老虎攤兒不少,販賣的吃食也不衛生,而且多以價廉為主。
甚至就連藝人的表演都不入流,說是“三俗”都算是美化了。
實際上,過去的天橋藝人,許多人是拒絕女客的。
比如
說撂地相聲的,當時比較流行的話是這麼勸的。
“女客請走啊,我們說的不是人話,彆臟了您的耳朵”。
這麼說吧,逛天橋的人,除了不務正業的街溜子,失業的窮人,進城的農民,就是初一十五歇工的小作坊的夥計廚工,還有本地和外地的小生意人,小買賣人。
尤其又因為天橋旁邊臨近八大胡同,這裡就更被上層次的人所不恥,視為下九流。
這麼說吧,京城但凡講究規矩的人家,無論大人小孩,男丁女眷都是不許來天橋的。
如果想解悶,看雜耍,可以,去臨近天橋的城南遊藝園。
那裡名角兒薈萃,有專人管理,絕沒葷口兒,沒地痞流氓。
話說回來,這大概也是許多人研究天橋,始終研究不出個結果的原因。
因為有文化的學者不可能來啊。
什麼時候,聽說過魯迅、張恨水、梁實秋這樣的人逛過天橋呢?
有點身份的主兒,好像也就同治這麼一個被太監坑了的大冤種。
其實天橋之所以能在清末民初走向鼎盛,全國聞名,真沒那麼多奧秘。
就是因為日日舉辦,消費水平低,節目葷素不忌,是個“恰爛錢”的好地方。
誰讓當年的窮人多啊,而且還多是文盲呢。
所以就真實情況而言,與其說天橋是平民樂園,不如說是“貧民樂園”更為適當。
當然,有低就有高,有俗就有雅。
廠甸就是與天橋迥然相反的一個典型,那是京城獨一份的“文化集市”。
廠甸廟會雖然叫做廟會,卻不以廟為名。
它雖然具有廟會的時間屬性,每年就在海王村公園舉辦一次,大致是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
然而實質上卻是個雅俗相濟、商娛相融的集市。
廠甸廟會的範圍因為把琉璃廠給覆蓋進去了,賣的全是和文化沾邊的東西,走的是高端和高雅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