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幕上顯示的是一副放大了的有些泛黃的古畫——山居圖
高山峻嶺,蒼鬆翠柏,山澗溪流………遠處,茅屋農舍掩映在一派鬱鬱蔥蔥之中,近處,半開的籬笆門,院內有孩童玩耍,有婦人在晾曬,透過全開的窗戶,看見一人倚窗而坐,手握書卷,似在吟誦……
整個畫麵給人一種清醒安寧的感覺。
大廳裡頓時躁動起來。
雖然還沒看到真正的古畫,人們已經有些坐不住了。
陳先生雖然不懂畫但是也覺得這種意境很美。
他轉頭問道:“黃先生,這幅畫是誰畫的,有什麼來曆?”
黃忠實:“這是元代一位著名畫家所做。”
陳先生:“元代,夠久遠了哦。”
黃忠實:“是的,所以才珍貴,古畫本來就不容易保存,保存得這麼好的並不多見,所以這幅畫彌足珍貴。尤其是元代王某的。”
陳先生:“黃先生給我好好講講。你恐怕要比上麵主持人熟悉得多。”
黃忠實:“說到這山居圖就不得不提到這畫中的人物和畫家王某最著名的一幅畫。”
在元代四大家之中,王某的山脈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因為山與山之間滲透出的氣息極為委曲蜿蜒。整體山水也呈現出了蒼茫渾厚的狀態,這一風格更傾向於範寬作品所散發的氣韻。
元代山水相比於宋代山水畫,更向前邁進了一步,其中的變化帶來了不一樣的側重點,這種轉變意味著主題和畫法的風格發生了與宋代不同的改變。首先,元代山水的主題多以“隱居”為主題。“山居”和“漁隱”成為了當時流行和推崇的兩大創作主題,即便畫作沒有體現出“隱居”的思想,山水的景色和人物也表達出了歸隱的狀態。這是因為元代文人士大夫的處世原則,與歸隱的思想相契合,也與當時曆史時代的背景符合。其次,元代的繪畫技巧也因為主題的變化而產生了與眾不同的技法。這些轉變也都一一展現在王某的作品中。
這副《山居圖》隻是王某眾多山水田園歸隱係列中的一幅。
王某最有名的還是那幅《移居圖》,來我給你看看照片。”
黃忠實
看這幅《移居圖》
畫的就是葛洪搬家圖。
畫中騎在牛背上的是葛洪,
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
他身穿道袍,神情專注於手中的書卷,邊走邊看,全然不顧隨他同行的家人。他身後,妻子名鮑姑,我國醫學史上第一位女灸學家)和幾個孩子同騎在牛背上,
小的孩子被抱在懷裡,大的則坐在身後……
隨葛洪夫婦一起移居的,還有幾個仆人,
他們或提著雞籠,或牽著牛羊,或挑擔負重,
把一家人的生活必備之物搬運到山上。
屋前的庭院裡,先行到達的仆人,
在打掃庭院,迎候主人的到來
怎麼一幅葛洪搬家的圖會這麼出名呢?
這裡有一個典故。
葛洪祖上是顯赫的高官。
葛洪也不差,因戰場立功,
被封為“伏波將軍”,此後屢次升遷。
麵對官場的得意,葛洪心裡卻非常冷靜,
他知道一切榮華富貴都是虛無的。
正當彆人認為一切順風順水時,
他卻突然說,他看破紅塵,一心修道,辭官走!人!了!
朝廷派人請他回去。
他說要出山也可以,那就讓我去廣西做名縣令吧~
原因很簡單,
因為那兒山多草藥多,
可就近采丹砂煉丹度過餘生。
得到允許後,葛洪就帶著全家人搬家。
當他走到廣東的時候,被當地的官員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