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天氣忽變,烏雲密布,伸手不見五指。眾人害怕有逆天意,會遭到天譴,都非常惶恐。精通天象的徐有貞站出來,勸大家不要退縮,說大事必濟。於是眾人繼續前進,順利地到達了南宮。然而,南宮宮門堅固異常,怎麼也打不開。石亨派人用巨木懸於繩上,數十人一齊舉木撞門。門沒有撞開,門右邊的牆反倒先被震坍了一大洞。眾人便從牆的破洞中一擁而入。
朱祁鎮這時候還沒睡覺,正秉燭讀書,突然看見一大堆人闖了進來,還以為是弟弟派人來殺自己,不禁驚慌失措。誰料眾人一齊俯伏稱萬歲。朱祁鎮這才問:“莫非你們請我複位麼?這事須要審慎。”
這時烏雲突然散儘,月明星稀。眾人的士氣空前高漲,簇擁著朱祁鎮直奔大內。路上,朱祁鎮挨個兒問清諸人姓名,表示不忘功臣之意。
當時皇位繼承順序為朱祁鎮、朱見深和襄王朱瞻善,但是隻要於謙采取行動,撲滅奪門之變,必然被天下扣董卓、曹操的帽子,一夜之間就從忠臣、名族英雄變成梟雄!朱祁鎮一係肯定完蛋,於謙告知天下,英宗謀反,諸王及封疆大吏沒幾個會信,自己弟弟將死之人且無子嗣,皇位早晚是他的,英宗何故反之?大家肯定會認為是於謙要想當曹操!襄王這麼謹慎的人,即便於謙迎其為帝,他大概率都不敢來,這時候諸王中的某些野心家必定依據皇明祖訓起兵討伐於謙,屆時必重蹈八王之亂的覆轍!
孫太後是宣宗皇後,立景泰帝,畢竟是宣宗的兒子,她能接受,景泰皇帝廢太子立自己兒子,她也沒說什麼,但是景泰帝無後,又遲遲不立英宗之子,這是幾個意思?孫太後絕對不會坐視皇帝離開宣宗一脈的,這是大義。
一行人來到東華門,守門的士兵上前阻攔。朱祁鎮站了出來,表明自己太上皇的身份。守門的士兵頓時傻了眼,不敢阻攔。於是,眾人兵不血刃地進入了皇宮,朝皇帝舉行朝會的奉天門而去,並迅速將朱祁鎮朱祁鎮扶上了奉天殿寶座。殿上的武士們揮金瓜要打徐有貞等人,被朱祁鎮喝止。徐有貞等人一起叩拜,高呼“萬歲”。石亨敲響鐘鼓,召集群臣到來。這時天色已經微亮,眾臣因為朱祁鈺事先說明今天要臨朝,都已經早早等在午門外,準備朝見。聽到鐘鼓齊鳴後,眾人按順序走入奉天門。但眼前的一切使他們目瞪口呆,寶座上的皇帝已經不是景帝朱祁鈺了,而是八年前的皇帝朱祁鎮。
群臣麵麵相覷,一時不明白是怎麼回事。正在眾人猶豫之際,徐有貞站出來大喊:“太上皇複辟了!”朱祁鎮對百官宣布道:“景泰皇帝指朱祁鈺)病重,群臣迎朕複位,你們各人仍擔任原來的官職。”眾朝臣見此,隻好跪倒參拜。朱祁鎮就這樣又重新取得了皇位。
朱祁鎮重新坐上皇位時,朱祁鈺正在乾清宮西暖閣梳洗,準備臨朝,突然聽到前麵撞鐘擂鼓,立即問左右:“莫非是於謙不成?”意思是問是不是於謙謀反篡位了。左右驚愕萬分,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片刻後,宦官興安回奏說是太上皇複位,朱祁鈺連說:“好,好,好。”然後喘了幾口氣,重新回到床上,麵朝牆壁睡下。
這場政變,石亨等人是謀定而後動,搞定了方方麵麵,而景泰帝,卻一無所知。景泰帝不知道,於謙自然就更不知道了。當於謙等人走上朝堂,準備議立太子事時,看到登在皇位上的人是太上皇。如果坐在皇位上的人是石亨或者曹吉祥,於謙當然還可以調兵平叛。可是,坐在皇位上的是太上皇,又得到了孫太後的支持,於謙以一個外臣再掙紮,恐怕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了。英宗複辟,意味著於謙必死。
事實上,英宗知道於謙是君子,是一心為社稷者,不忍殺他。
隻是有人提醒:於謙不死,您複辟就沒有名分。
徐有貞提議殺掉於謙,朱祁鎮開始還假惺惺地說:“謙實有功”,表示承認於謙的功勞。徐有貞提醒他說:如果認可於謙,就等於承認了朱祁鈺合法,如果朱祁鈺合法,那咱們又是奪門,又是複辟,不就師出無名了嗎?朱祁鎮點頭:於謙必殺。明知於謙有功無過,還加以殺害,朱祁鎮總是把自己的私欲置於國家民族利益和公道正義之上。
殺人總要有個罪名吧?給於謙找罪名還真難,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於謙符合儒家的一切標準,基本是個完人。找不著?找不著不找了,給他安個“意欲”的罪名,雖然你還沒犯罪,但你想要犯罪。曆史真是驚人相似,當年秦檜殺害嶽飛的時候,找不到罪名,用的是“莫須有”可能有、也許有、不一定有)三個字做借口,當真是“意欲豈殊三字獄,英雄遺恨總相同”。
殺於謙是為自己的行動正言,在古代皇帝永遠沒錯,因此每次造反都要把過錯推在大臣身上,於謙是朱祁鈺的重臣,又是推舉朱祁鈺做皇帝的主要人,自然要殺他。
於謙不是那種為了保住自己就任憑天下大亂的人,要不然北京保衛戰他也不會站出來了。就是可惜了於謙,本來的劇本應該是遇明主,做名臣,結果搭上朱祁鎮這麼一個皇帝。朱祁鎮不是什麼好皇帝,這是後世公認的,但他廢除了千年以來的殉葬製,這點還是不錯的。曆史總結一點,朱祁鎮不是個好皇帝,是個好人。朱祁鈺是個好皇帝,也是個好人。
大明皇城崇文門外,於謙反綁著雙手跪在刑場上。大臣們還在朝堂上激情互噴,唯恐量刑太低讓皇帝不過癮。明英宗起初津津有味,聽著聽著忍不住暗罵道:曰他娘的大明律。於謙罪當抄家滅族!於謙推薦過的人全部處斬!於謙的罪行要寫成告全國同胞書!看見有人牽了頭老母豬準備發言,刑部領導連忙拍板結案:於謙當斬、家產充公、親族即刻發配邊疆。
手起刀落,身首異處。這一刻,朱祁鎮對於謙的死由愧疚變成憤恨。廟堂之上竟沒有半分公理,而自己正是這滿朝私怨的形象代言人。你既然有本事將朕帶回京城,為何要眼睜睜看著朕被囚禁7年!為何朕的親弟弟廢黜太子時一言不發……。帝王座下,從不缺名臣枯骨。千秋民生,大不過帝王家事。
對於謙的死,在情理之中,就你一個人廉潔,就你一個人心係朝堂社稷,就你為國為民,於謙啊於謙,在你的清白人間夢裡,彆人都淪為自慚形穢的魑魅魍魎。
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大明鐵骨,終於活成天底下最孤獨的人!一國不容二君,各方勢力紛紛打起小算盤,隻有於謙是個例外。在被誣陷時,與於謙一起被捕的王文還要據理力爭。
於謙笑了:是石亨他們要我們死而已,有什麼好爭的。在卑劣小人那裡,隻有利益和風險,哪有什麼是非曲直?君子企圖和小人爭論是非曲直,白費口舌而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於謙是真正的高尚無私之人。
他身居高位,不結黨營私,不發展自己的力量,一心為公。
他在微妙時刻,不作亂,試圖以光明正大的方式,立定儲君,實現平穩過渡。
然而,於謙不發展自己的力量,有人會發展自己的力量,於謙避免內鬥,想平穩過渡,有人卻不擇手段要以混亂為上升之梯。
人心之險,險於山川,總有那麼一些人,內心陰暗,私欲膨脹,踐踏良知底線。殺害了於謙,他們的結局就好嗎?距於謙被害僅僅四個月,這個利益小團體就開始了相互撕逼,最終徐有貞被流放,石亨死於獄中,曹吉祥被淩遲。論過河拆橋的本事,誰比得過朱祁鎮!
在這一場生死決鬥中,沒有血流成河,也沒有刀光劍影,隻有一把鈍刀子,慢慢地切割,章子俊是知道有這一場“奪門之變”的,就去信李賢,“朝堂到了多事之秋,學生風聞將有一場大變局,在此隻要做到不站隊,不喜好、不表態即可,等這一場風暴過後,朝廷就需要用人,原本老臣將會得到重用,雲雲。”
又是一封算命先生的話,李賢翻來覆去看了半天,想了半天,也就明白了許多事,這一次沒有把章子俊的話不當真了,做為一個吏部右侍郎,不在權力中心,那就坐看風雲起吧。
可是隨後的驚天大變著實讓李賢震驚的無以複加,這小子也太神神叨叨了,把事情看得那麼透徹,更驚奇的是劉升來說,這一場大變,章子俊早就洞入觀火,告誡我等不要摻和其中,哪怕隻要一點點,秋後算賬也能把人害死。
此時李秉彝、姚璽正在章子俊書房,在聽章子俊睜眼說瞎話,“首先要站在孫太後的位置上想一想,代宗病重、又無立儲,朝中大臣領英宗複位就水到渠成,這裡麵有許多的道道,那就是擁立之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