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廬江山水竒_大明求生記_思兔 
思兔 > 都市言情 > 大明求生記 > 第一百六十章 廬江山水竒

第一百六十章 廬江山水竒(1 / 1)

明代府、州、縣學的普遍設立始於洪武二年,是年“詔天下府州縣皆立學”,於是各地紛紛設學,並規定:府學設教授一人,訓導四人;州學設學正一人,訓導三人;縣學設教諭一人,訓導二人。地方學校教官或由下第舉人充任,或由貢生充當。有時亦調撥國子監生充任。學生名額,規定府學四十人,州學三十人,縣學二十人。後由於要求入學者眾多,遂增加名額並將生員分為三類:初設食廩者為廩膳生員,增廣者為增廣生員,於二者外又增取若乾為附學生員。

地方官學學習內容,洪武初年“令生員專治一經,以禮、樂、射、禦、書、數設科分教”。洪武二年又重行規定,計分禮、射、書、數四科,頒經史禮儀等書,要生員熟讀精通,朔望又須學射於射圃,每日習書五百字,數學須通《九章算術》。地方官學亦訂有嚴密的考試製度,月考每月由教官舉行一次,歲考、科考則由掌管一省教育行政大權的提學官主持。

地方官學對生徒日常管理亦相當嚴格。學生平時德行表現,均有稽考簿記錄,內容分德行、經藝和治事三項。考查分為三等。凡三項皆長者,列入上等簿;長於德行而短於經藝或高於治事者,列入二等簿;經藝和治事皆長,而德行或有缺陷者,列入三等簿。生徒在學十年學無所成,或犯大過者,有如國子監生,罰充為吏並追徼學費。

自明朝設立廬州府以降,合肥作為府治和首縣,官學興盛。當時學子若能進入府學和縣學讀書,便算是摸到入仕的梯子。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當時學子的共同夢想。

廬州府學,始建於唐朝會昌年間,宋朝時一度改為景賢書院。和州、縣官學的生源不同,書院的招生對象一般從童生到舉人兼收,學術地位越高的書院,貢生、監生、舉人越多,而學術地位低的書院則以童生、秀才為主。

廬州城的書院雖多卻獨有景賢書院是其中“典範”。景賢書院規模宏大,自南向北依次建有欞星門、泮池橋、戟門、月台、大成殿、明倫堂等,另有配殿、禮門、崇聖祠等附屬建築,大成殿裡供奉至聖先師孔子位,兩廂配顏子、孟子等人之位。

自創建以來,景賢書院一直是廬州學子、書生,乃至學者、清官們流連忘返、研疑解惑的場所,留下了姚鉉、竇默、蔡悉等眾多廬州名人的足跡。

整個廬州府的考生,考試之前一定會拜謁文廟,過狀元橋、跪拜孔子牌位、爬筆架山、喝狀元井水,祈求考出個好成績。

目前的廬州,有點脫離了古人傳統的範疇,在城內章子俊隻是修路,不拆建,原因是一坐破敗的草屋可能是廬州書生的供奉之地,一棵樹也可能是某些人心目中的神往之地。所以把建設重點全在城外無主荒地。

在章子俊看來,無非是平整一條“路”出來,兩邊搭建成排的平房,屋後留一個菜地園子,就像以前穿越前七八十年代農村低矮小平房,可在此時明朝人看來,可不得了,雖然所建不是精舍,卻有著許多精舍房的要素,磚瓦結構,水鏡地麵,奢靡的玻璃窗戶。

章子俊所出的玻璃隻是一塊三十公分見方的小玻璃,原因是製作模具有關,鐵製的模具大了,重卻平整度不好弄,還有玻璃做大了容易碎,不過這樣大小的玻璃鑲嵌在窗戶上,立馬就會變成高大上。

新材料“水泥”的出現,直接改變了營造工藝,也改變了明人的生活方式,目前王小姐,對了應該稱章夫人王氏管理的實業,發展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一個煉鐵作坊,規模不大,二隻小高爐,一隻實驗爐,做不大的原因是銀錢的缺乏,另一個就是鐵礦石原料跟不上。和煉鐵作坊一起的就是“水泥”廠,窯爐綿延三裡,直接排滿了河岸,相隔不遠就是玻璃作坊,也是起了三隻窯爐,就在玻璃窯爐邊上正在營建更大的窯爐,此種窯爐明人很熟悉,窯爐沿著一個土坡建造,跟那些磚瓦窯差不多,此窯爐是用來專門燒製瓷磚及衛生潔具,因為有了水泥,瓷磚的貼合就成為了可能,變成了一種實用的商品,將會大方異彩。可是難度在於精度上,在製作坯料時,要做到模具的統一,這樣才能保證每一塊瓷磚大小一致,可是古人常用的精度寸到分後就沒了,缺乏對於毫的概念。

瓷磚的模具是一塊木製整板,被分割成九宮格,要求每一格的尺寸相同,這樣在脫模後就能保證瓷磚的大小一致。

在衛生潔具方麵章子俊總算找回了抽水馬桶,不管是坐的還是蹬的全要做出來,為了能用上,還專門燒製瓷管,另外又做了尿壺、洗臉盆及瓷地磚,章子俊原本不想著做馬桶的,原因就是沒法自動上水,這可難不到古代工匠,用人工添加水不就解決了嗎?也是,在古代人工是最便宜的,這種衛生潔具往後主要是為大戶人家使用的,家中都有丫鬟傭人,這樣就簡單化了,洗臉台盆也不需要有孔洞按水龍頭,隻是一個排水孔木塞子就解決了,

古人對瓷器的追求很講究的,什麼描花,各種魚蟲花鳥圖案隨手就能畫,所以燒製出來的這些瓷器,全是花花綠綠的。還變著花樣什麼青花馬桶、景泰尿壺、龍鳳台盆全出來了。章子俊看著這些花樣也隻是苦笑,反正隻要明人喜歡,能賣出去就好。

對知府的這一番治理景象自有文人“清士”作刀描之。

“廬江山水竒,人物尤竒,古名郡也。然去蘇閶餘千裡,洪濤峻嶺,隔限險阻,此豈閒居者夢想所到哉!前歲太守馬汝礪以舊約來迓,感其勤至,遂赴之。留凡四月,由夏涉秋始歸,故於風土大略頗能記憶,暇日因載之筆劄,客者,自謂也,其書有則書,無則闕,所以不欲虛廬人之館穀與謝馬君焉耳。然予昔者猶有蓬之心在,故於是行不能辭,所幸放舟大江,見見聞聞,獲廣謏譾,雖乏穆生之高,而全於陵之誌,亦足以自快不悔矣。馬君名金,蜀西充人,予同年進士,博敏好文,禮予良厚,惟著書則鮮合雲,然亦安知非予之陋耶?今日廬城已是喧囂,所營造房屋奇特焉。無縫石板延升之所,無不為之暢通,五色七彩窗戶奢靡耳。然府南諸山……南右偏舒城縣境,山總一十有五。山高大,產材木。有泉堰,灌田萬頃。名山一,龍眠。廬士問曰:“夫郡以山為勢,吾廬之山前侈而後約,何耶?”客曰:“吾館廬未逾十旬,而其山已曆曆胸中。夫大蜀,廬鎮也,郡既主之矣。若夫諸山,則有廬江、舒城列吾前,而左無為,右六安,是為三案,皆不遠千裡來為我賓,所謂以寡製眾,信乎廬之美也。於是有巢湖焉,其容浩浩,而惟中是處,譬猶腹也,能無裕如乎!”

田平用塘陂,高用堰壩壋,低用圩,是之謂三農……廬城南西皆山,尤多美田山泉之利,號稱膏腴。所產奇特糧,高產無饑荒也,黃金似粒,曰有地瓜,此處獨不濱湖,故無圩;以近山,故資堰;以地兼平衍,故有塘……。”

隨著人口的增多,光靠府學的學生名額四十人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各地興辦的私塾、學社日益增多。畢竟廬城緊靠鳳陽,而鳳陽對明朝來說意義非常。

章子俊知道,目前自家經營的這些作坊太多,太雜,也不想保密獨家經營,雖然水泥和玻璃這二項每月帶來豐厚的利潤,可要是把銀錢一個人賺了,肯定會引起眾怒,樹大招風啊,如果讓有能力的世家參於進來,形成一個利益團體,就能為自己遮風擋雨,最說了這幾樣東西用途實在是太大,沒有必要獨享。而且受限於工藝的原始,每日出產的可憐產量,根本供應不上需求,把有些原料的加工外包出去,讓一些大戶、商戶、當地豪紳也能賺錢,特彆是造水泥的工藝,已經讓多家參與其中,幫著建廠,賣破碎機器給他們。這些人家都是世家大族,在當地影響很大,現在全成了章知府的後台。

看看知府大人,不求回報,幫助鄰裡鄉親發家致富,興辦義學。他人敬吾一尺,吾敬他人一丈,這樣的好官難能可貴也,往後大家都要尊崇知府大人的號令,膽敢違者驅逐出家族……。??

(



最新小说: 剛回藍星,你一後勤怎麼成神了? 穿越明末兩太子 藍梅盛開 斬赤紅之瞳:帶鬼滅呼吸法穿越 消失的伊甸園 醫武至尊:女總裁們哭著求我彆放手 孫靈空太子 寺卿,你的摯愛被皇帝搶走了 星際戰爭與和平:藍星的抉擇 無限之故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