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林兔的正麵已經被斡羅出的蒙古騎兵壓住了,大營綿延十裡,這些韃靼軍隊出來打仗糧草不多,卻是牛羊成群,對他們來說,牛羊就是糧食,而草料隻要幾個牧民就能放牧,加上一人雙馬,可謂是人畜的海洋,爾林兔左邊是河灘沼澤,右邊是大湖,中間隻有一裡寬的草地,韃靼軍隊就在這一片堅硬草地上搭起了蒙古包,建起了大營,距離爾林兔左右囤堡三裡地,章子俊跟參將褚茂林正在用望遠鏡觀看著,章子俊一邊觀看,一邊說道:“褚將軍你看啊,這些韃靼兵是不是不知死活,還當三裡地外很安全,其實我們的野炮就能打他個措手不及,不過先不要打,等他們進攻時列陣後再打,還有啊,把火槍兵陣前的壕溝再挖深點寬一點,到時這壕溝就是埋葬他們的墳墓。讓堡內的工匠加快速度,起碼要做出一百五十架回回炮。”
回回炮——又名西域炮、巨石炮、襄陽炮。是一種以機拋石,也叫投石機,結構簡單,隻要有木頭及繩子,隨地就能製造出來。章子俊的信心就來自這些小型的投石機,在前期遠程攻擊時,擲彈兵可以先用這些投石機把火油彈打出去,這種小型投石機可以打到一百米外,所以這一次韃靼將要麵臨三裡外的野炮打擊,到了三百步時麵臨火槍兵的射擊,在一百米處就是這些投石機的火油彈,而且是能炸開的火油彈,在這三重打擊下能衝到百步內又將麵臨擲彈兵的手扔火油彈的打擊,等衝到二十步內時,發現是條三米寬的壕溝,那心情有多麼地崩潰。
現在的褚茂林就是章子俊的忠實粉絲,除了一個勁地點讚外,把關注打賞全用上也表達不出內心的激動及期盼。目前韃靼還不知道明軍的作戰方式改變了,這些年來雙方的交戰要麼遊走,要麼設伏,如果對陣得話,也是雷聲大雨點小,突出個人勇猛衝鋒斬殺,擋不住就撤,碰到敵眾我寡時,就防守要地,堅持不出,所以雙方死傷不多,想今日這樣的陣仗很少見了,韃靼八千騎兵一舉壓向明軍四千多人馬,按照以往的劇本,明軍在兵力不足會進入堡內不出,可是今日觀看明軍有所不同,迎麵就是三排火槍兵,在一裡地的範圍內間隔著,儘可能地遮住正麵韃靼騎兵的進攻方向,後麵是木製幾百架的小型投石機,最後麵五門野炮了,夾雜著許多的車馬來回奔湧,而在野炮後麵一杆紅色大旗迎風飄著,上麵是一個大大的明字,比這麵大旗小一號的紅色旗上卻有三個字“平安伯”,左邊上還有許多的三角小旗,上寫有章、褚、彭、周等字樣,這些旗就是認旗,也就是說是哪一位將軍的軍隊,這些認旗指向那裡,就是進攻的方向,而那杆紅色有“明”字的旗就是帥旗,如果帥旗倒了,就是兵敗了。
在這杆大旗一次要親自擂鼓,用於提振士氣,此時的章子俊站在一輛馬車上,邊上是顧麟、遊擊彭韶、千總周壽弟等人,章越、章勇分彆領著各自的部隊在前排指揮著。所以在前沿火槍隊中間一麵三角認旗上也是一個章字,所有火槍兵聽從這麵認旗的指揮,在章子俊的帥旗後麵就是章勇的三百騎兵隊,這一隊一般不會衝鋒進入戰場,如果前麵戰勝了,就前出痛打落水狗,如果前麵不利,就保護帥旗後撤。
現在最忙碌的就是在火槍兵後麵的擲彈兵了,各自分隊操弄著拋石機,輔兵在忙碌著搬運五斤重的大號火油彈,這個彈有點像明軍守城時使用的“萬人敵”,外殼是瓦罐,內裝有黑稠的火油及能延遲引爆的火藥,隻要爆炸開來,凡是被這些粘稠的火油沾上,不死也脫層皮,被擲彈兵稱為“沒良心彈”。因為手扔的火彈引信是直接掛在外麵,點火後火彈什麼時候炸開,取決掛在外麵的火繩長短,平時火彈不裝引信,等到戰時,用一個竹簽子把上麵插火繩的小孔捅開封蠟再插入火繩即可,這也是為了隨帶的安全著想,畢竟這些彈是掛在擲彈兵腰帶上的。
而“沒良心彈”體積比手扔彈要大許多,在瓦罐口上麵做了一個木製的延遲引信,裡麵有一個小木棍上刻有凹槽,火繩就纏繞在凹槽裡麵,這凹槽就像是一個螺杆,延遲多長時間取決螺紋的多少,火繩延著凹槽螺紋燃燒延長點火時間,一般為二十秒引爆,從拋石機收緊後,放入“沒良心彈”隨即點燃火繩起就是二十秒炸,所以從拋石機發射出去,加上在空中的運動,到達百米左右落地時,差不多也就十五秒至二十秒之間,為了安全起見,就定為二十秒。原因是拋石機把火彈真正拋出去還有幾秒的延遲動作,在這幾秒內,裝彈點火的人員及把敲掉定位木的人,能有往後撤的時間,反正這種拋石機很不靠譜,有時會卡住,有時會打偏,有時隻能打到三十幾米。
為了防止拋石機卡住不動作,在按放火彈軟繩兜的一刀砍斷連接軟兜的繩子,火油彈落下後滾入深洞內。如果炸開,也不會有飛濺的火油四散。
拋石機的射程遠近,取決拋石機的大小,一些大型的拋石機可以把大石拋到三百多步遠,而章子俊製作的這些很小巧,還很粗糙,臨時讓工匠製作出來的,不過這些工匠對於拋石機的製作熟門熟路,以前也製作過,在大明軍隊中打造擋車、梯子、拋石機等這些多是隨地隨時而為,就地取材,隻要幾個木工大匠,讓士兵砍來木頭,就能大批生產出來,這些拋石機上連樹皮細叉也沒削去,一切為了能用就成。
這樣做就是能去掉不必要的累贅,古代打仗少則幾千人馬,多則幾十萬,需要隨帶的東西太多了,這些防守以及攻城的笨重裝備,隻能按戰場需要臨時營造出來才是最簡便的辦法,所以在軍隊中都有工匠,除了木工還有打鐵的工匠,能臨時打製一些刀具及箭鐸,這些人就是輔兵。比如在古代戰場上,正真的士兵三千,所配置的輔兵可能超過士兵人數,達到萬人,輔兵的任務除了這些在營地內的工匠外,還有駕車運糧,修造堡壘、挖溝、砍樹、砍柴火、運送傷者、喂養牲畜、建造臨時房舍等等。
在章子俊看來,軍隊中這樣的運作跟等級觀念密不可分,造成人力資源極大浪費不說,人數的增加勢必拖累後勤壓力,可是要去改革困難重重,也就是說這些輔兵不就是後勤麼?士兵負責打仗,輔兵提供士兵必須的作戰條件,看上去分工明確,其實弊端重重,最大的不利因素會養出許多的“老爺”兵。
所以章子俊從起爐灶,精簡輔兵人數為後勤兵,保留一些技術工匠,其它都要士兵自己去做,而且人員全部打散,所謂的人員打散就是專門針對士兵中的拉幫結夥、親戚老鄉這些小團體,而在當前的明軍中士兵的小團體抱團取暖特彆普遍,在作戰時有一定的好處,可是也有壞處,好處是比如一個小旗為單位,往往來自同一個村或是同一個地方,相互間的配合默契,行動上也能做到一致,當某一人犧牲後,會激發出同行的勇猛,瑪德,外甥戰死了,老子也不要活了,衝啊!殺!又或是誰人的弟、大哥戰死了,三弟、四弟報仇哇!
在戰場上這樣的衝動往往會造成更多的死傷,這就是壞處,還有就是當這個小隊中某人逃跑時,就會帶動整個小隊逃跑,平時在軍隊中為了個人利益就會霸占彆人的好處,當幾個團體發生衝突時,領兵大將就不好控製了,戰時怠戰現象就層出不窮,瑪德!憑什麼讓老子衝,河西村的那幫癟三看咱們熱鬨?兄弟們啊,咱們做做樣子得了,彆去拚命。
平時小動作不斷,為了能多一口吃食,就會大打出手,做了壞事相互包庇,投機取巧、偷奸耍滑。
這一次韃靼八千人馬全部出動了,全部聚集在寬麵不到一裡地上,前隊正麵全部著甲,斡羅出的打法是像推土機一樣把明軍往後擠壓,因為地形兩邊都是沼澤,人馬踏上去,土地鬆軟陷馬腿,像這樣的地形也不用搭話,一杆子的買賣,往前衝就是了,聽說明軍有火槍,所以斡羅出把著甲的戰兵,全部集中在一起,要來一個霸王硬上弓,反正火槍隻有在五十步內才能對這些著甲的戰兵有殺傷,等放完一槍後,就當前排有人中槍倒下,也擋不住後排幾個呼吸間就能衝到明軍陣內砍殺,這些火槍兵就是案板上的肉。
章子俊戰兵隻有不到四千,現在火槍兵是六百,擲彈兵也是六百,加上一個百人隊的炮營餘下全是輔兵及一些冷兵器的刀盾兵、長槍兵,弓弩兵,這些兵被分成了兩撥,壓住左右兩側陣腳,反正前麵有壕溝,韃靼騎兵不能過,為了增強對陣地兩邊的遠程攻擊,用了百架拋石機放在了兩邊陣地前,左五十門右五十門來增強百米內對敵殺傷,把六百火槍兵集中在了中間,分成前後三隊,每人間隔一米,所以寬麵不到四百米,在火槍隊後麵,把餘下的拋石機全部集中在了正麵,五門野炮放在中軍前,中軍帥旗兩側章勇三百騎兵護衛。
明軍這樣的布陣在韃靼人看來稀稀落落,兵力不足,正麵中間跟兩側還留下了十幾步的空隙,讓人笑掉大牙,這不是自尋死路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