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俊在沒有穿越前,上大學時很好奇曾研究過古代船舶種類,特彆是大明朝下西洋時期的海船,對內河船也關注過,可惜大明王朝流傳下來的各種船舶建造幾乎無法考證,在出土的船舶全是一些小型的打魚船,內河中的擺渡船。真正用作貨運的大型槽船幾乎沒有,蓬萊市在古登州港清淤時陸續出土了四艘元明時期的古船以及大量文物。可是這些船很小,噸位不大,當時的沿海巡防戰艦,總長32.2米、寬6米,可搭載百名士兵,已出土古船中最長的一艘。
在章子俊的眼中這些全是小船,來到了明朝後,才明白,要在古代建造一艘船是多麼地不容易,彆說建造一艘三十米長的船了,就是十米長,寬三米的船,也沒有現成的造船木料可選,想想看,長十米的原木有,可是怎麼運送才是關鍵,為了造好的船結實耐用,這一根長木料還不能拚接,是整艘船的主龍骨,所以決定船的大小,先要看主龍骨的木料而定。
其實明朝已經用多根大木拚接主龍骨了,鄭和下西洋時的許多寶船,就是采用多根大木,利用卯榫工藝進行拚接,造出了長達一百五十米的寶船。可是這種拚接工藝不在民間,寶船工藝也沒有延續下來,來到了明朝後,大部分的造船廠全是民間建造,能造十幾米的船已經是極限,一般全是內河中平底沙船,如果造出能一次裝載十噸貨物的船,就是大型船了,這種船長度有二十米左右。
比如目前行駛在無定河中的大型船隻,其結構簡單,但工藝精細,縱向連接采用鉤子同孔的木作技術,橫向結合則采用了鐵質鏟釘和穿心釘加固。艙壁板則采用了暗榫和鐵鋦連接工藝,船底還采用了一種“水泥密封法”,船板接縫用白灰、桐油和麻絲製成撚料灌封,船體由13道橫隔板把船分割成一個個船艙,每道隔梁用三四塊木板榫接而成,並與船肋骨緊密結合在一起,艙內采用水密艙壁。
無定河一年中有五個月不能行船,因為無定河流經清澗縣東部。在那裡,黃土溝壑中的許多村莊隻在溝底有幾條溪流,山崖腰間鑿出纖道,纖道下十來米是河溪,纖道的另一麵是石壁,石壁的縫隙滲出水來,有的地方夏天時竟能聚起一小泊,過路的農人隨手牽了的牲畜有了飲水的好地方。可是到了冬天,石壁滲出的水一點一點凍住,崖壁上就掛著極為壯觀的巨大冰錐。讓人驚詫地以為那是一夜間冒出的湧泉被凝固在那裡,冬天的陝北高原更添蕭索和寒冷,若在陰天,這布滿冰錐的兩崖和灰暗低沉的天空,就會明白古人描寫邊塞的詩句“瀚海闌乾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裡凝”是如何得來的了。
正因為無定河上可行船,也就催生一種職業,船工,米脂有四句順口溜叫“四大淨”:待詔的手,裁縫的口,船手的屁股,氈匠的腳。話雖不好聽,但是對從事這四種職業工匠的真實描述。船手大半年時間是泡在水中的,扳船、拉纖、背人,都是些重體力活,吃的是一碗強飯,船手們到老年,大都是腰腿不行,患有關節炎。
在綏德每年九月二十五後,小石砭、楊家砭兩處船窩子的船手們就忙活起來了。從船窯中取出存放的粗木棒、粗橋梁擔,做好橋腿子抬入河中,壓上大塊石,兩兩之間為橋洞,再用長、粗椽棒上的卯眼、榫頭套好,主體橋梁架搭建好後,上鋪擔)厚木板壓一層柳樹枝,再鋪一層棒棒高粱稈),上壓一層土混攪碎石子撒上水,棒棒橋的主體就建好了。冬天,河中心水大,兩岸邊水淺,過棒棒橋後還有一塊旱灘要過對岸,還要建一短距離的小棒棒橋,用塊石壘橋墩,上擔細椽棒,鋪上棒棒,墊上碎石片土即成,稱為二道橋。
棒棒橋搭建好後,木船拖入船窩子中,準備過冬。趕上毛驢,搭上毛布袋,走村串戶到由他們渡口處過河的人家中去收河利。交現錢者給保管員,現錢入順順,記賬的在人名下記下數。但一般莊戶人家交現金的少,大多數盤糧抵河利。各種原糧分類裝入毛布袋,用牲口馱回船房。除留下船手們一年的口糧外,其餘的在糧市上變成現金,抽出船的養護維修費、船房的雜支及每年搭、拆棒棒橋的費用後,再按每個船手每月出勤日累計,分紅過年。
到了來年三月二十五,天氣轉暖河道解凍後,船手們又開始拆棒棒橋,把木料運到椽窯保存。在船房右上方崖畔上,船手們打了一個小窯窯供奉河神,每年春天開船前,老艄公帶領著船手們跪敬河神,祈佑水上四季平安。
近年來隨著平安鎮的繁榮,商貿不斷需求,船運行業一年比一年繁忙,船運比陸路上的車馬運輸成本更輕,不過風險更大,每年都有船翻人亡的事發生,就是這樣,也擋不住商人們的腳步,十幾噸一船的貨物意味著一個家族的興衰。
從綏德往魚河堡這一段,河水平穩,兩岸河堤落差不高,多有淺灘小河灣,能裝十幾人或是裝個二、三噸的小河船漸漸多了起來,貨運繁忙。可是每年冬天都有發生冰淩災害,隨著上遊河道解凍,大量的冰水夾雜著未化開的河冰流向下遊,而在清澗一段的河流還沒有解凍,河道封死,這樣一來上遊河水就會抬高,在抬高的過程中,河中的冰淩會推向河道兩邊推擠一起,慢慢地增高,相互擠壓,又被推高,造成沿河水利設施及房屋倒塌。所以在無定河河道兩邊十裡內無法建房或是無法種植莊稼,成為一個大麵積的荒灘地,不過也不是壞事,每年春暖花開時節,這一望無垠的河灘地就會長出蘆竹,到了秋天時節當地人就會去砍來用作燒火,又能把蘆竹杆編織做成屋頂,上麵捂上黃泥,又或是做成屋牆,兩麵捂上黃泥,搭建房舍用來遮風避寒。
在魚河堡外,無定河和榆溪河交彙處的叉河道中,每年到了越冬時節,因為河道封凍,所有的河船就會開進一片小河灣中停靠,原因是這片小河灣水淺,到了河麵凍結後,也不會破壞船體,最重要是無定河中的冰淩不會擠進這些小河灣,久而久之這一片就成了船工們的越冬之所,隨著近年來在魚河堡十裡外的平安鎮人口增多,商貿繁榮,這裡也建起了房舍做起了買賣,除了賣一些商貨外,更多的是一些手藝人的買賣,比如,修補類,補衣服、補藤席、補鞋、補鍋匠人、補碗補甕之類的,另有箍木盆、木桶、磨剪子鏟刀這些,除了這些外還有造公仔也稱作捏麵人或者麵塑,彈棉花、做雞毛撣子,買賣各種材質的編織籮筐,生活中的盛器等等,正因為這些手工商品每家每戶都能用上,漸漸形成了一個聚集區,各地三教九流彙集一堂,過著最低等人的生活,正因為有這樣的地方,就會有拍花子,就是人販子,走私鹽的,打柴賣野味的,還有窯子暗門,當鋪及賭坊。可以說,這一片區是古人自發而成的,平安府及魚河堡照磨所從未規劃過,顯的很是混亂,不過也是明朝生活的一個真是場景。房屋全是用各種材料搭建而成,低矮昏暗,吃喝拉撒全在一起,好在是在西北,日夜溫差巨大,不易滋生病菌,平安鎮也無力管理,用章子俊的話來說,一個地方總有陰暗麵,如果想要把一個地方全部做的光鮮靚麗,人性得不到釋放,勢必會衝擊平安鎮上的安定秩序,最說了朝廷也有允許娼妓的存在,有娼就有賭,大家各司其職,相輔相成吧。牽涉到這種社會問題,章子俊有多遠就避多遠,瑪德,老子來到明朝是為了能儘可能地活下去,生活質量能過到好一點就好一點,而不想做些吃力不討好民怨沸騰的事,手中有點錢儘最大能力造福一方,這個一方就是自己眼睛能看到的地方,那種賺不上錢還要得罪底層百姓的事堅決不做。
看看這些普通百姓,生活的艱辛程度可不是章子俊所想像的,已經在明朝生活了這麼多年,到現在還心有餘悸,壽命,人的壽命如此之低,這要說道夫人姚穎已經開始為自己尋找“風水寶地”建造墓穴了。請了許多的風水先生,道士等選地,營造墓室,建造墓坊。對於這種事,章子俊雖然目前還沒有到不惑之年,正值壯年,可是在明朝人看來,人能活過五十的不多,能活到七十就是古來稀。最大的原因就是生活質量,衛生狀況環境惡劣,加上吃食上麵不豐富,醫療條件有限引起,在沒有其它原因的情況下,許多人不到四十就病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