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俊聽後一邊搖頭一邊說道:“no、no、no,不是小弟不支持各位,而是這裡麵的投入太大,需要一個產業鏈。”
夏誌明問道:“何為產業鏈?”
章子俊解釋說道:“就是需要一個“供應鏈”,啊呸!”這樣說吧,就是需要許多的商人來為其提供原材料,比如嚴兄想要開辦一個燒鍋作坊,就需要糧食,這糧食就要從糧商那裡獲得,如果要釀造平安鎮一樣的“地瓜燒”,就得讓糧商運來紅薯,可是紅薯在大明推廣多年,隻有在榆林河灣一帶大麵積種植,而在京城周邊隻是零散少量種植,供自家吃喝小規模釀造還可以,想要大量生產賣給酒商賺錢,就會顯得力不從心了。而燒製玻璃,所牽涉的材料礦物更多。”
章子俊喝了一口茶接著問道:“夏大人,你族家在河澗府吧,那是一個好地方啊,如果夏兄想讓族家在河澗釀造紅薯酒,可以先讓族人大麵積種植紅薯,有了原料,接下去不管做什麼都成。”
而想要製作玻璃出來,在座三位大人都不適合,夏大人族家在河澗,嚴大人族家在寧波,袁大人族家在山東昌邑,這三地都不出產玻璃用的石英砂,煤石等礦原料,如果是建磚窯燒製磚頭到是可行。
這就是典型的眼高手低,也不能怪他們,因為在明朝這樣的年代,萬事都講究道道。比如三教九流之道,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神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燒鍋酒廠),六流當,七商壟斷企業),八客地主),九莊田種田);中九流:一流舉人,二流醫生,三流相命,四流丹青畫家),五流書生,六流琴棋,七僧,八道,九尼;下九流:一流巫,二流娼,三流大神,四流梆更夫),五流麵淨修麵、結發),六吹手,七戲子,八叫花子,九賣糖。三教九流,是明朝人對不同職業的社會地位進行劃分的等級。拋去上九流的佛祖、神仙、皇帝三種職業外,夏誌明、袁潔、嚴祖興所選的燒鍋就是上九流的職業,釀酒及燒玻璃同歸燒鍋一業。這樣才不失身份,還能賺錢。
這種事情很不好辦啊,也不能潑冷水,弄不好會得罪幾位同年好友,你說這也不行那也不可,分明是推脫,不管怎麼樣章子俊還是留下大家先吃飯,弄了三個菜,一大盆醃篤鮮,目前正值五月,今早特地讓管家買來新鮮的春筍,用一隻鹹豬腳加上幾塊老豆腐及萵筍一起燉,可惜大明沒有千張結,要不然這道醃篤鮮會更加好吃。一大碗蔥油燜青蠶豆。最後也是一大盆肉末炒紅薯粉絲。把三人吃的很是對胃口。嚴祖興道:“多說敬一家裡的吃食最好吃,果不其然也!”
夏誌明用嘴啄了一小口“地瓜燒”說道:“這就去書信讓族家都種上紅薯,這酒坊是開定了,還有這粉絲實在的滑溜爽口,夏誌明要開酒坊算是鐵了心了,原因是朝廷有文,不準民間私自釀酒,因為釀酒需要大量糧食,可是用紅薯釀酒就不一樣了,不在糧食範圍內,紅薯粉絲作為剛剛興起來的食物,每年在平安鎮食品加工廠不管製作多少,到了商人手中就是搶手貨,起先大家都不知道是用什麼糧食做出來的,因為運輸方便,保存時間長,還可以作為軍糧,在軍中食用。章子俊也不想保密,想到製作紅薯粉絲不需要投入很多成本,工藝簡單,後然分彆給了季琮、彭韶、劉玉、周壽弟四家,這四家族親都在陝西、山西,目前靠著粉絲全都發達起來了,果然跟著平安伯吃飽飯。
袁潔問道:“敬一啊,除了夏大人的地瓜燒和紅薯粉,這些全是吃食,難道就沒有彆的了?”章子俊回道:“怎麼沒有,主要是彆的產業不好弄啊,比如這個水泥製造法,目前產量太低,想建房造橋修路供不應求,弄的很金貴似的,所以說建幾座燒窯做水泥的話也能賺錢,不過投入有點大,還要當地出產煤石為好,要不然產量太低,得不償失。其實吧袁兄不必辦作坊也能賺大錢,記得當初在翰林時,翰林院不是有一份《大明月報》嗎?好像當初因石亨弄權,隻辦了二期後就不辦了,如果三位大人聯合起來,加上吳兄和徐溥大人的支持,把《大明月報》改成《大明時報》從新辦起來,也不用掛在翰林院下,作為一份民間的報刊,這樣就不拿朝廷一文錢,自負盈虧這才是吾輩該做的事,可不是單一的科舉八股文範例,要用白話文,能讓老百姓聽懂的話語,報道當今朝廷風向,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民生等方方麵麵,大到朝廷祭祀,小到民間吃食,最加上一些突發的新聞,我就不信不賺錢。
袁潔聽後哈哈哈大笑道:“敬一啊,這個想法好,記得當初的《大明月報》是用銅活字,不用刻板的,可是如要重新開印的話,這銅活字比刻板的投入還要大。”
章子俊連忙打斷話頭說道:“各位有所不知,其實采用活字不需要銅活字,改用鉛錫替代銅,這樣成本不到一成,而且製作更容易。當初起先也是考慮到銅活字成本大,後然也改用鉛錫配比,隻是許多人不知道,而今這套活字在國子監中還在不在,袁兄不仿去問一問。”顯然這個話題袁潔很感興趣,而嚴祖興還是要讓族家興辦一個產業,嚴祖興道:“辦報非常好,也是吾輩的強項,可是老家也要做點什麼?要不然每年靠點種糧收入,隻是餓不死,想要致富很難,連族中的私塾也請不起先生教書,卻是為難。”
章子俊輕拍著腦門說道:“嚴兄族家在寧波,在沿海礁石中長有許多的海菜、海帶之類的東西,平時沒人要,可以雇人收拾起來,曬成乾後,小弟我全部收下。也不瞞各位,用這些乾海菜有大用,除了大家知道可食外,可提煉出碘,製成消毒水,還能做成一種調味品提高菜肴的鮮度等。而且製作提純也很容易,嚴兄如果想要做,可以合夥在嚴兄家鄉開幾個作坊即可。不過大明從洪武年間就有規定,“通番禁令”,實行了海禁,可是經過這些年來執行的也不是很徹底,加上隻需在海岸邊礁石上收拾些衝到近岸的海菜,又不是駕船經商,問題不大吧,這一點還要嚴兄在家鄉打通點路子才行。”
這麼一餐飯時間,章子俊就給每人出了許多的餿主意,也不光說是餿主意,其實隻不過是當前許多人沒有想到的賺錢法子。作為一個穿越者,有了立足之地,手中有點銀兩後,在古代能賺錢的法子還是許多的,比如用沒人要的海菜、海草、海帶之類進行深加工後多了許多的用途,也就能買出高價,此時明朝可沒有人工養殖海帶,目前隻是把這些近海撈上來的海菜晾曬後加上點鹽後直接賣,大明的鹽很貴,所以這些海帶菜也價高,就跟海魚一樣,加上禁海令及運往內陸後普通百姓也吃不起。再說了這碘酒就是處理外傷極好的消毒水,還能用在各種潰爛的皮膚病上。還有把海帶清洗烘乾後磨成粉末,就是一種增加鮮味的調味品,也就是說土製味精。
在章子俊看來這些都是廚房生活小常識,可在古人看來就不得了,你怎麼就知道海帶菜能做調味品,這種滑膩膩帶著海腥味的東西能製出消毒水?
章子俊目前儘可能地把這些新的東西分配給熟悉的和不熟悉的明朝人去做,就讓這些人欠自己的人情,極力討好各地大戶世家,拉攏各地大商賈,本著有錢大家一起賺,重要是把自己的鋒芒隱藏起來,要不然引起有權勢的人圍攻,就太失敗了。就當是這樣,朝中許多的大臣還是有所針對,這個平安鎮所做的一切,已經不像是大明的地方了,市井街道的各種設施讓人看不懂,各種僭越的營造,到處都有突破朝廷規製的建設。這還是大明的轄地嗎?要不然也不會彈劾榆林平安鎮了。
為了在議論上取的讀書人的理解,宋金河書院就先期不定時多刊印書院內部報,當然也是對外售賣的。這一次忽悠袁潔辦《大明時報》也是出於這樣一個目的,要讓讀書人的議論來改變社會中出現的許多矛盾,推廣一些新技術及新的生活方式。不過在這之前已經讓鄆城的顧麟在宋金河岸邊建造一家大型的造紙作坊,為了降低成本,專門生產報紙用的紙張,不用上好的宣紙,哪怕紙張泛點黃也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