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大明時報》最也不是專門為科舉登載幾篇八股文及詩詞歌賦的讀物,也不是宋朝小報那樣的讀物,隨著章順的到來,《大明時報》即將改變整個明朝從百姓到文人和朝廷直到廟堂之上。
本報歡迎各地士子學生,平常百姓投稿,內容不限,本報刊登《時政新聞》,《奇事趣聞》,《百姓生活》,《醫療衛生》,《天文地理》,《邊關軍事》,《詩詞歌賦》,《百家文章》等等。本報宗旨,忠君愛民,務本其心,公正報道,開拓視野,擴展言路,頌揚仁禮、教化民眾。
看看在這樣一個社會中,《大明時報》首先要做的就是拍皇帝的馬屁,第一句就是忠君愛民,告訴皇上,報紙是忠於你的。接下去務本其心,公正報道就是本報是站在公正的立場上報道,對錯跟本報無關,不偏向某一方,就事論事。第三是頌揚仁禮,仁和禮是儒家思想的產物,也是暗示本報是站在儒家一邊的,因為大家都是聖人的學生。這也是為了討得文人們的好感,這個宗旨就是一個起誓,古人相信這些,對發誓很看重。
《大明時報》第二十三期,正在采編定稿中,章順聯係了通州的叔父章子哲,把幾台造紙用的粉碎機和碾磨機等各種工件送到了通州章府,又帶了父親章子俊的家書給叔父,讓章子哲建一個造紙坊,專門給報社報紙的用紙,關於造紙的工匠技術人員隨後就會到來。
像這樣的專門供給報紙專用的造紙作坊,一共有二處,章子俊當然想到在通州的子哲,另一處就讓給了袁潔他們,工坊的人員培訓早在去年已經開始,報紙需要大量的用紙,而且是廉價的紙,如果紙的成本高,那麼報紙不利於平民化,大眾化,所以這是一種專用紙,當初在平安鎮建造紙作坊時,章子俊就考慮到如果按照明朝的造紙工藝的話,成本太高,工藝流程繁複,時間太長,所以就簡化了許多的工藝步驟,在章子俊的眼裡,造紙就是造紙漿,紙張的質量主要是由紙漿的質量決定的。
章子俊省掉了浸灰水,發酵等環節,把各種原料先粉碎這是第一步粗粉,利用鐵鑄機器,在大小齒輪的傳動下,也是唯一比當前明朝人造紙先進的地方了,大大地減輕了勞力及時間,接著清洗後用水加熱蒸煮後第二步粉碎,這是一步細粉碎,基本上能成粉末狀,接下去鐵製碾磨機快速地磨成水漿狀即可。這樣做出來的紙漿質量並不高,因為紙漿中除纖維素外,還有本質素、果膠、半纖維素,僅僅是纖維素其他成分分開罷了。木質素與果膠都是造紙的有害雜質。所以用這種紙漿造出的紙時間長了,就發黃變色。遠遠不能達到古人對紙書寫印書的要求,可是章子俊不管這些,紙就是消耗品,也是一種材料,將來會做成餐巾紙、手帕紙、衛生巾、手紙、紙尿褲、紙箱、牛皮紙袋等等,目前在武器上的紙殼定裝火藥彈就是用厚油紙做成的。
隻要能減輕成本,紙質差一點沒關係,所以這種紙也被章子俊假模假式地稱為“新聞紙”。如果要成書用紙,章子俊就會在以上的工藝中,添加一步把原料先浸泡在水中進行漚料,粗步粉碎後再把漚過的原料進行堿液蒸煮,也就是用石灰水,這樣做出來的紙比新聞紙要好很多,紙張也潔白,不像新聞紙微微泛黃,可以用作成書用紙,不過比起當前大明的紙還有一段差距,因為還是省略了反複多次蒸煮、漚料的步驟及堆積發酵,最後加以洗滌這些環節,難怪古代的書籍幾百年,上千年後還能保存完整。
這一次《大明時報》一共印刷了三百本,全新的版本,雖然不像後世的報紙那種大開版,到是一本隻有八頁的薄薄雜誌,采用翻頁的方式,裝訂的很是簡陋,隻是在八張紙右邊上三分之一處打了一個孔洞,用一小段麻繩打結成書。
為什麼是右邊翻頁,也是為了古人的讀書寫字習慣,都是從右開始,文字的排版內容也是從右開始豎著閱讀。第二十三期《大明時報》全新改版,首頁頭條是一篇《科學是什麼》的文章,作者雖然沒有署名,可是一看就知道這是平安鎮的學科,而推廣這種學科的人就當朝平安伯,通篇采用白話文,沒有四六駢句,更沒有對仗什麼的語法。
“自人類有記載以來,我們一直在探索著這個世界,世界的起源是什麼,意義和目的又是什麼?
我們對這些問題的試探性回答,常常能在每個文化的神話故事中看到,例如有盤古開天辟地,在西方文化有上帝的伊甸園。之後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看法就走向了兩個方向。一方向是宗教方向,例如西方世界在當前就完全被對聖經教旨的堅定信仰所支配,在我們的東方世界裡是被佛學所占領了。
另一個方向是哲學,科學從哲學中發展出來。起初哲學是不排斥宗教的。科學用疑問、懷疑、好奇和尋求解釋的努力來對待這些奧秘,因此它所采取的態度和宗教截然不同。在西方右位哲學家叫蘇格拉底,他們按可觀察到的自然力對這些奧秘尋求“自然”的解釋,從而為這一不同的方式開拓了途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那麼科學有彆於宗教和哲學及我們的儒學,有科學本身的一些特征。科學有解釋性、精確性、可檢驗性、可證偽性係統性、主體實際性和客觀真理性。
科學的解釋性就是說科學本身是一個係統,具有很強的整體性,在遇到一類問題時,我們可以運用科學來解釋。科學並不是知識的簡單的堆積,它一係列的概念,用這些觀念對科學事實進行解釋。科學常常把材料分為不同的類型或種類,如數學分了很多學科分支,比如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和概率論。科學不僅僅可以解決一個問題,而是要解決一係列的問題,可以說這是區分科學和非科學的一點。
科學的精確性是指科學可以明確的說明某一方麵的事物,並且是精確地,不是模棱兩可。超出其範圍的事物,有時它是沒有辦法解釋,就是科學是有一定範圍的。科學不接受任何模棱兩可的、有歧義的陳述。
我們所處的大地是一個圓球,稱為地球,天地之間天分為五層,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外逸層,對流層高約三千丈,平流層高約一萬五千丈,中間層高約二萬四千丈,熱層高約二十四萬丈,外逸層高約九十萬丈,高出外逸層之外就是傳說中的天界,也就是外太空。脫離了地球引力,一切物體可以懸浮在空中,所以地球本身就懸浮在天界之中。圍繞著一顆恒星即太陽轉動,除了我們的地球外,還有七個行星在引力的作用下,跟地球一樣也在圍繞太陽轉動,地球自身產生的引力,讓我們看到了月亮,地球圍繞著太陽轉,月亮圍繞著地球轉,這就是引力的作用,水往低處流也是地球自身的引力作用,下雨也是引力的作用,東西總是從高處往下落也是引力的作用。
科學作為對事實的解釋並非籠統的、一般性的陳述,而是確定的、具體的命題,這些命題在可控的條件下可以重複幾次實驗的檢驗。一切的科學理論必須能夠經得住實驗的檢驗。所謂真金不怕火煉。科學的檢驗性其實蘊含著批判性,就是一切的科學理論都要經過檢驗批判,是一個去偽存真的過程,這就是科學的發展過程。
儒學帶給我們的道德倫理、家庭綱常、禮儀衛生等,儒家思想主張人性本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學問自用、自強不息。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人治。它是我們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故而把儒學跟科學對立起來的論調可以休矣。
我們有了儒學為“仁”和“禮”,加上用科學的去偽存真之法做事,就會讓國家變的強大,讓百姓生活變好,讓軍隊戰無不勝,讓大明風調雨順。
章子俊很明白要讓此時的明朝人接受科學,就要把儒學捧起來,敬起來才行,要不然那些儒家的衛道士們,分分鐘就把科學給滅了。墨家、道家、法家就是一個很好的先例。
就拿儒家與墨家作一比較。墨家提出“兼愛”,這一觀念在肯定人道價值方麵,與儒家的“仁”具有相通之處,儘管“仁”基於親親之情,“兼愛”則並未賦予親親以優先性,後來的儒家學者(尤其是理學家)一再由此辨析“仁”與“兼愛”的差異,但在關切人這一點上,二者確實有一致之處。然而,墨家對“禮”總體上持批評態度,其“非樂”“節葬”的主張以及對“親疏尊卑”“昏(婚)禮威儀”(《墨子·非儒下》)等的抨擊,從不同維度體現了這一點。這種取向,具有重於“仁”而輕於“禮”的特點。後來的佛家在某種意義上也與墨家有相近之處,他們主張慈悲為懷、普度眾生,在這方麵與“仁”和“兼愛”並不相悖,但同時對“禮”所規定的倫理責任(包括家庭倫理)和社會義務(包括政治義務),則疏而遠之,從儒學的角度看,其中同樣蘊含有見於“仁”而無見於“禮”的趨向。
所以說章子俊最擔心的是科學帶來顛覆性打亂了儒家的“仁”和“禮”核心主張。也是章子俊所不能控製住的。
dengbiduan
007zhuikeread
喜歡大明求生記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求生記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