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人才是優質資源,但真正能發揮人才最大效率的還是管理者。
“所以我的觀點是不是公眾號已死,是你的公眾號死了!”
丁薇認真道“公眾號流量下滑是自然狀態,可頭部賬號依然活得不錯,充分證明做不好是你的能力問題。”
“最新數據報告顯示,885萬0篇左右的原創10+,原創占比不足三分之一,而且主要集中在少部分頭部賬號中。”
“另外今年刷屏爆款也肉眼可見地減少,像去年崛起的盧克文和半佛之所以被看做黑馬,也是相對於整體環境趨冷而言的,更何況不是人人都是盧克文和半佛對不對?”
沈鋒點點頭,盧克文沒有關注,但半佛的確有過人之處。
本身就是風控專家,深耕互聯網和金融十幾年,錢不錢無所謂,最少見過的比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多吧?
然後還能用搞笑深入淺出,
這就厲害了。
整天刷屏的有幾個是潛心研究專業的人?
聽個熱鬨就完了!
丁薇見老板麵無表情,現在已經知道公號圈最牛逼的神秘君幕後黑手居然也是老板?
當時都驚了!
不過回想起各種神奇,很快接受,畢竟能預測票房的人這點事應該問題不大。
“雖然我欣賞原創,但現在不得不說……”
“紅利見頂之下,為互相搶奪用戶,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更新頻率。”
“畢竟爆款可遇不可求的,有的時候作者都不知道為什麼火的!”
丁薇道“相比之下依靠爆肝維持日活,說不準哪篇觸碰到大眾爽點,然後一飛衝天更為實在。”
“現在想做公眾號的人,什麼創作能力和文筆都可以往後排,持續輸出和更新頻率才是王道!”
沈鋒笑了,所以能看到的成功公號,有幾個是單打獨鬥的?
幾乎都是團隊運作,18年以後想要依靠個人力量寫公眾號,然後接點廣告掙點外塊的情況,基本不可能出現。
更何況單一公眾號無法滿足一個團隊、一家公司的需求。成熟創作團隊必然會去做矩陣,孵化更多賬號,同時爭取接更多廣告。
其實從一開始自己就認為公眾號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平台,如果把它看做記錄生活的工具,顯然相比微博、小紅書、抖音快手太重了一些。
遇見張小龍這種奇葩,真有點天不仁,視萬物於芻狗的意思。
但這種完全放任自由的內容分發模式未見得就是最好的,因為用戶最喜歡的內容就是八卦和擦邊球,這是人性。
在不斷內卷的過程中,誠然淘汰一批劣質賬號,但更多的小而美卻死去了……
讀者是最不誠實的,在人前都想儘量體現出自己的品味,但私下裡樂意看什麼就是另一回事。
自媒體必修課之一就是取標題,你去采訪100個人,其中九十多個都會說自己對標題黨深惡痛絕,但事實證明,標題黨就是效果好。
看看咪蒙,罵的人鋪天蓋地,但看的人是不是更多?
像至道學宮這種嘩眾取寵,明明知道裡麵全是陰謀論,但人家是排行第一,至少在運營層麵來講……
他們就是業界翹楚!
。